钗头凤中人空瘦 女子为招亲出一上联:孤灯冷月人空瘦!秀才对出下联迎娶娇妻
女子为招亲出一上联:孤灯冷月人空瘦!秀才对出下联迎娶娇妻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走出国门最远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一些喜欢春节传统的老外就喜欢挑一副寓意良好的对联贴在自己门边,还会自己想方设法钻研这幅对联的意义。在国内,春节时贴对联是家庭标配,平时街头广告中也能听到对得极妙的广告词:校园中,一道对联题是难得老师与学生都喜闻乐见的题目,老师与学生一同切磋,看谁对得好,然后就停不下来。

对联文化历史悠久,据悉,她始于春秋五代,盛于明清时期,有着一千余年的历史。本是贵族贴在门前驱鬼压邪,随着后来的流传,进入寻常百姓家,再后来对联使用的场所都深入日常生活中。富家千金就偏爱于比文招亲,招亲联就这么出现了。据传,有一个县城大户人家,不对家族产业盈亏发愁,只愿早日给女儿找个好的人嫁了。
可她父母给她相的亲她却偏偏都看不上。这跟她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关,她姓赵,儿时父母对她管教松,她有机会接触文学并沉迷其中,长大后便只想找个与自己趣味相投的书生相伴终生。最终,父母终于妥协,同意她设置绣楼,比文招亲。
这场比文招亲的规模办得异常盛大,城内的适龄男子基本上都来了,不乏文学修养极高的书生,当然并不是每个人想去做女婿的,凑热闹的人占多。小姐贴出了上联“孤灯冷月人空瘦”,对联押韵对子对书生不难,可是要对上赵小姐心中的意境那就是真正的难处了。
众人纷纷对出了自己的对联,其中不乏引起全场起身鼓掌的佳句,如“残酒斜阳客满楼”,“烈火骄阳心自凉”,但是小姐听了,却说不行,众人纷纷怀疑起了小姐是否在捉弄人,看热闹的人走了,一些屡次失败的书生也走了,一个还没提出对联的书生突然灵感来了,就说出了自己的下联:烛光佳人美憔悴。没想到,这个灵感还就真中了赵小姐的心意。书生为自己居然能中有点惊讶,可随着后来几天的交往,果然心在一起,相处融洽,不久便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