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物产丰富的地方有哪些 西域古國眾多,物產豐富,古代征服西域是為錢為糧還是為交流?

火烧 2021-11-14 13:46:15 1057
西域古國眾多,物產豐富,古代征服西域是為錢為糧還是為交流?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古代中國征服西域是為錢為糧還是為交流呢?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最早是從中原地區發展起來的,自秦朝統一後,中原的政權統治者
物产丰富的地方有哪些 西域古國眾多,物產豐富,古代征服西域是為錢為糧還是為交流?

西域古國眾多,物產豐富,古代征服西域是為錢為糧還是為交流?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古代中國征服西域是為錢為糧還是為交流呢?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最早是從中原地區發展起來的,自秦朝統一後,中原的政權統治者們,開始慢慢的向外擴張,將周圍很多民族和地區吸納進來,在這個過程中,不但疆域開拓越來越廣茂,還將生活在這裡的民族融合進了漢族,簡單來說就是將其漢化了。
然而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民族,長期歸屬於中央政權,卻避開了被漢化的命運,那就是西域。
西域在歷史上統以中央政權是分分合合,從漢朝開始到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都沒有放棄當地的存在,重建後的隋唐帝國,也很快將勢力範圍延伸至此地。
可為何中國人非要征服西域呢?
中國自漢武帝,北及匈奴開始,就對西域這塊寶地充滿了渴望,以至於之後的中原王朝只要夠強盛,就必定會派兵去駐守西域。
除了揚國威以外,還有就是保護商隊的安全,西域是中原王朝伸出的一隻小手,其中有著比較狹長的走廊,往西走就是絲綢之路,這條路承載著中國對外交流貿易的重要使命,以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對外交流貿易是對國家發展非常重要的,可是古人並不這麼認為,反而認為這是文化的融合,讓中華文明不純正。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中國古代的經濟體系是農耕經濟,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產自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我們生產的東西能夠滿足自己的生存,並不需要和其他國家交換,這也是天朝地大物博,萬國上邦這句話的來歷,在中國的農民每年豐收後,都會把自己的糧食儲存起來,因為當時的生產水平低下,可能今年是豐收年,明年可能就饑荒了,所以農民們都會保存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是國之根本政策,除了宋朝之外,各朝對大隊商人都持著打壓態度,認為他們低買高賣哄抬物價動搖國本,還有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每個人都去當商人了,沒人種地了,就意味著沒飯吃,也就意味著必定有人要造反,所以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征服西域不是為了經濟交流,古代中國文化包容性強,但交流的意願不大。
既然不是為了文化交流,那會是什麼?國家戰略安全。
首先不得不說,西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西域位於今中國的新疆大部及中亞部分地區,北接匈奴,東聯中原,西通西亞歐洲,處於歐亞大陸的中心,這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西域向北可以出擊匈奴,東出可以襲擊中原,同時處於絲綢之路的咽喉位置,牽一髮而動全身,此時西域還是一個很好的戰略緩衝,可以維護中原王朝的側翼安全,所以守江必守淮。
而中原王朝對於西域的需求,就是為了保證其政權的穩定性,比如中原王朝總會面臨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每當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他們可以俯首稱臣,可一旦衰弱了,他們必定群起而攻之。
五胡亂華就是這樣一個慘痛的例子,所以為了對北方鄰居有足夠的威懾力,避免他們打不過就向西逃竄。因此在西域駐軍,時刻威脅著北方的鄰居後方,只要他們向南侵擾中原王朝,那麼駐紮在西域的士兵便可以捅他們的屁股。
歷史上中央王朝統治的核心地區一直包括陝西,而西域距離陝西非常的近,從陝西往西是嘉峪關,就進入到了古人所稱的西域地區,自此向西可直達西部邊境,雖然中途需要穿過沙漠,但是畢竟一路平川與東南北三個戰略方向相比,從陝西向西進軍,易於攜帶補給,而且西域一族人口較少,所以中原王朝軍事力量可以順利抵達西域,控制西域。
此外就是絲綢之路了,西域處在絲綢之路的咽喉之處,通過絲綢之路將中原的絲綢等產品銷往西域,同時也將西域特有的資源攜帶進入中原,比如葡萄、黃瓜、核桃、大蒜、石榴、棉花等,此外,西域36國後分裂為50多個,之間也存在著不合,一旦有野心之輩趁機作亂,或者多國政法,對於絲綢之路的影響是很巨大的,所以必須將西域牢牢的把控在自己的手中,讓西域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中原王朝的聲音。
其次是對於西域戰馬的需求,在冷兵器的時代,騎馬一直是戰爭的主角,對於騎兵最重要的就是戰馬,而西域戰馬又以其高質量而著名,在古代往往騎兵的質量決定於一場戰爭的勝敗,比如宋朝,是因為沒有養馬的地方,所以戰馬稀少,根本不敢於北狄在野外作戰,只能龜縮在城內防禦,在漢朝時就有了漢武帝為了幾批汗血寶馬而發動大軍去征伐的情況,所以說馬匹是中原王朝對於西域嚮往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西域在經過安史之亂後,過了1000年左右才被收回,也才有了今天的版圖,對於古代中國來講,哪個王朝能夠實際控制河西走廊,打通絲綢之路並加以利用,哪個王朝就很有可能在歷史上成為強大的王朝,這也是為什麼北宋皇帝沒有滅掉西夏時,當朝的大臣當著朝中大臣的面痛哭流涕。
南宋詩人陸遊,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原因,如果沒有了為國戍輪台的機會,就表明了中原王朝在一定層面上失去了戰略主動權,無異於一個人的一隻臂膀被折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