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雄兵白起和吕布哪个好 白起曾经手握重兵,为什么死得那么默默无闻?
白起曾经手握重兵,为什么死得那么默默无闻?
白起是我国战国时期最有名的战将。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他为秦国立下过汗马功劳,手中握有秦军的主力。可是,当他死去的时候,却那么默默无闻。这是因为什么呢?难道就不能起兵谋反吗?
白起是秦国的本国人,他最初是以左庶长的身份率领秦军攻打韩魏。不久就升任左更。在周赧王二十二年,在伊阙之战里,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全歼韩魏联军24万,因功晋升为国尉,次年升为大良造。

二十六年,白起伐魏,取大小61城。三十六年,白起率领数万秦军,深入楚境,攻克楚国的都城,迫使楚王迁都。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四十二年,白起率军救韩,大破赵魏联军,斩魏军13万,驱赵军2万入河淹死。
五十五年,白起打了他人生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仗,长平之战。在这一战中,白起利用赵军统帅赵括急于决战的心理,引诱包围了赵军。最后,以付出死亡过半的代价,全歼赵军。战后,他将俘虏的四十万赵军,除了留下二百四十个孩子回国报信外,全部坑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血腥一笔。
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和当时主政的丞相范雎发生了矛盾。当时,赵国刚经历大败,全国震恐。虽然在国都邯郸还留有一支主力没有动用,但是不是秦军的对手。而周围的各国,还没有从长平之战中清醒过来,在这种情况下,白起要求攻占赵国的国都邯郸,继续扩大战果。
而当时的范雎和秦昭王对战局的看法和白起不同。因为长平之战秦军损失过大,急需休整。而因为赵国有几块国土,即便是邯郸攻克,也不能灭亡赵国。如果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那么,如果其他国家加入进来,秦国的处境会很危险。因此,秦昭王接受了范雎的建议,接受了赵国的求和。
白起并不理解秦昭王和范雎的意见,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同时,有传言说是范雎嫉妒白起的战功,才命令白起罢兵议和的。因此,白起借口生病回家休息,不再问军旅之事。
过了几个月,秦赵战争又起。王陵领兵去攻打邯郸,屡战不利,损失很大。这个时候秦昭王想起用白起代替王陵。而白起看到这一仗没有成功的希望,他不愿意成为败军之将,就坚决不答应。
秦昭王看到自己几次动员白起出山,白起都不答应。他也知道白起对范雎的意见,于是又派范雎去请白起出山,可白起根本就不答应,只是推托自己有病。
白起的这种态度,使得他和秦昭王和范雎完全处在了决裂的边缘。再加上,楚国和魏国的信陵君一起救赵,秦军更没有了胜利的希望。白起得知战况后说,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
秦昭王知道后,感觉白起的态度十分恶劣,还有幸灾乐祸的心情,十分生气。于是强迫白起去指挥作战,白起依然不同意。因此,秦昭王将白起贬为士卒,流放到阴密。白起因病没有动身。不久,秦军大败,秦昭王就命令白起离开长安,不久命令他自杀。
因此,在白起死时,他已经是一个被流放的罪犯,手中根本就没有一兵一卒,更不要说想要起兵谋反了。白起因为他自身的缺点,再加上外界的客观因素,造成了他自身的悲剧,这是我们要从他身上应该汲取的教训。
相关文章
- 手握重兵的国民党将领 哈梅内伊最优秀的儿子,手握千万雄兵组织,最有可能成为最高领袖
- 手握重兵的国民党将领 此人手握十万重兵,让李渊束手无策,一小兵却说:我单枪匹马就能搞定
- 手握重兵的国民党将领 隋唐最杰出英雄窦建德:手握重兵十万却从未屠城
- 手握重兵的国民党将领 解密:大将窦建德手握十万重兵为什么却从不屠城?
- 秦国名将 解密:手握30万重兵的秦朝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
- 手握重兵的国民党将领 解密:大将窦建德手握十万重兵为何却从不屠城
- 李渊窦建德 隋唐英雄窦建德手握重兵十万却从未屠城
- 手握重兵的国民党将领 古代中国4大常败将军,手握重兵,但却屡战屡败
- 手握重兵的国民党将领 手握30万雄兵的老十四胤禵,为何没有反抗,反倒是坐以待毙?
- 手握重兵的国民党将领 他手握30万重兵,为何四次放弃了当皇帝的机会?原因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