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东北大学谢里阳 谢里阳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04-06 01:29:48 1076
谢里阳详细资料大全 谢里阳,男,1962年6月生,安徽岳西人,中共党员,东北大学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学科带头人、辽宁省优秀拔尖人才,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

谢里阳详细资料大全  

东北大学谢里阳 谢里阳详细资料大全

谢里阳,男,1962年6月生,安徽岳西人,中共党员,东北大学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学科带头人、辽宁省优秀拔尖人才,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代设计与分析研究所所长,辽宁省CAD/CAM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基本介绍

中文名:谢里阳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岳西出生日期:1962年6月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社会兼职,人生经历,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学术研究成果及专长,个人专长,研究方向,讲授课程,主要业绩,研究课题,个人荣誉,主要著作,主要论文,2008年发表的论文,2007年发表的论文,2006年发表的论文,

社会兼职

辽宁省CAD/CAM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机械强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谢里阳 中国材料研究会疲劳分会副理事长; 沈阳市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学术期刊《Int. J. Performability Engineering》亚太区域编委 国际学术期刊《Int. J. Reliability and Safety》杂志编委 《机械强度》、《失效分析与预防》、《理化检验》、《东北大学学报》等编委

人生经历

学习经历

1978.10-1982.07:东北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为麻花钻头刃磨原理与装备设计,1982年7月获学士学位; 1982.08-1984.12:东北大学机械系机械强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结构应力分析与疲劳寿命估算,1984年12月获硕士学位; 1985.03-1988.06: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结构疲劳损伤与可靠性,1988年7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年毕业后在东北大学任教; 1988.07-1988.10: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 1988.11-1991.09: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 1991.10-1992.11: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 1992年晋升教授; 1992.12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教授; 1995年被评为机械学(现更名 为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科点博士生导师; 现任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现代设计与分析研究所所长。

学术研究成果及专长

个人专长

1.大型工业系统风险机率分析与安全管理决策 2.结构强度、完整性与设备状态诊断与监测 3.计算机仿真、虚拟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 4.微机电系统与微制造技术

研究方向

1. 大型工业系统风险机率分析与安全管理决策 2.结构强度、完整性与设备状态诊断与监测 3.计算机仿真、虚拟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 4.微机电系统与微制造技术

讲授课程

1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硕士生学位课) 2 机械CAD(本科生选修课) 3 机械可靠性工程(本科生选修课) 4 疲劳强度(本科生选修课) 5 Monte Carlo方法与计算机统计模拟(研究生必修课)

主要业绩

长期从事结构疲劳强度、系统可靠性、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6-1998年间分别在德国汉堡机率安全分析研究所和马格德堡大学从事可靠性和系统风险机率分析方面的研究,主持德国教育与科研部(BMBF)资助的中德双边合作项目。德国研究联合会(DFG)资助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微结构技术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863)计画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重点跟踪资助,国家留学归国人员基金.国防预研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重大基础(973)规划研究项目子课题.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德国教研部(BMBF)资助的中德双边合作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科技标兵、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学科带头人、辽宁省优秀拔尖人才、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出版专著《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主编了《机械设计手册》、《材料工程大典》中结构强度与可靠性方面的若干篇章、以及全国见习工程师培训教材《现代设计方法》等。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课题等。在《IEEE Trans on Reliability》、《Reliability Eng and System Safety》、《Fatigue Fracture of Eng Mater and Struc》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 谢里阳著作

研究课题

1. 中-韩国际合作项目“复合材料冲击疲劳断裂实验与模拟研究” 2008-2010 2. 国家863探索导向课题“大型升船机可靠性综合设计评价技术”(20050145027),2007-2009 3.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载荷历程疲劳可靠度的统计加权平均算法研究”(50775030), 2008-2010 4. 国家863探索导向课题“复杂机械装备可靠性设计与评价技术”(2006AA04Z408),2006-2008 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核电关键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2006CB605000)子课题“机率寿命预测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2006-2010 6. 国家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续系统单元化可靠性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50145027)2006-2008

个人荣誉

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科技标兵、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学科带头人、辽宁省优秀拔尖人才。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谢里阳著作 1992年先后被评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沈阳市青年教师标兵和辽宁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1994年被评为全国青年科技标兵; 1995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软岩巷道支护压力与变形的动态仿真及监测预报的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可重构的制造过程管理系统”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可重构的制造过程管理系统” 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学部“优秀项目奖” 2005年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著作

《机电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09/01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南》(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3-01 第1版 《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9.01 《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单元法及其套用》,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05月 《先进制造环境下的控制图技术》,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12-1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卷 材料工程基础》(主编第6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1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内容简介 该书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关于《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实施细则》的规定与要求编写的,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从业的适应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本书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基础和现实需要,内容全面,体系清楚,着重实际示范。本书内容包括四大部分:创新设计——TRIZ理论、有限元方法与ANSYS套用、最佳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本书基本上包括了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现代设计理论知识,在内容上力求做到深入浅出。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参加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的指导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内容简介 《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以机械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为背景,汇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可靠性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关系、失效率一时间关系、载荷一强度干涉关系、系统可靠性与零件可靠性之间的关系等可靠性基本理论、模型、方法的新认识与新发展。在零件可靠性方面,从数学的一般意义上解释载荷强度干涉概念与模型,大大拓展了传统模型的套用范围;在系统可靠性方面,采用系统工程思想方法,介绍了直接在系统层进行可靠性分析、建模的方法,突破了“从零件到系统”的传统可靠性分析框架;在系统故障分析方面,介绍了Petri网模型及相应的故障分析新方法;此外,还采用通用发生函式方法详细表述了多状态零件与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可靠性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主要论文

2009年发表的论文基于D-H变换矩阵的Stewart型并在线上床位姿方程及运动学反解,《机械设计》2009年 第5期 一种新型六自由度力学载入系统,《组合工具机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年 第4期 大型真空罐的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年 第4期 谢里阳著作 6自由度并在线上床位姿误差线性化计算模型及验证,《制造业自动化》2009年 第2期 基于贝叶斯网路的多状态系统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 第2期 考虑表面加工的疲劳缺口系数研究与套用,《组合工具机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年 第2期 有限板共线多孔MSD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组合工具机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年 第1期 载荷共享并联系统疲劳累积损伤可靠性模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 第2期 基于混合特征和支持向量机的抽油杆缺陷识别,《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 第2期 5mm厚6063铝合金搅拌摩擦对焊焊缝组织分析,《焊接技术》2009年 第1期

2008年发表的论文

基于ARAMIS的搅拌摩擦焊焊接件拉伸试验分析,《焊接技术》2008年 第6期 考虑载荷作用次数的齿轮可靠度计算模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2期 连续系统强度分布的确定方法与可靠度计算,《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2期 基于混合硬化模型的ERW焊管排辊成形数值模拟,《塑性工程学报》2008年 第6期 35CrMo钢缺口试件有限元分析与设计,《机械设计》2008年 第11期 系统可靠性的贝叶斯网路评估方法,《航空学报》2008年 第6期 多状态机械系统可靠性的离散化建模方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1期 钢缆类相关失效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1期 多状态系统共因失效机理与定量分析,《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 第10期 基于动态非线性模型的带式输送机滚筒有限元分析方法,《煤矿机械》2008年 第11期 具有不确定性的恒幅循环载荷疲劳可靠度异量纲干涉分析方法,《机械强度》2008年 第5期 连续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机械制造》2008年 第9期 考虑失效相关的系统动态可靠性模型,《兵工学报》2008年 第8期 基于损伤等效原理的并联系统相关失效可靠性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8期 系统共因失效机率分析的非经验模型,《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 第15期 失效相关系统动态可靠性建模与失效率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 第12期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温度场动态仿真,《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7期 基于ESPN的制造系统多任务可靠性研究,《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7期 3-TPT型并在线上床的精度分析与仿真,《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 第11期 考虑失效相关的k/n系统动态可靠性模型,《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 第6期 2A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缝孔洞和沟槽缺陷分析,《轻合金加工技术》2008年 第5期 载荷相关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 第5期 裂纹梁动力学仿真的有限元模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5期 套用Petri网的关联矩阵求最小割集的新方法,《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 第9期 ERW辊弯成形过程CAD/CAE集成建模方法研究,《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年 第2期 共因失效分析中不确定性数据的处理方法,《机械设计》2004年 第z1期 基于生产费用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最佳化,《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4期 贝叶斯网路在机械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套用,《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4期 柔性作业车间多目标调度最佳化研究,《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3期 搅拌摩擦焊工艺与机理的研究,《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8年 第1期 考虑相关失效的管道类系统可靠性建模,《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 第5期 基于小波神经网路的抽油杆缺陷识别,《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2期 基于高速转盘法的剩余污泥可溶化处理,《化工学报》2008年 第2期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缺陷分析,《机械制造》2008年 第2期 共因失效系统动态可靠性模型,《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 第1期 考虑载荷作用次数的零部件可靠性模型,《机械强度》2008年 第1期 2A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工艺与焊缝组织特征分析,《制造技术与工具机》2008年 第1期 基于人工神经网路的复杂机械结构安全性分析,《机械与电子》2008年 第1期 随机恒幅循环载荷疲劳可靠度异量纲干涉模型,《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 第1期 基于RCMⅡ和CCF理论的隐蔽性故障的新评价模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期 管道类连续系统可靠性建模方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 第1期

2007年发表的论文

随机载荷作用下的零件动态可靠性模型,《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 第12期 ANSYS的格线划分在工程实例上的套用,《机械》2007年 第9期 机械产品失效率预测的数学模型,《失效分析与预防》2007年 第4期 机械零件动态可靠性模型及失效率研究,《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11期 零件动态可靠性建模及早期失效率研究,《航空学报》2007年 第6期 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CIMS多任务可靠性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套用》2007年 第33期 某型飞机水平尾翼疲劳试验的声发射实时监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8期 3-TPT平台误差的蒙特卡洛模拟,《工程设计学报》2007年 第4期 基于小子样可靠性评估方法的软体开发与工程套用,《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4期 考虑载荷作用次数的共因失效零部件可靠性模型,《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安)》2007年 第10期 套用于IID变数的ARMA控制图性能分析,《仪器仪表学报》2007年 第10期 含裂纹一维欧拉梁的裂纹无效位置分析,《套用力学学报》2007年 第1期 失效机率计算中的信息遗失与系统级建模方法,《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 第19期 多种失效模式下的机械零件动态可靠性模型,《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 第18期 信噪比在分析残差控制图检测能力中的套用,《工业工程》2007年 第5期 提高抽油杆微裂纹漏磁检测精度灵敏度新方法,《石油机械》2007年 第9期 基于Pro/E的齿轮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煤矿机械》2007年 第10期 载荷多次作用下的共因失效系统可靠性模型,《航空学报》2007年 第B08期 一种集成SPO与EPO的过程控制方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9期 基于随机Petri网的基本加工单元故障分析,《组合工具机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年 第9期 神经网路求解隐蔽性故障率,《机械制造》2007年 第6期 Q控制图灵敏性分析,《高技术通讯》2007年 第2期 套用MCEWMA控制图监视刀具磨损过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5期 考虑载荷作用次数的失效相关系统可靠性模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5期 COM技术在可靠性设计中的套用,《组合工具机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年 第4期 直母线锥盘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带的轴向偏移分析,《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 第8期 基于贝叶斯动态模型的自相关控制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 第3期 高温压力蒸汽管道寿命预测方法的研究,《机械制造》2007年 第3期 基于Petri网和GASA的双资源JSP动态最佳化调度,《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3期 监视过程均值变化的残差控制图检测能力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第3期 发动机轮盘模拟技术理论与方法,《机械设计》2007年 第2期 确定RCMⅡ中最佳维修间隔期数学模型的适用条件,《机械设计》2007年 第2期 双资源生产车间调度问题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套用》2007年 第6期 电机电流分析法在工具机类设备诊断中的套用研究,《工具机与液压》2007年 第3期 考虑共因失效的机械零部件可靠性模型,《机械设计》2007年 第1期 轮盘疲劳可靠性分析的Monte-Carlo数字仿真,《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 第2期 某钛合金材料拉伸过程的声发射特征,《机械制造》2007年 第1期 管道类连续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套用,《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 第1期 集成统计过程监视与工程过程控制,《统计与决策》2007年 第1期

2006年发表的论文

Q控制图初始性能的改进,《工程设计学报》2006年 第5期 面向小批量制造环境的控制图理论的研究,《组合工具机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年 第10期 自相关过程的统计控制方法研究,《机械制造》2006年 第9期 生产周期——交货期双目标生产车间调度最佳化,《组合工具机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6年 第12期 裂纹检测的结构动力学方法研究进展,《机械制造》2006年 第12期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摩擦因数和传动效率的实验研究,《机械设计》2006年 第12期 齿轮可靠度设计计算模型,《机械制造》2006年 第11期 基于RCMⅡ的石油设备管理策略,《石油机械》2006年 第11期 基于SVD方法的弱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工具机与液压》2006年 第10期 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的幂指函式模型,《机械强度》2006年 第5期 压气机盘疲劳可靠性数字仿真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9期 裂纹梁的动态特性仿真,《工程设计学报》2006年 第4期 基于遗传和禁忌搜寻算法求解双资源车间调度问题,《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8期 裂纹梁的相似特性及模型误差分析,《机械强度》2006年 第4期 重用ANSYS软体对压缩机定子的有限元分析,《通用机械》2006年 第7期 套用循环平稳方法分离电机系统故障,《振动.测试与诊断》2006年 第2期 压气机轮盘疲劳寿命影响参量的灵敏度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6期 基于SolidWorks的液压集成块虚拟设计,《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6期 套用幂变换法构造低周疲劳寿命预测的幂指函式模型,《航空学报》2006年 第2期 可靠性干涉模型的扩展与套用,《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 第3期 基于IDEF&ML的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的建模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年 第5期 矩形外伸板的弹性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4期 基于零件条件失效机率分布的共因失效模型,《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 第7期 某型飞机起落架收放试验过程中疲劳损伤的声发射监测,《无损检测》2006年 第3期 基于遗传和禁忌搜寻算法求解车间调度最佳化问题,《计算机套用》2006年 第4期 发动机可靠性及其评价技术分析,《农机化研究》2006年 第3期 系统共因失效分析及其机率预测的离散化建模方法,《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 第1期 冗余系统共因失效机率预测模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第2期 基于Monte Carlo-神经网路的系统相关失效机率模型,《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 第2期 参数化零件可靠性设计在Pro/E上的实现,《机械设计》2006年 第1期 齿轮失效机率分析的串联系统相关失效模型,《失效分析与预防》2006年 第1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