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萧何与张良哪个重要 蕭何、張良、韓信,劉邦有那麼多人才追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火烧 2021-12-27 19:46:32 1025
蕭何、張良、韓信,劉邦有那麼多人才追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認為,劉邦最可貴的是膽大,敢打敢拼,因而在秦末亂世中,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最後當上皇帝問鼎最高權力。誠然,這是干成大事的很重
萧何与张良哪个重要 蕭何、張良、韓信,劉邦有那麼多人才追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蕭何、張良、韓信,劉邦有那麼多人才追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認為,劉邦最可貴的是膽大,敢打敢拼,因而在秦末亂世中,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最後當上皇帝問鼎最高權力。
誠然,這是干成大事的很重要一點,但亂世之中敢打敢拼只是基本功,項羽、田廣、張耳,哪個勢力的首領不具備這點呢?
其實,劉邦勝過他人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從善如流」,但凡是正確的意見,別人一提他就立刻能判斷真假對錯,然後果斷採納,這才讓臣子們對劉邦提供的平台有了歸屬感、成就感,願意誓死相從。
要說劉邦這個地痞流氓起家的小混混,脾氣是差的,也是貪財好色的,但關鍵時刻只要有人能夠善意提醒,他都能迅速反應過來,立刻改正,這是作為君主必備的條件。
蕭何、張良、陳平、酈食其等都曾出面勸說,也都在劉邦那裡得到了很好的反饋效果。
劉邦第一次展現這種品質,是在反秦起義時在向咸陽的進軍路上。
當時,高陽儒生酈食其經同鄉引薦,拜會劉邦。劉邦此人,素來輕慢儒生,覺得這群人空話說得多實事幹得少,毫無用處,平時見了儒生就把他們的帽子扯下來撒尿。
對於酈食其,劉邦起初也沒把他當回事,一邊洗腳一邊接見這位儒生,態度上不是那麼得正經。酈食其一見,頗為不滿,質問劉邦既然要滅暴秦,為何卻對投奔他的長者如此無禮?
一句話如當頭棒喝,劉邦立馬轉變了態度,對酈食其禮敬起來。這一招立馬為劉邦帶來了好處。
酈食其憑藉自己跟陳留縣令的私人關係,幫著劉邦拿下了這座儲備有大量糧食的城池,並且他還把弟弟酈商也介紹給了劉邦。酈商可不是空手白來的,他整整帶了4000兵馬加入了劉邦的隊伍里!
而後,在楚漢戰爭中,酈食其更是施展才能,以三寸不爛之舌為劉邦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最厲害的時候竟然憑著一番勸說,讓齊國的田廣、田橫跟劉邦結了盟。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獲得了難得的人才和珍貴的資本。
劉邦進入咸陽秦宮時,從小混跡市井沒見過什麼大場面的他,看到富麗堂皇的宮室、婀娜多姿的美人,不禁意亂情迷,立馬本性暴露,打算關上函谷關的大門,美美地享受眼前的一切。
樊噲、張良眼看情形不對,先後跑去提醒劉邦,天下未定,不可重蹈秦朝覆轍。
幡然醒悟的劉邦,封存宮室,還軍灞上,廢除秦朝嚴苛繁雜的酷法,用簡單「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的約法三章來管理百姓。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贏得了關中人心。
此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遷居漢中,將士們思鄉心切,暗地裡紛紛逃走。
在這種困境下,是蕭何月下追韓信,並且堅持推薦給劉邦拜其為大將。
韓信整軍備戰,施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軍事天賦,率軍重回關中,並最終幫助劉邦攻滅項羽,平定了天下。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得到了一代戰神韓信,並且終於成就霸業。
當然,韓信也不是省油的燈。
隨著他伐趙滅魏,擁兵自重的私慾逐漸膨脹,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得大敗時,韓信就沒怎麼搭把手。後來與齊國田廣作戰,韓信更是為了自己的軍功,不顧酈食其的生死,突襲已經被勸降的齊國,導致酈食其被活活煮成了一鍋湯。
最過分的是,當劉邦召喚韓信跟他一起攻打項羽時,韓信卻藉機「敲詐」,聲稱齊地民風彪悍,希望劉邦能封自己做個假齊王,用來鎮壓齊國反對勢力。
劉邦聽到這個消息,火冒三丈,氣的直罵娘。關鍵時刻是邊上的張良、陳平二人,急忙用腳踢了踢劉邦。劉邦盛怒之下,居然能夠迅速心領神會,急忙改口乾脆封韓信當了真齊王,這才請動這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加入到了垓下戰場。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籠絡住韓信的心,在最關鍵的時刻徹底擊敗勁敵項羽,使打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有了結果。
做了皇帝的劉邦,還是不能高枕無憂。因為封功臣的事,群臣們你爭我奪,幾乎鬧得要造反。
十分不安的劉邦,問計於張良。張良給出的意見是,你最恨誰就封誰為侯,以此來斷絕功臣們對前途的擔憂。
劉邦最恨雍齒,此人在劉邦剛剛起兵的重要時刻,將劉邦的大本營豐邑送給了魏國,幾乎將劉邦扼殺在搖籃狀態。就是因為這件事,劉邦不得已投靠項梁,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寄人籬下。
正所謂降將易納叛將難容,任何一個君主,都不能允許臣子背叛自己,劉邦也不例外。他很多次都想找個借口把雍齒給殺了,只是因為顧念他曾經立過戰功,所以遲遲下不去手。
這次,為了內部的穩定,劉邦大張旗鼓地封雍齒為什方侯,食邑多達二千五百戶。雍齒受封,令所有人都很震驚,之後卻也徹底放下了心,於是再也沒有不服的聲音。
正是劉邦的從善如流,讓他能放下自己的仇恨,以大局為重,保住了朝中的穩定。
劉邦之所以能得天下,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因為用對了張良、蕭何、韓信這三個人,而與之相對的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卻不能放心大膽地重用,所以最後才有失敗的結局。
確實,作為一個成功的君主,身邊需要招攬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能聽進去人才的正確建議。如若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就只能眾叛親離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