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牛肉干的由来 西乡牛肉干的历史由来
西乡牛肉干的历史由来
据史料和县志记载,伊斯兰教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传入中国。
约于明初传入西乡县,于县城北后街结庐传教。
至神宗万历元年(1573)始创建静宁寺。
随着穆斯林(伊斯兰教派)居住区域的扩展,陆续在沙河坎、贯子山、私渡河、柳树店等地修建清真寺。
西乡牛肉干始制于清同治年间,生产历史已逾百年,选用西乡镇牛的腱子肉,经腌、烤、熏、烘干等程序加工而成。
向以色红、味酥、清香、可口、耐储存,销路广,风味悠长而驰名省内外,是城乡不可多得的节日佳肴。
且远销港、澳地区,1981年曾获陕西省优质食品称号。
牛肉干是陕南西乡县传统名贵的清真风味食品。
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早在140多年前,就由西乡回民寺院阿訇自制自食,后屡经不断改进加工技术,提高工艺,遂成为地方名产,并流传民间至今。
西乡牛肉干是传统名贵的清真风味食品,是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
它除了具有一般饮食的功能外,还具有任何其它饮食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
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历史价值:
牛肉干生产可追溯到明初,延续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长期以来。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民族民间饮食文化的延续起到了巨大作用。
西乡清真牛肉干,素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自古便誉满三秦,传承至今。
2、文化价值:
牛肉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我国食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因所处地域不同,形成了同中有异的饮食奇趣和特点。
清真牛肉干更趋于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观念。
对挖掘饮食文化内涵,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工艺价值:
牛肉干生产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它食品类生产难以比拟的。
这些生产技艺是少数民族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化技术所替代。
它蕴涵着丰富的科技基因,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4、经济价值:
长期以来,牛肉干是西乡县回民的主要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牛肉干的发展,解决了当地相当数量的人员就业问题。
全县有回民4000多人,从事此业1000多人,汉民涉业人员1000余人。
其次,牛肉干原料取自畜牧业产品,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其三,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畅销省内外,并可大量出口创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