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南唐 南唐為什麼覆滅?只因李煜殺了一個朝廷大將
南唐為什麼覆滅?只因李煜殺了一個朝廷大將 公元965年,後蜀被宋所滅,皇帝趙匡胤派了一位名叫呂餘慶的人駐守成都。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宋太祖有意為之,一年前,後蜀君主孟昶寫於除夕夜的春聯中,剛好有「餘
南唐為什麼覆滅?只因李煜殺了一個朝廷大將

公元965年,後蜀被宋所滅,皇帝趙匡胤派了一位名叫呂餘慶的人駐守成都。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宋太祖有意為之,一年前,後蜀君主孟昶寫於除夕夜的春聯中,剛好有「餘慶」二字。
所謂,「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兩句吉祥話,也是歷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聯。但更巧的是,自宋朝建立以來,趙匡胤便將自己的生日定為了「長春節」,而後蜀被宋所滅之日,正是趙匡胤的生辰。想必,孟昶自己也沒想到,當初寫下的吉祥話竟成了讖語。
後蜀地理位置艱險,與中原相隔甚遠,一直處於相對獨立的狀態。正因如此,蜀地一遇亂世,便會有新的獨立政權產生。歷史上的「前蜀」,便是由當初割據兩川的王建所建。因為,眾多世家大族的加入,前蜀也曾兵強國富,但是,奈何王衍繼位後昏庸無道,使得前蜀國勢漸漸衰頹,最終,被南唐所滅。
九年戰亂之後,封於蜀地的孟知祥,趁奪嫡之亂自立建國,成為了歷史上的「後蜀」。不過,孟知祥機關算盡,卻並沒有享受幾天的皇帝生活。
過了幾個月,孟知祥病逝,其子孟昶承襲了帝位。
繼位之初,孟昶也算是躊躇滿志,他整頓吏治,勵精圖治,後蜀在他的統治下,一度走上了繁榮之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後蜀的滅亡正是因其富裕昌盛。國泰民安使孟昶很快沉浸在了繁榮的迷夢中,再也不復往昔的壯志豪情。孟昶統治的三十多年間中原恰逢亂世,但後蜀卻始終沒有被戰火荼毒。
太平日子雖足以使一個國家富強,但是,也能腐化一個政權。提到孟昶,後世都不免會想到七寶夜壺和花蕊夫人。據說,七寶夜壺鑲嵌著七樣寶石,製作精美。宋滅後蜀後,宋軍將此寶物運回了國都。當初,同樣身為帝王的趙匡胤看後,居然也直呼浪費,可見其奢侈。
相較之下,花蕊夫人的典故顯然更加可靠。據說,其擅長吟詩作詞,寫的宮詞用語濃艷,且描寫多為宮中場景,故對後世研究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
然而,在花蕊夫人的傳世作品中,最出名的卻並不是宮詞。
964年,宋廷發兵五萬攻打後蜀,彼時的孟昶正忙著與花蕊夫人纏綿,最後,成都十四萬守軍不戰而降。國破後,孟昶及其嬪妃都被宋太祖押回了汴梁,孟昶七天後暴斃,花蕊夫人則應召前去侍宴。宋太祖知其能文,便在席間要她賦詩一首,《述國亡詩》這首詩便是此時創作: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只用了短短四句詩,便贏得了趙匡胤的青睞,不久之後,她便成為了宋宮中的寵妃。
話說,在公元961年,即宋朝建立次年,南唐皇帝李璟去世,李從嘉繼位為帝。李璟屬意的繼承人本不是他,但奈何,其叔父「李景遂」無意帝位,兄長李弘毅野心勃勃,其他兄弟又多早逝,李從嘉便被迫坐上了皇位。據記載,李從嘉生來就是一副帝王之相——「駢齒重瞳」。簡單來說,便是門牙重疊,一隻眼睛有兩個瞳孔,古人認為此乃聖賢帝王之相。
李從嘉登基之後,便立刻改名為「李煜」。
這位南唐新主對權力毫無興趣,加之其親歷了慘烈的奪嫡之爭,內心對皇位是非常的厭惡。
此外,令李煜不快的還有時時刻刻壓在肩頭的亡國壓力。三年前,南唐向後周上表稱藩,割讓了大片土地,可時至今日,其又不得與宋帝國為鄰。縱然李煜為此心力交瘁,但好在心愛之人還能陪伴左右。李煜的皇后才情俱佳,可謂是風華絕代,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不幸的是,大周后年紀輕輕便病逝了,李煜為此傷心欲絕,《昭惠周后誄》便是李煜祭奠亡妻之作:
天長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勝,悲歡糾紛。緣情攸宅,觸事來津。貲盈世逸,樂尠愁殷。沉烏逞兔,茂夏凋春。年彌念曠,得故忘新。闕景頹岸,世閱川奔。外物交感,猶傷昔人... ...
......夜寤皆感兮,何響不哀?窮求弗獲兮,此心隳摧。號無聲兮何續,神永逝兮長乖。嗚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撫櫬,邀子何所?苟雲路之可窮,冀傳情於方士!嗚呼哀哉!
後世認為,李煜對皇后周娥皇算不得忠貞,因為,他居然在愛人生病期間,堂而皇之與大周氏之妹小周氏私通。皇后病逝後,李煜立刻將小周氏封為了皇后,史稱「小周后」。
兩姐妹年齡相差十多歲,以當今的標準來看,李煜所為簡直是泯滅人性。但是,若從帝王角度審視,倒也勉強算作專情。
李煜身為帝王,生前所為大多關於女子,未做什麼對南唐有益之事,但他唯一為國家謀劃的事情,卻間接導致了南唐的覆滅,即毒殺林仁肇。這一切都要從宋朝的反間計說起,當初,宋軍攻打南唐,趙匡胤及宋朝眾將皆見識了其作戰的本領,宋廷攻唐無果,便打起了林仁肇的主意。
宋太祖派間諜偷取了林仁肇的畫像,並故意在南唐使臣來訪時,讓人指著畫像說:「此人已歸順我朝。」這個消息傳開後,李煜便下令毒殺了林仁肇。良將一死,南唐頓時如失去長城。975年,金陵被破,李煜光著膀子投降。南唐覆滅後,李煜及後宮嬪妃被押解至開封。
趙光義垂涎小周氏已久,在繼承皇位後,便更加肆無忌憚地召幸了她。從前,趙匡胤對李煜還算客氣,但是,到了趙光義統治時期,他算是徹底嘗到了亡國之君的痛苦。趙光義不僅蹂躪小周后,甚至,還命畫師在一旁臨摹。
978年七夕,李煜剛好42歲,他在苟且偷生了十多年後,內心的「去國懷鄉」之痛更加真切,便在涼風中寫下了《虞美人》這首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可以說,是極度的悲痛催生了極致的靈感。趙光義聽聞後,認為其詩中表達了對故國的懷戀,於是,便下令毒死了李煜。不久後,小周后自殺殉情,年僅二十九歲。
參考資料:
【《宋史·太祖本紀》、《宋代宮闈史》、《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僣偽列傳三》、《新五代史·卷六十二》】
很赞哦!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