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什么什么制宜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 随时制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火烧 2022-12-25 00:28:06 1052
成语: 随时制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随时制宜 成语简解 编号: 1666成语: 随时制宜注音: ㄙㄨㄟˊ ㄕˊ ㄓˋ |ˊ汉语拼音: úi hí zhì yí参考词语: 因时制宜释

成语: 随时制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随时制宜 成语简解 编号: 1666成语: 随时制宜注音: ㄙㄨㄟˊ ㄕˊ ㄓˋ |ˊ汉语拼音: súi shí zhì yí参考词语: 因时制宜释义: 义参「因时制宜」。见「因时制宜」条。Emoji符号: ⏲制宜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随时制宜”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因时制宜」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所谓「制宜」,义为采取适当措施,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等词语,是说当时、地、事各种条件产生变化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因应。其中「因时制宜」见于《淮南子.氾论》。作者以为,古时的法律制度不能适用于今日,古时的武器在今日也不合用,是以「法度者,所以论民俗而节缓急也;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也就是说:法律制度应顺应民俗而随时调整,武备、兵器应依据时局变迁而因应改良。后来「因时制宜」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合宜的措施应对。典源: 此处所列为「因时制宜」之典源,提供参考。《淮南子.氾论》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是以政教易化,风俗易移也。今世德益衰,民俗益薄,欲以朴重之法,治既弊之民,是犹无镝衔橛策錣而御馯马也。昔者,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唐虞有制令而无刑罚,夏后氏不负言,殷人誓,周人盟。逮至当今之世,忍诟而轻辱,贪得而寡羞,欲以神农之道治之,则其乱必矣。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天下高之。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岂可同哉!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槽矛无击,脩戟无刺。晚世之兵,隆冲以攻,渠幨以守,连弩以射,销车以斗。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古之所以为治者,今之所以为乱也。夫神农、伏羲,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废法而治民。舜执干戚而服有苗,然而征伐者不能释甲兵而制彊暴。由此观之,法度1>者,所以论民俗而节2>缓急也;器械者,因时变3>而制宜适也。夫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贤者立礼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耳不知清浊之分者,不可令调音;心不知治乱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独闻之耳,独见之明,然后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法度:法律和制度。 (2)节:限制、控制。 (3)时变:时局的变迁。书证: 01.《晋书.卷八九.忠义列传.周崎》:「州将使求援于外,本无定指,随时制宜耳。」 02.宋.苏舜钦〈咨目〉其七:「仍辟署一二有才识晓边事者,使往来经画于河北、陕西,庶知几变,随时制宜,盖大臣不可数出而亲临。」 成语接龙

“随”字结尾的成语

萧规曹随

“随”字开头的成语

随波逐流随机应变随声附和随遇而安随心所欲随时制宜随波逐浪随波漂流随寓而安随症用药随寓随安随机制变随风而靡随波同流随声趋和随声响和随势应变随人步趋随波逐尘

“宜”字结尾的成语

因地制宜不合时宜因时制宜随时制宜不入时宜因变制宜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随时制宜。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随时制宜”分成的单字详解:

随, 时, 制, 宜。

什么什么制宜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 随时制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