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可一世相近的成语 不可一世

火烧 2022-10-29 19:42:31 1062
不可一世 【汉语拼音】 ù kě yī hì gt 【名词解释】 gt 可,赞许、称是。“不可一世”指人骄横自大,目空一切,以为他人无与伦比。语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 gt 【典故来源】 g
不可一世相近的成语 不可一世

不可一世  

【汉语拼音】     bù kě yī shì>【名词解释】> 可,赞许、称是。“不可一世”指人骄横自大,目空一切,以为他人无与伦比。语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典故来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 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荆公恚曰:“吾独不可自求之六经乎!”乃不复见。余谓濂溪知荆公自信太笃,自处太高,故欲少摧其锐,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辞可矣,三则已甚。使荆公得从濂溪,沐浴于光风霁月之中,以消释其偏蔽,则他日得君行道,必无新法之烦苛,必不斥众君子为流俗,而社稷苍生将有赖焉。呜呼!岂非天哉!>【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荆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宋临川人。博览强记,工书画,尤善诗,而文词简练。神宗时为相,改革政治,锐行新法,因反对者众多,没有成功。封荆国公,卒諡文。> (3) 怀刺:身怀名片。刺,名片、名帖。> (4) 濂溪:周敦颐(西元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营道人。著《太极图说》及《通书》,为宋理学之开山祖,二程皆其弟子,世称濂溪先生,卒谥元公。> (5) 恚:怨恨、愤怒。> (6) 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参考资料】> 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据《豫章先生文集.卷三》引)> 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沉著,极近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同法。>【典故说明】> 根据宋代罗大经撰写的《鹤林玉露》记载,王安石年少时,狂傲自满,以为无人能及。他曾经带着名片登门求见理学家周敦颐,结果一连三次都被拒绝在门外。王安石因此满怀怨恨,不再上门求见。作者罗大经认为,周敦颐想挫王安石的锐气,没有什么不对,但一连拒绝三次是过分了些。假使王安石能跟随周敦颐学习,矫正偏颇的观念,就不会有烦苛扰民的新法产生。“不可一世”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个成语,用来指人骄横自大,目空一切,以为他人无与伦比。>【书证】> 01、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02、明.焦竑《玉堂丛语.卷八.简傲》:“(王廷陈)为翰林庶吉士,诗已有名,其意不可一世,仅推何景明,而好薛蕙、郑善夫。”> 03、清.洪亮吉〈四哀诗序〉:“授经之席,移市门而便沽;问奇之酒,呼里魁而对饮。推其梗概,实不可一世焉。”> 04、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杭州陆玑,道光间名诸生也。豪于饮,能诗文,且善画,恃才傲物,不可一世。遇才名出己右者,必力折之。”> 05、清.张笃庆〈鹦鹉洲哀辞〉:“当筵落笔赋鹦鹉,生平谩骂膺碪俎。不可一世横千古,乾坤跼蹐归黄土。”> 06、《孽海花.第三四回》:“圆圆的脸盘,两目炯炯有光,于盎然春气里,时时流露不可一世的精神。”>【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    指人骄横自大,目空一切,以为他人无与伦比。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傲慢狂妄”的表述上。>【例句】 > 01、他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狂妄的言行令人厌恶。> 02、他骑在马上,睥睨四周的神情,俨然不可一世。> 03、他小有成就便显得不可一世,难免贻笑大方之家。> 04、他演讲时那种不可一世的气焰,听得台下的人都嗤之以鼻。> 05、他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表现出不可一世的模样,徒然惹人反感罢了。> 06 、自从他升官之后,就常在同事面前摆出不可一世的模样,大家都很不以为然。>【近义词】  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目无馀子、妄自尊大、自命不凡、自高自大、唯我独尊>【反义词】 虚己受人、虚怀若谷、谦冲自牧>【参考词语】    不肯一世>【汉语拼音】    bù kěn yī shì>【名词解释】    犹“不可一世”。见“不可一世”条。> 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同法。” >【参考词语】    不屑一世>【汉语拼音】   bù xuè yī shì>【名词解释】    轻视全天下的人。见“不可一世”条。> 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七.赏誉》:“丘文庄不屑一世,每称蔡介夫学醇行洁,可方古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