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的历史意义 荷马史诗的历史意义
荷马史诗的历史意义
荷马史诗历史意义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
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加米农和勇将阿溪里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溪里愤恨统帅阿加米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
特洛耶王子赫克托英勇地与阿溪里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赛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赛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
当奥德赛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
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
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它们已经具备了史学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它们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腊史学。
《荷马史诗》记载了古希腊先民在同异民族的战争中和同大自然的斗争中所创造的英雄业绩。它分为两部分: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
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皮西特拉图(Pisistratus,约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执政时,它才被最后用文字固定了下来。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过的作品。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
《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英雄史诗用神奇的笔调描写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目的并不是贬低大众,而恰恰是为了抬高作为那些英雄的子孙们的希腊人,是为了抬高那些创作和传播英雄业绩的人们本身。因为一个有着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
英雄史诗之所以能够长期而广泛地流传,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娱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人们的心智、鼓舞人们的斗志、引导人们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荣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样去进行生存斗争。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都竞相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尊为自己的祖先,甚至连荷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争夺和崇拜的对象。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出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历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还出现了表示“历史”概念的词语。尽管这个词语在史诗中使用时的含义并不确定,但是它至少已经包括了这样的意思,即:通过对目击者提供的证词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事实真相。
后来希腊语中的“历史”一词,就是直接从这个含义上演变而来。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
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
荷马史诗历史意义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
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
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加米农和勇将阿溪里的争吵为中心,集中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将阿溪里愤恨统帅阿加米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乃复出战。
特洛耶王子赫克托英勇地与阿溪里作战身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赛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赛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
当奥德赛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
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
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它们已经具备了史学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它们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腊史学。
《荷马史诗》记载了古希腊先民在同异民族的战争中和同大自然的斗争中所创造的英雄业绩。它分为两部分: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
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皮西特拉图(Pisistratus,约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执政时,它才被最后用文字固定了下来。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过的作品。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
《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英雄史诗用神奇的笔调描写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目的并不是贬低大众,而恰恰是为了抬高作为那些英雄的子孙们的希腊人,是为了抬高那些创作和传播英雄业绩的人们本身。因为一个有着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
英雄史诗之所以能够长期而广泛地流传,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娱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人们的心智、鼓舞人们的斗志、引导人们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继承和发扬祖先的荣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样去进行生存斗争。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都竞相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尊为自己的祖先,甚至连荷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争夺和崇拜的对象。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出现了古希腊人关于“历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还出现了表示“历史”概念的词语。尽管这个词语在史诗中使用时的含义并不确定,但是它至少已经包括了这样的意思,即:通过对目击者提供的证词进行调查、从而获得事实真相。
后来希腊语中的“历史”一词,就是直接从这个含义上演变而来。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
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
荷马史诗的历史价值
《荷马史诗》一方面是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许多世纪里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保存了远古文化的真实、自然的特色。同时表明在远古地中海东部早期这个古代文化中心,它的文学曾达到相当高度的繁荣。史诗开始用文字流传下来之后,又经过许多世纪的加工润色,才成为现在的定本。这种特殊优越条件是与古代爱琴海文明以及后日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时代几百年间奴隶制文化的繁荣分不开的。它既是古老的民间流传的史诗,又是达到高度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它那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搜集、整理而成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其内容来源于古代歌谣、神话故事和英雄史诗等,而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和神话故事则是这部史诗的主要来源。《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奥德塞》则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争后还乡途中的惊险故事。因此,两部史诗在内容上是各自独立和互有关联的。
荷马史诗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神话传说,广泛地反映出当时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希腊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历史上常把这一时期称之为“荷马时代”,并且主要根据史诗提供的材料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比如经济上,土地归公社所有,但私有制正在形成,人们生活在“民族胞族——部落”的父系民族组织中,阿客琉斯、俄底修斯等都是拥有私有财产的部落首领。铁器的使用已经开始,人们运用铁制的农具和兵器生产劳动和战斗。史诗中有关于匠神和锻工场所的描写,显示出当时金属制作工艺的技术水平。政治生活上,实行的是军事民主制,由民众大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但这种“民主”已经逐渐流于形式,阶级分化已较明显,部落首领的权力越来越大,出现了奴隶的占有和买卖。在其它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史诗中也有比较广泛的反映。
在史诗中,我们还可看到以人为本思想的反映,赞美人的智慧,嘲笑神的邪恶,赞美、歌颂人间,蔑视上天,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又常常是同歌颂民族贵族英雄主义相结合的。恩格斯曾经指出,全部《伊利亚特》是以阿客琉斯和阿伽门农争夺一个女奴的纠纷为中心的。掠夺光荣,敢于掠夺者才是英雄,这种思想倾向显然适合当时奴隶主贵族的胃口。
在史诗的创作艺术方面,首先要提到的,是史诗中已经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史诗中描写的战争,描写的人物,既有古代神话传说的因素,但又是希腊社会生活的写照。史诗中塑造的英雄群像,如阿客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门农、俄底修斯等,无一不是现实的,同时又是浪漫的;既具有传奇性,又充满写实性;既有民族英雄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把人物置于重大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行动来描写,例如阿客琉斯和阿伽门农的矛盾冲突,阿客琉斯和赫克托耳的矛盾斗争等。其次是史诗的高度艺术概括力和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的结合。特洛亚十年大战,头绪纷繁,人事众多,作者却能去粗取精,以小见大,以卓越的艺术概括才能,截取战争结束后的几个片断来写,紧凑集中,性格鲜明。同时这种有高度艺术概括力的历史史实,又是通过实际现实中的人和事的具体细致的描写来体现的,有惊险、悲壮、催人感奋的场面描写,也有生离死别、使人泪下的爱情描写。广泛深刻的历史内容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活动表现出来,使史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再次,史诗创造的完美的文学形式(如“英雄格”的诗行),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如“荷马式的比喻”),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传记式体裁(如《奥德塞》)等,也都是史诗在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并使之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典范。
荷马史诗就是以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成其为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丰碑,它犹如百科全书,古希腊人民从中吸取了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的一切知识,后代欧洲及其它许多地区和国家的作家艺术家从中汲取了无限丰富的养料。就是现在,它仍然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献,仍然能够以其永久的魅力给我们高贵的艺术享受。
《荷马史诗》的意义
荷马史诗的主要特色是别的史诗是用书本传承下来的,而荷马史诗是由说唱师(就是说书的)一代传一代传下来的
还有,不象别的史诗严肃,荷马史诗对仗工整,其中《伊 利亚特》和《奥德赛》,它们主要是神的故事和英 雄传说,浪漫主义是主要特色
而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则在于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史诗的诗句优美动听,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不用尾韵,节奏感强,与史诗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很协调的。有些手法与朗诵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典范。史诗还有着丰富瑰丽的想象和出色的比喻。因此全诗极富生活气息,而且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荷马史诗的文学意义
文学意义:荷马史诗的伟大成就还在于它对西方文学传统的深远影响。
荷马是一位功底深厚、想象丰富、善于创新的语言大师。荷马史诗辞章华丽、妙语迭出,诗中生动、形象的用词和 比喻俯拾皆是。
仅就文学因素来看,荷马史诗也不愧为世界上极为优秀的文学著作之一。在史诗的创作艺术方面,首先要提到的,是史诗中已经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
史诗中描写的战争,描写的人物,既有古代神话传说的因素,但又是希腊社会生活的写照。史诗中塑造的英雄群像,如阿客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门农、俄底修斯等,无一不是现实的,同时又是浪漫的;既具有传奇性,又充满写实性;既有民族英雄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把人物置于重大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行动来描写。例如阿客琉斯和阿伽门农的矛盾冲突,阿客琉斯和赫克托耳的矛盾斗争等。
其次是史诗的高度艺术概括力和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的结合。特洛亚十年大战,头绪纷繁,人事众多,作者却能去粗取精,以小见大,以卓越的艺术概括才能,截取战争结束后的几个片断来写,紧凑集中,性格鲜明。
同时这种有高度艺术概括力的历史史实,又是通过实际现实中的人和事的具体细致的描写来体现的,有惊险、悲壮、催人感奋的场面描写,也有生离死别、使人泪下的爱情描写。广泛深刻的历史内容通过细致入微的人物活动表现出来,使史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再次,史诗创造的完美的文学形式(如“英雄格”的诗行),明显的口头文学特征(如“荷马式的比喻”),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传记式体裁(如《奥德塞》)等,也都是史诗在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并使之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典范。荷马史诗就是以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成其为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丰碑,它犹如百科全书,古希腊人民从中吸取了关于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哲学、艺术和神话的一切知识。
后代欧洲及其它许多地区和国家的作家艺术家从中汲取了无限丰富的养料。就是现在,它仍然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献,仍然能够以其永久的魅力给我们高贵的艺术享受。
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 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古希腊上古时代的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记忆之中的,稍后又以史诗的形式在人们中间口耳相传。这种传说和史诗虽然不是真正的史学著作,但是它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社会的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此可以说它们已经具备了史学的某些功能和性质。
它们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腊史学。《荷马史诗》其实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
特洛伊战争结束以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皮西特拉图(Pisistratus,约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执政时,它才被最后用文字固定了下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过的作品。
1795年,德国学者沃尔夫沿着这一思路对史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而断言,史诗的每一部分都曾作为独立的诗歌由歌手们演唱,后经多次整理加工,它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后来,沃尔夫的同胞拉赫曼更为明确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从而形成了“短歌说”。
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
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八世纪和七世纪,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到公元前三世纪和二世纪,又经亚里山大里亚学者编订,各部为24卷。
这部书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世纪,掺杂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腊人的全民性创作。2、作者简介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

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传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据此,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前8世纪之间。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荷马的存在或不存在,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传说中被构造出来的人物。
而关于《荷马史诗》,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当时经过几个世纪口头流传的诗作的结晶。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
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
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8世纪和7世纪,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到公元前3世纪和。
古希腊荷马时期的历史意义
荷马时代与迈锡尼文明时代相比较,在社会制度方面确有倒退的情况,但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有重要进步现象。
公元前二千年代末至一千年代初,希腊由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荷马史诗曾提到铁器,考古发现属于公元前11世纪的有铁剑,属公元前10世纪的有铁斧、铁锄、铁矛头、铁刀、铁马衔等。
在属于9世纪的出土文物中,铁器更多些。铁制工具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
农业和畜牧业是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农具有犁、鹤嘴锄、镰刀和铲等,犁用双牛牵引,进行深耕和使用天然肥料。
畜牧业如马、牛、羊、猪等由专人成群饲养。手工业开始脱离农业。
在手工业内部出现木匠、皮革匠、陶器匠和铁器匠等行业粗略的分工。但当时手工业发展有限,在荷马史诗中,手工业者一词还兼指手工工匠以外的巫师、医生和行吟诗人等。
商业交换也已发生,主要是物物交换,但也有以铜、铁、皮革和牲畜等作为交换的媒介物。从史诗中所见,这个时期的土地所有制,主要是公社所有和氏族贵族占有两种。
前者表现为公社成员的小块份地,后者表现为富有者占有大片土地。这时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分化的现象。
氏族贵族不仅拥有大量金银财产和大批牲畜,而且占有比普通氏族成员较多较好的土地,经营田园或牧场。失掉份地和脱离公社的人,有的做雇工,有的沦为乞丐。
分析荷马史诗的主要英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思想意义
荷马史诗是一部纯粹的英雄主义和神话主义的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它的两部曲。伊利亚特把笔墨集中于众英雄齐心协力冲破万难攻下特洛伊城的经过,众英雄形象鲜明、气质各异,其叙事结构宏大,气势浩荡。
奥德赛则集中叙述了主人公奥德赛回家的经过与他的儿子帖雷马科的寻找父亲以及二人报仇的经过。?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
史诗所着力刻画的英雄人物身上大部分既洋溢着氏族英雄的气概又显现着早期奴隶主的意识。? 阿基琉斯勇猛过人,锐不可挡;他能够顾全大局,不计前嫌,毅然出战;他爱憎分明,因好友的阵亡而悲痛欲绝,杀死对手后又将其拖于战车后以泄愤。
这些都体现了他英雄主义的本色。可是他因为个人利益蒙受了损失就拒绝参战,并且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地位而不愿和解,最终导致了希腊军队的重大伤亡,这种易怒与任性正显示了他身上所具有的氏族贵族的个人意识。
相比之下,赫克托尔更具有英雄主义气概和集体主义精神。他预感到城邦将被摧毁,自己将要阵亡,妻子将沦为奴隶。
可是他毅然代父上阵,身先士卒,最后血洒疆场。《伊利昂纪》中对于赫克托尔辞别妻子出战和阵亡后全城为其举哀的场面的描写加重了这一形象的悲剧色彩。
? 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中奴隶主特征最明显的一个人物。他是伊大卡王,又是希腊军中智勇双全的将领。
他具有作为奴隶主的各种品质和才干。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他具有百折不挠的勇毅,虽历尽磨难仍一心要返回家乡;他对爱情专一,抵制住了女神们的种种诱惑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他关心下属,同情奴隶,受人爱戴。
同时,他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对不忠的家奴也极其残忍。? 由此可以看出,史诗在竭力渲染各个英雄人物高贵品质的同时,并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有时甚至还是严厉的批评。
所以,一直以来,人们还把荷马史诗看作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躯。? 应该说,作为一部古希腊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形成的作品,史诗中的贵族化倾向是难以避免的。
在当时,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贵族与平民日益分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个人财富不容侵犯逐渐被当作一种社会准则。
贵族们为集团既得利益而奋勇作战更被看作是一种至高无尚的高德。史诗所着力刻画的一个个英雄形象也正是这些部落贵族的代表。
他们的思想不仅代表着一种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更代表着与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相匹配的社会道德规范。?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它的两部曲。
伊利亚特把笔墨集中于众英雄齐心协力冲破万难攻下特洛伊城的经过,众英雄形象鲜明、气质各异,其叙事结构宏大,气势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