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的日常 為什麽說伊凡三世是俄羅斯開創歷史新紀元的奠基人?
為什麽說伊凡三世是俄羅斯開創歷史新紀元的奠基人?
伊凡三世·瓦西裡耶維奇,莫斯科大公,1462年至1505年在位,史稱“伊凡大帝”。他是俄羅斯第一位獲得“全俄君主”稱號的俄羅斯大公,是開創俄羅斯歷史新紀元的奠基人。
吞並了城邦公國,俄羅斯成為統一的國家
伊凡三世之所以是俄羅斯歷史上最成功的統治者之一,是因為他在位期間把俄羅斯東北部獨立的公國雅羅斯拉夫爾和羅斯托夫公國、維亞特卡、大彼爾姆、特維爾、諾夫哥羅德等地最終合並為統一的國家。
然而,這個過程並不一帆風順,但卻彰顯了伊凡三世大帝的智慧智謀。他堅持智取武奪相結合的策略,能不打仗盡量不打,收到較好效果。像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韋列亞等城邦基本是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的,而羅斯托夫城幾乎是花錢買下來的。比較周折一些的是諾夫哥羅德城邦。
1471年莫斯科與諾夫哥羅德藩屬關係確立時,莫斯科就拿到了它的司法審判和立法權,這樣一來無論是親立陶宛還是親莫斯科貴族少不了到莫斯科辦理有關事務,久而久之使其產生認同感,並想辦法利用兩派的矛盾把諾夫哥羅德並入莫斯科版圖。
1474年的一天,兩個親莫斯科貴族聲稱受城中貴族會議委派,前來覲見伊凡三世。並反覆稱伊凡三世為“陛下”。這等於間接承認了莫斯科對他們的主權。伊凡三世頗感意外和興奮,就派特使前往諾夫哥羅德,召集貴族詢問是否如這麽回事。親立陶宛派的貴族們堅稱沒有此事,並重申諾夫哥羅德也不會並入莫斯科,保留現有的半獨立的法律地位挺好。而且當晚還搗毀了親莫斯科派貴族的住所和房屋。
對此,伊凡三世大怒,於1477年9月30日斷絕同諾夫哥羅德關係並進入戰爭狀態。於11月27日出兵包圍了諾夫哥羅德城。伊凡三世再次圍而不打,攻心為上,逼迫他們主動出城談判。同年12月5日,像1471年一樣,再次派出城中主教前來談判。此次伊凡三世態度十分強硬,堅持諾夫哥羅德必須並入莫斯科版圖。但是貴族可以保留的領地,子弟不服兵役,普通人就近服兵役。教會所有的土地和財產,必須拿出一半來上繳給莫斯科。
城下之盟,不得不從。1478年1月,諾夫哥羅德同意了上述條件。諾夫哥羅德全城舉行儀式,宣誓效忠伊凡三世。諾夫哥羅德從此並入莫斯科版圖。伊凡三世兵不血刃,未放一槍一彈,成功地把領土向北方擴張了數百裡。
就這樣,後來伊凡三世等著智勇又控制卡西莫夫汗國和喀山汗國。接下來又向滲透到烏拉爾山西部地區,相繼征服了彼爾姆,沃古爾,維亞特卡等地。短短十幾年時間裡,莫斯科大公國一躍成為東歐平原上的一個大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擺脫了異族統治,俄羅斯最終得以獨立
1476年金帳汗國來使索要貢賦。而此時莫斯科大公國和金帳汗國關係已經斷絕很多年,儘管在名義上還有藩屬關係,但事實上完全獨立。
早在1236年至1241年間,成吉思汗的長孫拔都西征時征服了羅斯諸公國,1243年在伏爾加河和裡海的出海口處建都薩萊,但是被征服的羅斯諸城邦,沒有劃入金帳汗國疆域,也沒有派兵佔領,只是派行政官員實行統治管理,就這樣確立了藩屬關係。從此,所有羅斯城邦的大公在即位前,都要得到金帳汗國的誥命,或者在即位時有金帳汗國的特使參加。還要向金帳汗國繳什一稅和貢賦,為金帳汗國服兵役和驛役,戰時提供車馬和其他作戰物資。
在金帳汗國統治期間,為了得到這一紙誥命,從弗拉基米爾大公國時期,直到莫斯科大公國時期,幾乎每一個繼承人即位,都要引發公國間的戰爭。
到了14世紀初期,金帳汗國伊斯蘭化突厥化的完成。自此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韃靼民族誕生。金帳汗國橫跨歐亞,地域廣闊,民族繁多,但民族間的經濟文化發展水準差距巨大,宗教信仰和歷史傳統迥異,這就意味它最終會走向分崩離析。
在月即別汗在位期間,金帳汗國指定莫斯科大公國向其他公國徵收貢賦、鎮壓叛亂,這樣莫斯科公國逐漸獲得了比其它羅斯城邦更高的地位,使莫斯科公國成為羅斯諸城邦中最強大、最富庶的公國。
14世紀中期以後,金帳汗國韃靼王公貴族們為爭奪汗位大動乾戈,造成政局動蕩。14世紀後期,中亞地區的撒馬爾罕帖木兒汗橫掃歐亞大陸,兩次攻入金帳汗國腹地,最後一次攻佔了金帳汗國的首都薩萊。從此金帳汗國元氣大傷,萎靡不振。
1423年,金帳汗國穆罕默德汗繼位期間,國家徹底分裂,從東歐平原到原金帳汗國境內,再到中亞出現了諸多個獨立的汗國。雖然如此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時的金帳汗國仍不忘像以前一樣向莫斯科大公國索要貢賦。
而這時莫斯科公國已今非昔比,尤其是索菲婭公主嫁入後,伊凡三世以羅馬繼承人自居,統一城邦、消滅強敵喀山汗國,與立陶宛和金帳汗國一決高下已經勢在必行。
為此,伊凡三世買通克裡木汗國上層貴族,主動與從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其它汗國保持良好關係,最終與克裡木汗國、諾蓋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結成了聯盟。所以,伊凡三世底氣十足地拒絕了金帳汗國的納貢要求,還撕毀金帳汗國索要貢賦的國書,下令處斬了汗國特使。
這樣,伊凡三世就於1480年停止對金帳汗國納貢,從而結束了近兩個半世紀的金帳汗國統治,並在1502年滅掉了金帳汗國。伊凡三世成為了砸碎俄羅斯人枷鎖的解放者,1480年的“烏格拉河對峙”的勝利,標誌著俄羅斯正式獨立自主。
開始了對外擴張,俄羅斯版圖增加了六倍
國家統一獨立的同時,伊凡三世也把以莫斯科為首都的俄羅斯的版圖擴大了六倍。
16世紀初期,俄羅斯的西部邊界已經擴展到歐洲,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戈梅利-切爾尼科夫一線的第聶伯河沿岸已經成為俄羅斯的領土,在南方和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克裡木汗國接壤,俄羅斯的勢力伸展到了頓河中下遊。俄羅斯的東部邊界通過一系列軍事和外交攻勢後,喀山汗國已經完全成為莫斯科的藩屬國,俄羅斯的勢力越過喀山汗國,抵達彼爾姆一帶的烏拉爾山區,再向東就是西伯利亞汗國的領地。
在北方,當諾夫哥羅德並入俄羅斯版圖後,莫斯科的勢力延伸到和瑞典相鄰的卡累利阿地區。這樣,在瓦西裡三世即位時,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已經和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歐洲中西部差不多少,成為東歐邊緣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國。歐洲大陸上的東西兩個不同文明的劃分已見雛形。
伊凡三世最牛的是,外交成就和其軍事成功同步發展,而外交成就有著軍事力量不能及的長遠和巨大的影響。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伊凡三世沒有附和羅馬天主教教廷以拯救基督教的名義,建立反奧斯曼帝國聯盟的提議,相反是和奧斯曼帝國保持了良好的經貿關係,這保證了俄羅斯在黑海沿岸的貿易順暢。還跟立窩尼亞騎士團控制下的漢薩同盟簽訂貿易協定,充分發揮了諾夫哥羅德和普斯科夫等城邦對外貿易的優勢,保障了俄羅斯商人們在波羅的海沿岸通商的順暢。
此後,伊凡三世利用北歐諸國對抗北方強國瑞典的心理,又和英國支持下的丹麥簽訂通商貿易協定,並使用軍事手段,一再削弱立陶宛和立窩尼亞騎士團的實力,逼迫立窩尼亞放棄漢薩同盟,奪得了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從而把曾經稱雄一時的立陶宛變成莫斯科的一個棋子。並且和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的各個王國、羅馬天主教教廷、克裡木汗國以及奧斯曼帝國等遠鄰保持的良好關係,使得對外貿易蓬勃發展,獲得了巨額財富,使俄羅斯有了得以鞏固發展的重要外部環境。
榮娶拜佔庭公主,成為羅馬帝國繼承人
伊凡七歲那年,其父瓦西裡二世就選中了特維爾大公的女兒瑪麗婭作為他未來的妻子。但不幸的是,在伊凡即位後發兵攻打喀山汗國那年,瑪麗婭突然暴病身亡。伊凡本想在戰事結束後,再選一個妻子,沒想到羅馬天主教教廷來使提親。這樣就在1472年11月份,伊凡三世迎娶了第二任妻子,就是拜佔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拜佔庭帝國滅亡。拜佔庭末代皇帝的弟弟帶著自己的女兒索菲婭,僥幸逃到羅馬天主教教廷避難。此時的羅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萌生了與莫斯科大公聯姻的想法,一來說服莫斯科大公國在北線向信仰伊斯蘭教的土耳其發動戰爭,以減緩歐洲所面對的土耳其的威脅,二來拜佔庭帝國滅亡後,以莫斯科為首的羅斯諸城邦成為東正教的最後支柱,而羅馬天主教教廷一直試圖將已經分裂達千年之久的天主教和東正教合二為一,建立一個以羅馬為中心的統一的基督教會。所以把索菲婭公主嫁到莫斯科大公國,鞏固歐洲西部和歐洲東部的莫斯科之間的聯繫,將為兩教合並打下基礎。
伊凡三世對此樁婚姻當然是求之不得。娶了拜佔庭帝國的末代公主,在法律上意味著莫斯科大公國成為拜佔庭的合法繼承人,莫斯科大公國至少在名義上從此可以成為羅斯諸城邦的首都,而伊凡三世的地位也將由大公而變成各個城邦統一起來的國君,而羅斯諸城邦可以名正言順地並入莫斯科版圖。至於西斯科特四世希望莫斯科大公國以拯救基督教文明的名義,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實在是過於天真了。
對伊凡三世來講,首要的戰略目標是統一羅斯諸城邦,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抵禦外敵入侵,而不是以拯救宗教的名義,貿然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此外莫斯科大公國在當時也不具備和土耳其交戰的能力,至少要首先征服南方草原上的克裡木汗國和哥薩克人,在當時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目標。
頒布了立國法典,結束了封建割據

索菲婭的嫁入對伊凡三世乃至整個莫斯科大公國都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按拜佔庭帝國宗教、風俗、政治制度治理國家。二是莫斯科大公國名正言順地稱為拜佔庭帝國的繼承人,拜佔庭帝國的雙頭鷹國徽也就成為俄羅斯的國徽,從此雙頭鷹也成為俄羅斯的一個象徵。三是索菲婭帶來了拜佔庭帝國滅亡前從君士坦丁堡搶運出來的大量書籍,這對俄羅斯的文化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時莫斯科大公國對拜佔庭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說,莫斯科是第三個羅馬帝國的觀點還是有一定根據的。而且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俄羅斯就是第三個羅馬帝國”的說法,這在以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裡成為俄羅斯國家意識形態的一個主流。四是伊凡三世請意大利建築師設計修建了克裡姆林宮建築群的主體,我們今天依然能領略其雄偉壯麗。還有他僅莫斯科一地就建造了大小教堂約25座。
最為重要的是,1497年伊凡三世頒布了法典史稱《伊凡三世法典》,也稱為《1497年法典》用以鞏固實行中央集權統治的國家權力,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的政府機構,為結束封建割據狀態奠定了法律基礎。在這部法典中,規定了拜佔庭的雙頭鷹國徽為俄羅斯國徽,並且將其圖案刻在了俄國國璽上。
同年,一面鍍金的雙頭鷹徽記被安放在了克裡姆林宮的斯巴斯基塔樓上。俄羅斯獲得了象徵自己國家的標誌。同樣在這部法典中,他還限制了農民的流動,規定只有在聖尤裡節前後兩周期間,農民才可離開土地走動,開辟了莫斯科公國的農奴化進程。這部法典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因為15世紀末的許多歐洲國家尚無力頒布全國性法律 。
遭遇了王儲危機,讓皇位且鬱鬱而終
1474年索菲婭公主生下了和伊凡的第一個孩子是公主。在1479年3月26日,索菲婭和伊凡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伊凡為了紀念自己的父親,把孩子叫作瓦西裡。之後索菲婭又為伊凡生了5個兒子和3個女兒。這樣,伊凡三世和索菲婭公主一共生養了12個子女。 索菲婭對長子瓦西裡抱很大希望,希望他能夠代替伊凡和前妻所生的兒子伊萬,成為莫斯科大公。但是伊凡三世並無此意,所以索菲婭只能待機而動。
1490年,伊凡三世的長子、莫斯科大公國王儲伊萬一病不起。作為繼母的索菲婭,就讓她身邊從羅馬帶過來的最好的一位拜佔庭醫生為伊萬治療。結果兩月余伊萬不治身亡。一時間傳言四起,說索菲婭借治病之機謀殺了伊萬,以便索菲婭的長子瓦西裡三世能夠取而代之,繼位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也認為王儲之死是索菲婭的陰謀。但是苦於沒有證據,只好處死了治病的醫生。
伊凡三世為了安撫伊萬的妻子葉蓮娜和貴族們,把伊萬的兒子年幼的季米特裡立為王儲。索菲亞希望自己的兒子瓦西裡三世為繼承人的想法落空,結果陰謀篡位敗露後,索菲亞和瓦西裡被貶逐和監禁。1498年,伊凡三世為孫子季米特裡舉行了加冕儀式。1500年瓦西裡投奔立陶宛。伊凡三世沒有辦法,只好讓位,於1502年授予瓦西裡大公稱號,並監禁了季米特裡和他的母親。
瓦西裡三世上位後,繼承其父伊凡三世的事業。莫斯科公國蒸蒸日上。而鬱鬱的伊凡三世重病在床。於1505年10月27日撒手人寰,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