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的评价 历朝历代对《论语》的评价
历朝历代对《论语》的评价
1、西汉匡衡

“臣闻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
故审六艺之旨,则人天之理可得而和,草木昆虫可得而育,此永永不易之道也。
及《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译文:我听说六经的圣人是统驭天地之心,在善与恶的回归,明吉凶的区别,通过人的正道,如果不违背本性的原因。
所以研究六经的宗旨,那人天的道理就可以和,草木昆虫可育,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原则。
和《论语》、《孝经》圣人的言论行为的关键应该研究它的意思。
2、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
“《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
论,伦也,有伦理也。
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译文:《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所说的话。
论,同类,有伦理的。
对,叙述了,叙述自己所想说的。
3、北宋邢昺《论语集解序·疏》
“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通,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
译文:直接说说话,他叙述说说话,散语言就可以通,所以这个评论先生的话,说的好的话了。”“用这封信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吧;圆转无穷,所以说轮了。
4、宋末元初何异孙《十一经问对》
“《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
译文:《论语》有学生记住老师的话的人,有孔子回答学生问,有学生从相应的,又有当时的人互相说的,有我对你问的,有老师学生回答你的问题,都是以讨论文学,所以称之为《论语》。
5、清代李元度
“论语所言之义理,精且粹矣。
即以文论,非诸经所能及也。
易、诗、书、礼、春秋之文,各造其极,亦各不相谋,而简括处终不及论语。
论语之文,能以数语抵人千百言,如太和元气,如化工之肖物,各无遁形。”
译文:《论语》所说的义理,精且完美了。
就在文论,不是所有经所能达到的。
《易经》、《诗》、《书》、礼、春秋的文章,各造它的极限,也是各不相谋,而简括处始终赶不上论语。
《论语》的文章,能用几句话到人千百说,如太和元气,如大自然的模仿物,他们没有隐藏自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