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孝庄跟多尔衮历史上好过没有 历史上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了么,历史上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

火烧 2022-09-07 09:14:05 1098
历史上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了么,历史上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 历史上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太后下嫁”之说,首先起因于顺治五年(1648)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这个怪异的称呼引起了人们的

历史上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了么,历史上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  

历史上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衮

”太后下嫁”之说,首先起因于顺治五年(1648)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这个怪异的称呼引起了人们的各种猜测。大家认为,皇帝之母屈尊下嫁,才使多尔衮有了这种尊称。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第二个女儿,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1625年,年仅13岁的她,随同姑母一起嫁给了后金贝勒皇太极。婚后生育了3女1男(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和顺治皇帝)。1636年,皇太极称帝,完善后妃制度,建五宫,封其为永福宫庄妃。皇他太极死后,因是顺治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即至康熙即位,又被尊为太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就是赞襄内政的好帮手,为皇太极所倚重,因此也被称为清朝的“兴国太后”。 关于孝庄文皇后下嫁多尔衮一说,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最早的记载见于当时是南明鲁王政权的大臣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上寿筋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时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这首词写于顺治七年(1650),以当时人记当时事,似是可信。但是,多尔衮在顺治五年(1648),就已经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了。 后人及野史据此产生“太后下嫁”的猜测,主要有五方面的理由: 一、政治婚姻 皇太极死时,庄妃三十二岁,顺治才年仅六岁。在当时,多尔衮是朝中说一不二的人物,甚至连皇帝的大印“玉玺”都被多尔衮搬到自己的睿亲王府里,以代统天下。小皇帝随时有可能被他废掉。人们认为,孝庄文皇后出于为了保住儿子皇位的考虑,委身屈尊下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 二、满族旧俗 旧时满州有一种习俗就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也就是说,父亲死了,儿子继承父亲的一切财产,同时也要续娶继母;兄长死了,弟弟继承兄长的一切财产,同时也要续娶嫂子。因此,当时正值盛年的孝庄文皇后与壮年的多尔衮结合,也是符合满族老理的。 三、“皇父”称谓 多尔衮公开以皇上父亲的身份自居,称号由“皇叔父摄政王”变为“皇父摄政王”。人们认为,这种称谓的变化,只有皇帝的母亲下嫁了,才有可能产生,是标志着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婚姻由隐秘到公开的过程。 四、风水墙 按清早期的丧葬制度,皇后、妃嫔死后都是要与皇帝合葬的。但是,孝庄文皇后死后不但没有与沈阳昭陵的皇太极合葬,而且被葬在了清东陵的风水墙外。人们据此猜测,是因为孝庄文皇后下嫁给了多尔衮,无颜与丈夫相见于地下;同时,又因她给皇家丢了脸面,因此把她葬在风水墙外,罚她给后世子孙看大门。 五、“太后下嫁诏” 1946年10月,近代学者刘文兴在《皇父摄政王起居注》中所撰的跋中写道,他的父亲刘启瑞在宣统元年任内阁侍读学士,奉命收拾内阁文库档案时,竟然见到了顺治时的“太后下嫁诏”。 也有人认为这些证据不足为信。近代清史专家孟森先生就在《太后下嫁考实》一文中,针对太后下嫁说的种种根据,逐一给予了驳斥。 首先,《建夷宫词》的作者张煌言的身份是故明之臣,本身就对清庭怀有恨意,所作的诗句中有诽谤侮辱之词,也是可以理解的,即所谓的“敌对者之词不可信”。 其次,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君王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孝庄文皇后自己还曾认传教士汤若望为“码法”(满语的父亲),因此不足为凭。 再次,孝庄文皇后不去昭陵与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孝庄文皇后死时,皇太极已死去多年,按照古代“卑不动尊”的礼俗,她是不能因为自己,再去惊扰已封土多年的丈夫的。而且,昭陵里已合葬了孝端文皇后,第二个皇后不与丈夫合葬也是有古礼可察的。 第四,孝庄文皇后之所以葬在东陵的风水墙外。是因为,她临终留有遗言,因与儿孙感情深厚,希望死后也能常伴在儿孙身旁。但是东陵的主陵是她的儿子顺治,陵区里的其他任何一个位置,都是由顺治陵衍生出来的,只能埋葬顺治的后世子孙。这样,把孝庄文皇后葬在陵区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合适的。因此,才葬在了东陵的风水墙外,陵号取“昭西陵”,说明她是与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的昭陵是一个系统的,而不是清东陵系统中的。同时,从北京方向去祭祖,首先到的也是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这也是符合祭祖顺序的. 第五,如果是名正言顺的成婚大典,宫廷的起居注是应该有记载的.既然是符合满族旧俗的,就没有什么可值得隐瞒的.像《清史稿·多尔衮传》中,就对多尔衮构陷豪格,强纳豪格之妻为妃作了记录。 最后,就是那份被提到的“太后下嫁诏”。除了刘文兴说他的父亲刘启瑞见过,至今,在任何文献中都没有人找到相关的记录。严肃的史学家在记载历史的时候,都不会以野史和传闻为根据,而在正史里又找不记载,因此,“太后下嫁”说是不足为信的。 最后,建议楼主如果对清史感兴趣,可以去看一看《正说清朝十二帝》、《正说清朝十二后》、《正说清朝十二臣》和《正说清朝十二王》这些“正说”系列的史书。里面对清宫的各种疑案,都从史实出发,给出了详细的解说。

历史上,孝庄皇后会真的下嫁多尔衮了吗?

我觉得会,因为当时孝庄他们孤儿寡母的,多尔衮势力太大了,如果孝庄不嫁给多尔衮的话江山就没有了。而且在满族,嫂嫂嫁给小叔子这是很普遍的。

孝庄下嫁过多尔衮吗??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学界尚有争议。

1、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主张太后下嫁说的还有其它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

2、但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实》,针对太后下嫁说的各种根据,一一予以驳难 。

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再者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

扩展资料: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

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

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孝庄文皇后

历史上多尔衮到底对孝庄有没有情?

  没有。

  关于下嫁论证如下:   说太后下嫁,讲了八个理由,逐一分析:   第一个理由就说他的母后为了保持顺治的皇位被迫下嫁,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顺治的皇位是经过非常复杂激烈斗争才而确定的。   第二说满洲有个习惯,兄死弟娶其嫂这个习惯有,但是这属于推论,不能作为证据,有这种现象,弟弟娶他嫂子的,但你不能证明多尔衮娶了他嫂子。   第三就是多尔衮自称皇父,皇父摄政王,这个是个称呼,尊称,有人说是他自称,有人说别人尊称,不能以称呼确定他身份,大家知道光绪称慈禧太后叫皇阿玛,皇阿玛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就变性了,变成男性了?所以这个也不算为证据。   第四就是蒋良骐写了一部书叫做《东华录》,《东华录》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多尔衮有时候到皇宫内院。这个也不能成为证据,他因公也好,或者其他原因也好,找太后商量事情,进皇宫内院,也不能说明皇太后嫁给他了,嫁给他,他就用不着进皇宫内院了,他住一家了,还用到皇宫内院了,反倒证明没嫁给他,   第五个,有的文章说顺治有谕旨,太后下嫁,我可以郑重地跟大家说,到现在为止,谁也没看到谕旨,没看到就不能说明一条史料证据。   第六,人说有一个下嫁诏,太后下嫁的一个诏书,我可以郑重其事地说,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他看到了下嫁诏书,档案里面没有,文献里头也没有。   第七就是说孝庄死了之后,她本来应该到沈阳的北陵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她没有,她葬到清东陵,这一条你不能证明她嫁给多尔衮。因为她事先说过。她说皇太极已经故去很多年了,如果重新把他坟启开的话,就惊动了亡灵,她很长时间和她儿子顺治,孙子康熙生活在一起,这样她最后和他儿子、孙子墓葬在一起,所以孝庄的陵墓放在清东陵,不能证明她下嫁给多尔衮。   第八个证据就是张煌言,(就是)张苍水,他写了一首七绝,叫做《建夷宫词》,《建夷宫词》有四句话:上寿殇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就明确说出来了,是太后下嫁了,这是在我们上面讲的这些材料里头惟一直接说到太后下嫁的,我们对这首《建夷宫词》做一个分析吧,他标题叫《建夷宫词》,建是建州啊,这里头没有用后金,也没有用清,“夷”就是夷狄那个“夷”,明显地带有一种民族的偏见。大家还要想,这个时候,张苍水在江南,南明势力和清朝是对立的,所以出在异地之口,记在异国,当时因为他算南明,记在异国之文,不能成为历史的证据,而且是诗词,诗词也不能直接作为历史的证据,因为诗可以夸张,可以比附,最后可以这么说,太后下嫁没下嫁,有下嫁的诏书没有,有人说可能国内毁掉了,这么大的事情一定要把诏书送到朝鲜,但是朝鲜的书里面《李朝实录》里面没有记载这个事情,我认为皇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的情愫可能有,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绝对无,因为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条过硬的材料证明皇太后下嫁多尔衮。

参考资料: ://news.sina/cul/2004-11-12/568.

历史上孝庄文皇后下嫁多尔衮:是爱情还是政治

在古代,但凡是女人,只要与政治牵扯上一点儿关系,往往就会为人所诟病。倘若这个女人和多个男人有染,那红颜祸水的大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在清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曾经下嫁自己的小叔子,而且在政治场上长袖善舞。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她都评价颇高,这个人就是大清开国以来最了不起的女人——孝庄文皇太后,通常我们称之为孝庄太后。 关于孝庄太后,很多影视剧里有过描写,有宁静演的《孝庄秘史》,有斯琴高娃演的《康熙王朝》。宁静演的是孝庄太后年轻时候的事儿,斯琴高娃演的是孝庄太后中老年时候的事儿。 这两部电视剧虽好,却并不等同于历史上真实的事。围绕电视剧,再加上仔细研究史料,我们发现孝庄太后给我们留下了几个谜团: 据说皇太极死后,孝庄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她跟多尔衮、皇太极这个三角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是第一个谜团。

历史上孝庄是不是真的下嫁给多尔衮

太后下嫁摄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学界尚有争议。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主张太后下嫁说的还有其它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

但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实》,针对太后下嫁说的各种根据,一一予以驳难。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再者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称姜太公为尚父,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阎崇年也认为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历史上孝庄皇太后是否下嫁过多尔衮?

孝庄皇太后是下嫁多尔衮。孝庄为了自己和儿子的将来,按照满人的祖制,嫁给了多尔滚。孝庄对多尔衮的感情要比对皇太极的感情好很多,因为多尔衮给了她想要的一切,以及安全感。这些皇太极都没有给过她。她对多尔衮更多的应该是感激和依赖,并且有一些讨好。她后来辅佐康熙的为政方法,更有可能是从多尔衮身上学的。

孝庄13岁嫁给皇太极,后来成为皇太极的庄妃;她的儿子顺治登基后,她被尊为皇太后;康熙继位时,她被尊为太皇太后。她机智过人,擅长谋略,颇具政治才干。然而,她却两次拒绝垂帘听政,一生辅佐过顺治、康熙两代帝王,成为清朝唯一的太皇太后。

满州的风俗,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庶母,兄长死了,弟弟可以娶他的嫂子。那么,31岁的孝庄盛年寡居,改嫁32岁的小叔子,完全符合科满州风俗。6岁的顺治帝登基。因年小无法亲政。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郎辅政。多尔衮成为了摄政王。

为了保住儿子的权利的宝座,委身于咄咄逼人的小叔子多尔衮,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宫档案中,直接出现了“皇父摄政王”的字样。因为只有孝庄下嫁了,多尔衮才可能被称为“皇父”。顺治登基,皇位不稳,孝庄可能会用财富和爵位讨好多尔衮,而又嫁给多尔衮,顺治管多尔衮叫皇阿玛。

对此,大多数人觉得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在多尔衮死后,刚刚新政两个月的顺治就开始清算多尔衮的罪行,给多尔衮定了十大罪状,并且把他从坟里挖屈来,鞭尸、砍掉脑袋。这种清算可以看出,多尔衮曾经逼迫他的母亲孝庄下嫁,所以顺治一直记恨在心。

孝庄跟多尔衮历史上好过没有 历史上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了么,历史上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

历史上是否真有孝庄皇后竟下嫁多尔衮的

”太后下嫁”之说,首先起因于顺治五年(1648)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这个怪异的称呼引起了人们的各种猜测。大家认为,皇帝之母屈尊下嫁,才使多尔衮有了这种尊称。

那么,我们先来说说历史上真实的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第二个女儿,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1625年,年仅13岁的她,随同姑母一起嫁给了后金贝勒皇太极。婚后生育了3女1男(固伦雍长公主、固伦淑哲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和顺治皇帝)。1636年,皇太极称帝,完善后妃制度,建五宫,封其为永福宫庄妃。皇他太极死后,因是顺治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即至康熙即位,又被尊为太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天生丽质,临事处置沉静果断,早在皇太极时期,就是赞襄内政的好帮手,为皇太极所倚重,因此也被称为清朝的“兴国太后”。 太后(74)到底有没有(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