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三滴血造酒的故事 杜康酿酒的故事你们了解吗?
杜康酿酒的故事你们了解吗?
杜康遗址探源
简介
杜康作为人们追寻的酒神,在全国各地都流传有关于他传奇的故事,他究竟是何方人?在哪里以酿酒闻名于世?
说法
而在民间主要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1)河南汝阳县有一杜康村,在当地发现过古代最早的造酒的遗址,出土过煮酒的灶、酒器等物,已经得到证实,这就是杜康酿酒的原址,如今洛阳杜康已经名闻全国,杜康也是华夏的酒祖。

(2)陕西白水是杜康出生地,在当地也发现杜康造酒,酿酒的遗址,出土过煮酒的灶、酒器等物,虽不能确证是杜康酿酒的原址;但是也足以说明了杜康的影响。
(3)河南伊川有个杜康酒厂,它以生产正宗杜康酒而享誉中外,这里是否也与古代的酒神杜康有无关联,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总之,杜康作为我国传统酒文化的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此酒厂已和汝阳杜康合并为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
记载
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汝州全志》还裁有:“俗传杜康造酒处”叫“杜康促”,“在城北五十里”的地方。今天,这里尚有一个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们说这里就是杜康促。“促”,本义是指石头的破裂声,而杜康仙庄一带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风化而成的。从地限中涌出许多股清冽的泉水,汇入旁村流过的一道小河中,人们说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这段河道中,生长著一种长约一厘米的小虾,全身澄黄,蜷腰横行,为别处所罕见。此外,生长在这段河套上的鸭子生的蛋,蛋黄泛红。此地村民由于饮用河水,竟没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约十多公里的伊川县境内,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传也是杜康取过水的泉子。如今在白水县、伊川县和汝阳县,已分别建立丁颇具规模的杜康酒厂,产品都叫杜康酒。
城头山史实的证明
酒器
酿酒历史源远流长。1990年津市涔澹农场一座商代墓葬中,出土了一铜爵和一铜觚,这是常德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酒器。常德酿酒最早究竟出现在何时?至今尚无确切的记载。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载有一陶觚 和一陶温锅 ,它们出自澧县城头山周边地区。这两件酒器,没有任何纹饰,极具原始性。城头山是目前中国第一古城,两件酒器应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史前酒器。
特征
该陶觚泥质灰陶,高11厘米,呈喇叭形,高圈足,在其颈根和足根套接处饰一周凸弦纹。这件陶觚比津市涔澹农场商代墓葬中出土的铜觚要早1400年左右。因为陶觚是铜觚的鼻祖。铜觚发端于商代,陶觚直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觚为饮酒器,其用途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该温锅泥质黑陶,类似如釜形。高8厘米,口径10.5厘米,口沿外折,倾垂腹,环底内凹,与炉的凸缘形成子母口,便于置于炉上。温锅的功能在温酒,把燃烧的炭火放在炉内,锅中添酒,即可给酒加温。此陶温锅与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何介钧《长江中游原始文化初论》所载屈家岭类型特征性器物“陶锅”极为相似。常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龙朝彬将其断定为屈家岭文化时期。关于这两件原始酒器的产地,原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愈伟超先生指出:城头山中心发现了8座陶窑。这有可能当时的陶器都是由这个中心生产出来的。城头山的陶器不仅是供应城内需要,还为了自己城内生活而去和别人交换。因此,城头山周边地区发现的这两件酒器,应出自城头山。
起源
酒器的起源,当与人类开始酿酒有关。酒器的产生应与酒的产生大致相同。据城头山古城址的发现者、澧县博物馆曹传松先生讲,此地还发现有斟酒器陶鬶和贮酒器陶瓮。城头山古城内遍地可见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片和文化堆积。城头山城始建于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左右屈家岭文化时期又经过两次筑造。陶鬶、陶觚和陶温锅的发现,说明城头山及周边地区,5000年前饮酒已相当普遍和讲究,酒文化的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
城头山作为常德地区酿酒发祥地,是以稻作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的。因为稻谷“可饭可酿”。 1997年,专家在对城头山东墙进行解剖时,在6000年前的城墙下发现了三丘古稻田,为目前已发掘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同时彭头山又首先发现了超过8000年的栽培稻材料,八十垱遗址的发掘中也获得了相当丰富的稻作农业新材料。它距今约8000年左右。尤其是出土稻谷和大米1.5万粒以上,数量超过了国内已有发现的总和。这三座遗址均在城头山及其周边地区。稻作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城头山人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而且为酿酒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据考证,城头山是中国第一座古城。无论从规模、从功能、从工程规划施工来看,它已经属于“城”的范畴。当时,城头山在澧阳平原上与其它聚落比较起来,可谓鹤立鸡群。它显然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号召力,确曾统领一方的政治中心,即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说的“古国”。城中必有市。陶鬶、陶觚和温锅的使用大多与市场相关。因此,城头山城具有商贸市场属性。或许,这里就是屈家岭文化时期常德地区最发达的商贸市场之所在。特别是陶温锅的发现,证明在城头山已出现了酒肆。所谓酒肆,指酒店或酿酒手工作坊。《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汉书·食货志上》:“开市肆以通之。”据文献记载,我国卖酒行业始于周代。《诗经·小雅·伐木》记载:“有酒湑我,无酒酤我。”现在看来,常德卖酒行业的出现可大大提前。“酒温香浓”,古人饮酒一般以温为宜。唐代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诗云:“缘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是描写冬天温酒而饮的情景。城头山酒肆的具体运作情况现无法考察,但我们发掘城头山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它的存在。城头山的城墙守住了8万平方米范围内的聚落,带来了安全和繁荣。这里人口密集,居室密布,堆积深厚,遗物既多且好。它充分反映了城头山城中商贾云集,货物充盈的情况。
最悠久的酿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