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之洞后人有多少人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保留着先祖傳統

火烧 2022-01-05 02:45:37 1105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保留着先祖傳統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鼎盛時期,王公貴族的生活奢侈無比,八旗子弟更是吃喝玩樂樣樣精通。但是長期奢靡的生活腐蝕了統治階級,隨着
张之洞后人有多少人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保留着先祖傳統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至今保留着先祖傳統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鼎盛時期,王公貴族的生活奢侈無比,八旗子弟更是吃喝玩樂樣樣精通。但是長期奢靡的生活腐蝕了統治階級,隨着世界格局的變化,清朝逐漸走向滅亡。

大清早已成爲歷史,這些滿清貴族的後代也漸漸的迴歸了大衆,成爲了尋常百姓家。二十一世紀初始,黑龍江拉林發現滿族後裔,甚至還有索額圖、和珅等滿清貴族的後代,一本名爲《拉林阿勒楚喀京旗原案》的清朝檔案揭開了這一段被遺忘的清朝歷史。

皇帝的一時興起,三千八旗子弟浩蕩離京

拉林是滿族的發源地,清軍入主中原以來,中原和江南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於是乾隆皇帝就想讓先祖的發源地變得和江南一樣富庶。於是下令讓三千八旗子北上拉林,一邊守護着東北邊境,一邊對那裏進行開發發展。

這三千八旗子弟中就有索額圖、和珅等人的族人。到達拉林後,這些人根據各旗的方位在這裏建立起二十四個旗屯,根據八旗的編制,每旗有頭屯、二屯、三屯共三個旗屯,史稱”京旗二十四屯“,形成了與當地傳統文化全然不同的”京旗文化“。

這些八旗子弟一邊守護着清王朝的東北邊境,一邊務農生活,過着亦農亦兵的生活。

清王朝早已成爲歷史,後人不忘祖先

時代變遷,清王朝早已成爲歷史的塵埃,曾經的滿清貴族子弟已成爲地道的農民,但是他們從未忘記過家族的歷史,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續寫這段歷史。在拉林,各村的名字多以旗名命名,”京旗二十四屯“在這裏都可以找到。

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人會說滿語了,人人都說普通話,沒有東北味,老一輩的普通話裏還帶有一點京腔。滿族的歷史大起大落,如今早已物是人非。

曾經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的赫舍裏索額圖的家族也淪爲了普通的務農百姓。但是後人在介紹自己先祖榮耀時,依然激動不已。別人是吃飯、幹活、睡覺,索額圖身爲國丈,赫舍里氏在京城就是遛鳥、喝茶、聽戲,錦衣玉食,每天過的很是瀟灑。

就算遷移到拉林,赫舍裏家族的人仍然不用做太多的粗活,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因爲一個人掌握權勢,整個家族就享盡了榮華富貴。

已經七十多歲的何玉岐老人是索額圖的第十二代孫,同村的付老表示很是羨慕,”早年(乾隆年間),老何可是正宗的黃旗貝勒爺“,付老的家族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家族,沒有何老的家族顯赫,可活在現代的他們都是一樣的普通百姓。

如今,何玉岐老人的主業是種地,農閒時會和同村的族人下下棋、抽旱菸、順便嘮嘮祖上的輝煌。和珅作爲清朝最大貪官,民間有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俗語,用來形容和珅的有錢。和珅的財產可是超過朝廷十幾年的財政收入,可以真正稱得上是富可敵國了。

他的後人現今也是普通的農民。其中一個後人叫和英琦,他說自己的家族也是世代遵循祖先留下的風俗。特別是婚喪嫁娶,格外注重排場。先祖和珅就是個愛排場、愛面子的人,所以這一族的婚娶,都是嚴格按照滿清的儀式流程,排場十分的大,簡直就是清宮劇的現場版。

在拉林,滿清的規矩依然保留,縱然是開放的年輕人,”走事兒“(過年、結婚時的串門走禮)時還是要講老規矩,年長些的婦女進門依舊還行清時的禮。

嫁女時要”領生“,就是殺黑豬,在殺豬前要向豬耳朵裏倒酒,豬搖頭了,說明上天同意了這場婚事。生兒子要綁布條,家族中每出生一個男孩,就要綁一個五彩線或者藍布條,然後裝到袋子裏,這叫”媽媽口袋“,下一代生了兒子繼續綁,這也是另一類族譜,”媽媽口袋“代代相傳,不少老人家裏都有這樣的”媽媽口袋“。

五月喝豆汁,正月吃凍餃子,甚至連說話都有忌諱,索額圖的小名叫勺子,爲了避諱,這裏叫勺子要叫馬檔子......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在這裏的每個人都在繼續遵守並傳承。

拉林出生的孩子,都十分的有家族榮譽感。大年三十,無論身在何方,子孫後代都要趕回家鄉,祭拜”老影“(祖先的畫像),講述家族的歷史。滿族以西爲大,”老影“都放在西牆,在這裏,西炕是不允許坐人的。

當初遷徙而來的三千八旗子弟共分爲八大家族,共有八張”老影“,現如今只有和珅”老影“是真品,其他的”老影“因爲種種原因早已遺失,只留下複製品,很是可惜。

京旗二十四屯,”閒散旗人“遷拉林的真相

清王朝時期,滿族爲貴族,八旗子弟生來就不用勞動,只需享受。乾隆即位初期,京城裏的滿族八旗子弟已經人滿爲患,朝廷的財政造成不小的負擔,加上東北常年受到羅剎國(俄羅斯)的侵擾。

於是乾隆想了辦法,讓京城內的”閒散旗人“北上,替國家開闊荒土守衛邊疆。乾隆這一做法可謂一舉兩得,即緩解了京城的財政壓力,有解決了邊境守衛。

這裏是滿族的發源地,土地肥沃卻無人開墾,清政府讓他們回到這裏,有恢復民族習俗的想法在裏面,有點類似”上山下鄉“,經濟目的爲主,軍事目的爲輔。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些八旗子弟本就出生在繁榮的康乾盛世,沒有經歷過任何的磨難,一直養尊處優,來到這裏很難先祖先一樣從零開始崛起。更康乾盛世後,清王朝開始走向衰落,當初乾隆皇帝的願望再也無法實現了。

清王朝已經不在了,但是”京旗文化“還在,一代一代的將”京旗文化“傳承下去,這才是對祖先最好的懷念方式。

文/史海觀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