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崇祯皇帝是上吊 崇禎皇帝上吊的那棵槐樹為什麼要用鐵鏈鎖住?原因很簡單
崇禎皇帝上吊的那棵槐樹為什麼要用鐵鏈鎖住?原因很簡單 我們都知道明朝有一個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天生酷愛木藝,但不喜朝政,在他統治下的七年里,宦官逐漸受他的寵信惑亂朝綱,一手遮天,不明緣由的明熹宗也誤
崇禎皇帝上吊的那棵槐樹為什麼要用鐵鏈鎖住?原因很簡單

我們都知道明朝有一個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天生酷愛木藝,但不喜朝政,在他統治下的七年里,宦官逐漸受他的寵信惑亂朝綱,一手遮天,不明緣由的明熹宗也誤殺了許多忠義大臣,這也為後來自己荒唐的結局埋下伏筆,明熹宗在位七年大明王朝日漸式微,瀕臨覆滅的危險。
當他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時候急召自己的弟弟朱由檢入宮,並下旨傳位給他的弟弟,駕崩前的遺言中講道朱由檢當為堯舜,撐起他們朱家的江山社稷,隨後就撒手人寰了。
朱由檢與明熹宗自小關係就甚好,形影不離的兩兄弟,但兩人性格各異,明熹宗從小一心只在朝野之外,而朱由校年紀輕輕就有遠大的抱負,自身也是一身才學,對朝廷之事是很感興趣,也感知天下的疾苦。而在明熹宗之後繼承大統的朱由檢,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在他經手下大明各方勢力團結起來,衰弱的王朝有了起色。
無奈的是,儘管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里,勤政為民,勵精圖治,剷除閹黨,廣施仁政,可還是阻止不了大明王朝覆滅的歷史。
最主要的原因天災人禍均佔一半,接連的災害不斷,叛軍盤踞四起對抗,讓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雪上加霜,如果說崇禎皇帝能早一點繼承皇位興許就不是這個局面,歷史或許會被改寫,可事實如此容不得假設,也許老天爺也覺得這個王朝是該壽終正寢的吧。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大軍進攻北京,當時的崇禎皇帝號召文武百官共同捐錢出力以抗外敵,但無奈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官員同意崇禎皇帝的做法,眾臣都主張投降,畢竟攻入北京城是遲早的事情,崇禎皇帝也就十分絕望,自己不願落到反賊的手裡,更不可能讓自己的妃嬪子女被糟蹋了,於是便下旨讓後宮嬪妃白綾自盡,並狠心親手砍殺自己的兩位女兒,他的長女長平公主因為害怕哭喊父皇為何要殺他們,便用手擋住了劍,但那隻手臂也就被崇禎皇帝砍了下來。
崇禎皇帝見狀便不再忍心下手殺害自己的孩子,畢竟虎毒不食子啊,便命自己貼身太監帶著他的子女出逃皇宮,遠離戰火歸隱山林,然後自己在太監王承恩陪同下來到煤山,傷心欲絕的崇禎帝選擇在一棵歪脖子槐樹上自縊而亡,終結了自己的生命,也標誌著朱姓王朝由此落幕。
那是場景是何等的凄涼,俗話說落魄的鳳凰不如雞,一代明君就這樣隕落山林,嗚呼哀哉讓人憐惜。
跨越至今,當時的煤山早已經更名為現在的景山,並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公園。崇禎皇帝上吊自盡的那棵槐樹也被後來的多爾袞下令用鎖鏈套上,並一直存活下來兩百多年,同樣見證了滿清政權崛起和衰敗,歷經風風雨雨。
但現今在景山公園見到的那棵古槐樹,據悉已經不是當年崇禎帝上吊的那一棵了,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要在崇禎皇帝上吊的那棵樹上套上鎖鏈呢?那棵樹又是因何不見呢?
槐樹套上鎖鏈為這事
原來在闖王李自成率大軍攻入北京後,在北京順理成章的建立了一個臨時的政權,對外號稱大順,並且廣招前明舊部歸順於他。
但是,這個剛打下的江山就還屁股沒坐熱,就又要易主了,謀略一般的李自成在自己下屬的建議下,脅迫了當時握有重兵的吳三桂的家眷,以及搶奪了崇禎帝賞賜給吳三桂的美人,也就是眾人皆知的明末清初的大美人陳圓圓。吳三桂也算一代英雄,只是許多電視劇黑化了這樣一個人物,也間接曲解了一段歷史。
據說這「衝冠一怒為紅顏」就是指吳三桂為這陳圓圓引清兵入關打擊李自成奪回陳圓圓。這只是歷史評書上的一個戲劇片段,其實當時的吳三桂面臨兩難之間,他原本是想入京勤王救駕,但已得知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身亡,也就斷了希望。
自己也想有條出路,這時的李自成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但也卑鄙的脅迫了他的家眷以及擄掠了陳圓圓,這也就是後世評書的根據,守衛山海關的吳三桂後面又有強悍的多爾袞虎視眈眈,也就在這樣前有豺狼,後有虎豹的境地,他選擇為了救家人假意投降李自成,暗中與多爾袞結盟並引清兵入關兩面夾擊李自成的大軍,最後李自成與多爾袞大戰卻也連連戰敗。
李自成沒了辦法,只得帶著殘兵敗將和搜刮來的珠寶狼狽的逃回西安,另一邊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在多爾袞的擁護下順利入住北京城,成為這裡新的主人。
當進入北京以後,多爾袞發現北京城裡的老百姓對滿清是相當的抵抗,畢竟都不願意有異族來統治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雖然崇禎皇帝時期,連連天災不斷,既有瘟疫,又有洪災,但大家還是很懷念明朝的統治。多爾袞知道這一點後,想收買人心,於是立刻派人將崇禎皇帝以天子之禮下葬,給崇禎帝上吊的那棵歪脖子槐樹掛了一圈鐵鏈,並且命名為「罪槐」。意思就是給這棵槐樹定了罪,是它造成崇禎皇帝的死,所以給佩戴上枷鎖。
由此可見,多爾袞確實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懂得利用手腕,博得人心,比起那個莽夫李自成確實高明了不少。而且,在清軍還未入關前,多爾袞打著的旗號就不是要奪取江山變更政權,而是為崇禎皇帝報仇雪恨,所謂出師有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奪取了北京城後,有這樣一層敏感的關係在裡面,讓明朝的百姓和官員們對滿清的戒備心沒那麼嚴重,有一定的好感增加。
所以說,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不無道理的,古來至今的勝者都是懂得利用人心來獲取政治資源。當然,滿清入關的真正目的肯定不是為了給崇禎皇帝報仇,這些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無非就是要從漢人手中奪取江山推翻大明王朝,建立一個滿人統治的王朝政權。多爾袞的一切政治手段也只是暫時的收買人心,可見其野心勃勃,如豺狼虎豹一般。
歷經風雨留下來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這些列強連這棵歪脖子老槐樹上的鎖鏈多不放過順手牽羊似的擄掠走了,可見那些列強真是啥都不挑。
1956年我國政府將這棵槐樹的樹圈拆除並改為欄杆,不幸的是,在1966年這棵老槐樹的樹枝和樹皮,被來自各地來景山旅遊參觀的遊客剝去做成紀念品,這棵老槐樹也由此死亡。
1981年,公園管理者在景山的南山坡找到這棵老槐樹的的小槐樹苗並栽種在原來老槐樹的位置。後來,公園管理者又將公園內另一棵一百五十多年的老槐樹移植到那個位置,替換了那棵小槐樹,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那棵槐樹並不是背負罪名兩百年的老槐樹,而是另有其「樹」。
「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槐無過受枷鎖」,這棵槐樹背負了兩百年的罪名也最後隨之安寢,可能它當時是多想救下崇禎皇帝啊,可是它既不能開口說話,也不能動手救人,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我們現在在來到這裡,早已物是人非,兩百多年以前還是那個地點,發生著驚天動地的事情,只是一切的往事也都隨風飄散。
很赞哦!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