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将军官职排名 張遼在曹魏官至“前將軍”,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張遼在曹魏官至“前將軍”,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1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薑尚(薑子牙)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四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薑尚兩側。其中有十位被尊為“十哲”,其余六十四位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就“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來說,有多位漢末三國時期的武將上榜,分別是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
其中,就張遼來說,也成為曹魏五子良將中,唯一上榜“武成王廟六十四將”的武將了。對於張遼來說,在曹魏最後的官職就是“前將軍”。那麽,問題來了,張遼的“前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一
首先,自漢末三國時期,武將的官職從高到低大致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四征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偏將軍。至於偏將軍以下,還有裨將軍、中郎將、校尉、都尉等更低的官職,一般來說,漢末三國時期比較知名的武將,最後的官職都會在偏將軍以上。

其中,就張遼在曹魏最後的官職——前將軍來說,屬於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的檔次。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四方將軍在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這四個官職,已經是比較高級的武將官職了。
前將軍,官名。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上卿。職務或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在兩漢時期,前將軍可以說是肩負重任,要麽執掌京師的兵馬護衛工作,要麽駐守邊境。而就前將軍張遼來說,長期鎮守曹魏和東吳邊境的合肥,無疑屬於“屯兵邊境”的情況。
二
在三國時期的曹魏,推行九品中正製,其中,前將軍的品級設為第三品。但是,和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一樣,前將軍可以開府治事,屬官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當然,因為張遼的去世時間較早,也即公元222年就病逝了,所以其應該還沒有行真的開府治事。但是,不管怎樣,因為可以開府治事,設立自己的長史、司馬、從事中郎等屬官,前將軍完全可以稱之為高級武將官職了。
當然,在前將軍之上,還有第一品的大將軍,從一品的驃騎將軍,第二品的車騎將軍、衛將軍。比如在曹丕正式建立之後,夏侯惇、曹仁等人曾擔任大將軍一職。並且,在張遼去世後,曹真、曹休曾在大將軍的基礎上晉升為大司馬。彼時,大司馬和大將軍地位差不多,可以理解為大將軍的加官。
三
從曹魏的大將軍人選,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是夏侯氏和曹氏的宗室武將。基於此,張遼作為異姓武將,可以躋身前將軍一職,已經是接近極限了。作為對比的是,在蜀漢五虎上將中,關羽最後的官職,也是前將軍,也即對於張遼、關羽這兩位好友,雖然陣營不同,但是最後的官職都是一樣的。
《三國志·卷十七·張遼傳》中記載:“文帝即王位,轉前將軍。分封兄泛及一子列侯。
”
對於張遼來說,前將軍這一官職是公元220年,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的。在當時,前將軍已經是曹丕能夠給張遼的最高官職了,畢竟前將軍以上只有屈指可數的那麽幾個武將官職了。於是,為了肯定張遼的功績,獎勵張遼多年來的付出,魏文帝曹丕選擇在爵位等方面繼續賞賜張遼,以此體現出他對於這位老將的重視。
四
《三國志·卷十七·張遼傳》中記載:“文帝踐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並前二千六百戶。
”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冊封張遼為晉陽侯,晉陽侯是一個縣侯。漢末三國時期,侯爵分為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等檔次,比如關羽的漢壽亭侯,就是一個亭侯,而張遼則在曹魏受封縣侯,如果再往上,就是皇帝退位之後的公爵了。
公元222年,前將軍張遼已經病重。對此,魏文帝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達張遼病況,為張遼問病的使者經常在路上互相遇見。值得注意的是,清朝著名學者梁章钜在《三國志旁證》中提到“漢三公病,遣中黃門問病。魏、晉則黃門郎,尤重者或侍中。(張)遼位未至公,而遣侍中,蓋寵之也。”
對於前將軍張遼來說,官職根本沒有達到三公的檔次。在武將之中,大將軍位列三公,驃騎將軍則位同三公,張遼還沒有晉升到這兩個官職,卻享受到了三公的待遇,這無疑體現出魏文帝曹丕對於張遼的格外重視。總的來說,在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官至前將軍,僅次於張郃的車騎將軍,畢竟更高的官職,往往主要是曹氏和夏侯氏的武將擔任的,並排在於禁、徐晃、樂進等人之前,也即於禁、徐晃、樂進等人在曹魏最後的官職,都比不上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