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人难如百人愿 别说高考难了,古代科举更难,清朝有一人花了48年才考上

火烧 2021-05-31 03:02:00 1044
别说高考难了,古代科举更难,清朝有一人花了48年才考上 说起高考,相比今天的考生,古代的万千学子可要苦得多。 其实高考和科举差不多 本质是一样的。 科举,是中国最早的「 ”高考”,始于隋朝。 在唐代,

别说高考难了,古代科举更难,清朝有一人花了48年才考上  

一人难如百人愿 别说高考难了,古代科举更难,清朝有一人花了48年才考上
说起高考,相比今天的考生,古代的万千学子可要苦得多。 其实高考和科举差不多 本质是一样的。 科举,是中国最早的「 ”高考”,始于隋朝。 在唐代,进士第一就是状元,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考场上的冠军。 状元之后二、三名分别是「 ”榜眼”、「 ”探花”。 在明清时期定型并走向鼎盛,明代的科举竞争则是南强北弱。 秀才分三等 今天的高考,基本不需要任何门槛,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古代人通过乡试即为「 ”中举”,成为举人。 从形式来说,乡试就是现在的「 ”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不过,在那时候乡试不是每个人都能参加的,可以说要过五关斩六将。 首先,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要先参加「 ”童试”。 参加的人不论年龄多大都叫「 ”儒童”或「 ”童生”,考试过关后才能被录取,俗称「 ”秀才”。 秀才又分为三等,成绩最好的称「 ”禀生”,由国家按月发给粮食。 二等的叫「 ”增生”不供给粮食,「 ”禀生”和「 ”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 三等是「 ”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古代的科举规则是多到相当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总考官、皇帝三级考试。 先参加完前面大大小小的考试,才有资格继续闯关。 如果乡试之前的考试没有通过,有一次弥补的机会,考生可以再去考一次。 正式科举分为三级 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 ”大比”。 考上的叫「 ”举人”考试第一名称为「 ”解元”,第二名称为「 ”亚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首都的「 ”礼部”举行,考上的叫「 ”贡士”,第一名称「 ”会元”。 这个会试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进京赶考因为,会试是在京城,所以才有了这个说法。 要是运气好会试也过了的话,就有机会参加廷试了,廷试就是通往胜利的最后一关了。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 ”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 ”三甲”录取。 一甲三名赐「 ”进士及第”,第一名称「 ”状元”,第二名称「 ”榜眼”。 第三名称「 ”探花”,合称「 ”三鼎甲”。 二甲赐「 ”进土出身”,第一名称「 ”传胪”,三甲赐「 ”同进士出身”。 反正这一套下来,真心觉得要花前半辈子才能做完。 考试内容 古代「 ”高考”需要学习的科目主要有书、诗、论、赋一共四科。 即八股文、试帖诗、经纶、律赋。 古人高考还要毛笔字漂亮,但那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学习多年的成绩,比现代的学生要痛苦多了。 但是当时的考试挺难的,所以很少有小孩子能去参加,但是年龄大的考生就一大拨。 考试严格 古代的高考跟现在一样,对监督弊性非常严格。 那时候考场外会派有士兵监管,那些士兵就相当于我们的监考老师。 如果考生作弊被发现,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考试环境艰辛 参加乡试的考生一共要考三场试,时间是整整九天七夜。 在古代,从开考开始,那件小屋子就是考生的活动空间。 直到考完,考生才能从那间小屋子解脱出来,在考试中就算天塌了门也不能开。 古代的高考,经常会有考生挂掉的事,要说起这个原因那可真是挺多的。 考生晚上睡觉的地方就是答题时候的桌板上,答题的地方就那么一点。 桌板更是小的不得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腿都伸不直。 在那种很小的考场里,考生们每天吃住都在里面,考试的时候正逢着很热的天气。 这就造成很多考生中暑或者食物中毒死亡,更可怕的是有些考生被考场里的毒虫毒蛇给咬死了。 蒲松龄屡败屡战的科举生涯 我们都知道蒲留仙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写出的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文学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但是有如此才华和气魄的蒲留仙,一生却没有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 蒲留仙的一生,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不断失败的一生。 蒲留仙一生参加过有十多次的举人考试,但是没有一次中的。 蒲留仙十八岁的时候考童生,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录取。 按照现在的标准,应该是一个省高考状元,当时名动一时。 至少在淄川县境内,被视为天才人物。 但后来,他到济南考试,然而因为触犯了当时考试的规定,被张榜除名,颜面丢尽。 此后,他再参加各种考试,总是不中。 时年七十五岁的蒲留仙经过四十八年的挣扎,终于在青州的科举考试中得到了岁贡的头衔。 这是蒲留仙一生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行科举考试了。 像蒲留仙这样天才人物要考个功名都花费了半辈子的时间,你说古代的高考能不难嘛? 科举在当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古代读书识字集团本身就是个高贵的圈子。 他们之间可能贫富差距悬殊,品德优劣悬殊,但跟下层文盲群众一比就成亲戚了。 考试并不是检测一个人所有方面的能力,而是通过一个标准化的规则以较小的成本选拔人员的游戏。 游戏规则摆在那里,在规则内发挥优秀的才会得分高是正常现象。 好比打篮球,把球扔进框里就得分。 搞什么花式投篮,或者耍球耍个半天,最后漂漂亮亮扔到比赛结束也没扔进框里这叫人家裁判怎么给分…… 不论将来怎样,一定要在高考全力以赴,多年后回首再看,你一定会感谢努力拼命的自己。 本期的历史知识就讲到这了,我们下一期再见。 本文由作者历史风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