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临江仙 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原文及翻译赏析
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原文及翻译赏析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原文: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翻译及注释
翻译威武俊美的年轻人跨上金鞍,扬鞭跃马轻驰而去,从此牵走了她的心神。闺楼之上,年轻的妻子时时挂念他,只觉得绣被不暖,春夜更寒。天天等他的消息,可是,寒食节过了,梨花又谢了,依旧不见丈夫的身影。相思之苦向谁诉说?秋千架下她默默伫立,背过脸儿暗自叹息。
注释1金鞭:用黄金做的马鞭。喻骑者之富贵。2青骢马:青白色相杂的骏马。3牵系:牵挂,挂念。4玉楼人:指闺中女子。5消息:指离人的音信。6寒食:民间节日,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7背面秋千下:化用李商隐诗《无题二首》其一「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创作背景
这首词在写别离相思同时,十分典型地表现了晏几道对自己早年生活和地位的良好感觉。「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是词人为早年的自己在做自画像。晏几道出生于一个钟鸣鼎食的荣华之家,父亲晏殊为北宋「太平宰相」,为他留下万贯傢俬,供他「费资千百万」地挥霍。「《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蝶恋花》),是他当年放纵无节制生活的写照。而且,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晏几道在少年时还受到皇帝的赏识。晏几道早年的生活与《红楼梦》中娇生惯养的贾宝玉类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婢仆侍候、清客奉承,早年的经历很好地培养了晏几道生活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他总是自负「锦衣才子」、「少陵诗思」,「金鞭美少年」再次凸显了词人的心理优越及自负。这样的佳公子,匹配「玉楼」绝色女子,可称郎才女貌,相得益彰。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赏析
本篇小词以精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少妇对行人梦萦神驰的相思。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起笔叙事,描绘「金鞭美少年」的形象,写其夫出游,挥金鞭,跨名马,烘托出「美少年」英俊潇洒的札姿,也是两人分离时少妇脑海中铭刻最深的一幕。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三、四两句写少年走后,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绪始终牵系远出的丈夫身上:到了夜晚,绣被春寒,孤灯独眠,寂寞难耐。分离留给少妇的是无堪的离愁别绪,「牵系」以下过渡到写膳者的别愁。「玉楼」、「绣被」,由物见人,暗示居者乃深处闺阁的佳丽。「绣被春寒夜」一句,渲染出佳人独守空闺辗转不寐的寂寞境况。时当阳春,燕双仡繁,夜深入静,倍增离思。「寒」字不仅点季候、写气氛,更是人物孤单冷落心境的映现。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五、六句写多少春寒之夜,所盼来的却足行人「未归」的消息。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节过去了,梨花开了又谢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终没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随之而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寒食梨花谢」,是通过节令和景物来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表现她无限的怅惘。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结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秋千架下背面痴痴地站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相思之苦,无处诉说,也不想对人诉说。「背面」暗示出她难过,哭泣。「秋千下」本是青年妇女嬉戏之处,选择这一场景可增强艺术效果。李商隐诗有「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之句。小晏随手拈来用在此词收尾,可谓传神之笔。写出少妇思夫的心情深沉执著,又不好向他人倾吐,只好痴立于日常两人游乐之处凝想。这里以人物外在形态刻画内在心灵的感情波澜,含蓄而有韵致。

全词由别离写到别后。由行者写到居者.由形貌而暗示心灵,层层递进,摹写出主人公文静细腻而内向的性格,展现出少年思妇复杂、沉重而敏感的心态,笔致颇为灵秀。
诗词作品:生查子·金鞭美少年诗词作者:【宋代】晏几道诗词归类:【写景】、【怀人】、【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