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庄子鹓鶵 在庄子的动物世界里感悟人生,寻找内心的归属
在庄子的动物世界里感悟人生,寻找内心的归属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一般是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那个时期各国混战不休,百姓们饱受战争的伤害,流离失所,无所依靠。 但战国也是百家
在庄子的动物世界里感悟人生,寻找内心的归属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一般是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那个时期各国混战不休,百姓们饱受战争的伤害,流离失所,无所依靠。 但战国也是百家争鸣的黄金时期,那时候无数学派纷纷崛起,在这个动乱的时代里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儒家学派代表孔孟,法家代表韩非子,道家代表老庄,墨家代表墨子等等,各家学派都有自己的领头人和学术理论。而在战国时期,最引人瞩目的学派大概就是法家和儒家了吧,因为他们对于统治者治理国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对而言墨子背后的墨家是平民百姓的代言人,所以代表的是百姓的利益。老子庄子背后的道家独树一帜,不入世事,闲云野鹤,逍遥自在,道家提倡无为即大为,主张顺其自然,看似不作为的背后却蕴藏着人生的无穷智慧。 徐渭曾经说过:"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战国诸子中,结局各异,喜乐自知,唯独庄子活出了人生的不同境界。 庄子作为逍遥派代表,他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庄子对于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且庄子写故事喜欢用动物象征着自己的志向,他写了很多有关动物的故事,而这些他笔下的动物也映射了他内心的世界。 乌龟——淡泊名利 古语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告诉我们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表明自己的志趣;不追求喧嚣,内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人生在世,只有保持一颗淡泊名利之心,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安宁与快乐。 庄子故事中的神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有一次,庄子在濮河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臣来请他出山做官,并许诺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庄子却悠然的拿着鱼竿,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把它包好、放在竹匣中,供奉在宗庙的堂上。你们说,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留下尸骨让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臣异口同声道:"当然是情愿活在烂泥里摇尾巴了。" 于是庄子笑而不语,片刻后,他收起钓竿,微笑道:"那二位就请回吧!"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久的喜乐。" 人的一生瞬息万变,难以预料,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也无法改变曾经的过往。所以才要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发生的种种,缘来我们接受,缘走我们也放手。 不执着于得失才能更加快乐的生活。有时候不是生活不够如意,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又看不透这一切,沉迷于其中。 纷繁的世界,物欲纵横,人心总是在放纵中沉沦,在坚守中纯粹,与其沉迷于人世间的繁华,不如保持一颗淡泊之心,护一方净土。 鲲鹏——志向高远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 只有不畏前路坎坷,坚守初心,不断前行,才能得偿所愿,不辜负自己和所爱的人。 庄子写过鲲鹏的故事: 在最北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海里有一种鱼,叫做鲲。鲲很大,身长几千里,后来它变成了一只大鸟,叫做鹏。大鹏想要飞去南海,它展开翅膀,拍起的水浪高达三千里,盘旋而上,顺着气流,离开了海面九万里,飞行了六个多月才终于到达了南海,歇息了下来。 而对于鹏的举动,蜩与学鸠却嘲笑道:"我们迅速飞起来,碰到榆树,檀树就停了下来,有时候飞不上去就直接落到地上,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向南而去呢?" 对此庄子说道:"到郊野去的人一天之内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去要提前一天备好粮食,如果是到千里之外,要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粮食,两只小虫子又怎么懂得鹏的志向呢!" 正如《抱朴子》所言:"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堕者,众善之师也。" 这是鼓励我们,人生就如同攀登山峰,不要因为登山艰难险峻而放弃攀登,因为到达山顶之后风景会更加壮阔,有些事情坚持到底才更有意义。 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喧嚣的城市,孤独的人群,我们在忙碌中逐渐遗失自己,生命如同蜉蝣般短暂,或许身在沼泽,但却不要忘记仰望星空,我们要志存高远,不断努力,直到如愿以偿。 鼹鼠——知足常乐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延后满足",是说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知足者,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 《鼹鼠饮河》是庄子笔下一个经典的故事。 尧听说许由才德出众,于是就到处寻访他,最后在沛泽找到了许由。 尧说:"十个太阳都出来了,我还在拼命的把火烧的更旺,担心光线不够,这确实很辛苦,你如果可以当天子,就可以治理好天下,我愿意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推辞道:"你这样做是为了天下可以治理的更好,既然你已经治理的很好了,又为什么来让我来呢?" 面对尧的再三请求,许由说:"小鸟在树林里筑巢,只用一根树枝;鼹鼠在河里喝水,也只不过满腹。还是把天下交给你自己吧!我要天下有什么用呢" 后来许由在箕山下,颖水的南面过起了自耕自食的生活,不再过问天下大事。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知自足的人生就像一个无法预测轨迹的列车,你永远无法预知它下一刻要到哪里,而脱轨的列车也让我们的人生处于失控状态,随时可能万劫不复。 懂得知足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明白自己能力的边界,不做为难自己的事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呢! 蝴蝶——超脱忘我 王国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乃无我之境也",忘我者跳脱于世俗之外,万物皆在心中,悠然自乐。 庄周梦蝶的故事我们应该都耳熟能详。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在梦中他觉得自己就是一直蝴蝶,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那时候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庄周。 可是梦醒了,他又变成了庄周,可是刚才的梦境那么真实,他开始思考:"究竟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呢?" 庄周和蝴蝶本来是两个完全没有干连的东西,却在梦里面变成了一个东西,这就是庄子所讲的物化之境,如果人们可以达到忘我,就可以和世界万物融为一体,当您将自己看做世界的一部分时,就能够体会到许多的快乐。 佛曰:"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 忘我者总是能够另辟蹊径,自成一片方圆,有些时候我们活的太现实了,所以总是被困其中,如果能够学着用另一种角度对待我们的生活,多一些"忘我",少一些"利我",或许人生会幸福许多。 胡文英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或许这就是真实的庄子,他冷眼旁观,别人说他冷漠,但是看似冷漠的背后,却藏着他一颗火热的心肠,有些事情他可以制止不理,却忍不住发声,有些事情它也可以不解释,但是却选择苦口婆心。 庄子穷其一生,都在追寻人间大道,功名利禄于他不过浮云,他身处在人世间,看尽人间百态,却仿若神游其外,清醒不已,又默然无言。 他是庙台的乌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是腾飞的大鹏,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他是饮水的鼹鼠,是一个是知足常乐的人;他是梦中的蝴蝶,是一个超速忘我的人。 当我们看懂了庄子笔下的动物世界,或许我们也就看懂了人生。
很赞哦!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