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氏黎照堂家谱 中国刘氏出几个名人

火烧 2022-09-25 13:00:01 1189
中国刘氏出几个名人 中国刘氏出几个名人很多,有现代和古代的,如刘邦,汉武帝刘彻,刘烨,刘伯承,刘欢,刘备,,刘氏的名人、家谱、刘氏起原起源1 出自伊祁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

中国刘氏出几个名人  

中国刘氏出几个名人

很多,有现代和古代的,如刘邦,汉武帝刘彻,刘烨,刘伯承,刘欢,刘备,,

刘氏的名人、家谱、刘氏起原

起源
1 出自伊祁氏,帝尧(伊祁放勋)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出自士氏,周朝初年,周成王灭刘氏唐国,把唐遗族改封到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南杜陵)建杜国,最后一任国君杜伯周宣王时无罪被杀,杜伯之子杜隰叔逃到晋国,隰叔子杜蒍在晋国任士师之职,后以官职为氏,称士氏。其孙晋国大夫士会因国内动乱出奔到秦国,士会后来又回到国内,但有儿子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后裔恢复刘姓。
3出自姬姓。其源头有二:一说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王季之子(周成王叔祖父)于刘邑(今河南偃师西南刘聚,相传为刘累故居,因得名),其后裔以邑名为氏,形成姬姓之刘。另说是:东周末年,周匡王姬班封其小儿子到刘邑,号称刘康公。其后代亦以邑为氏,是为姬姓刘的又一来源。这两支姬姓刘氏后代均无显族。
4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姓刘或赐姓刘。
一、赐姓刘氏,据史书记载:
(1)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刘敬后人也繁衍成刘姓一大支脉。
(2)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为感谢项伯救命之恩,封其为射阳侯,赐姓刘;项伯遗族受刘邦封侯的有三人,也皆赐姓刘。其后代繁衍成刘氏一大支脉。
(3)东汉舞阳人王常平王莽立大功,被更始帝刘玄赐姓刘。
二、改姓刘氏:
(1)三国蜀将刘封,原姓冠。为刘备义子,改姓刘。
(2)唐代宦官俱文珍,冒姓刘,名贞亮。
(3)宋真宗继位后,因刘皇后从小无亲,为龚美之父收养,真宗赐龚美姓刘,认其为弟。
(4)北汉君主刘继恩,原姓薛,因是刘承钧的养子,改姓刘。刘继恩之弟刘继元,本姓何,亦改姓刘,后继帝位。
(5)元末陈友谅败亡后其后代有改姓刘的
(6)明代宦官刘瑾本姓谈,冒姓刘。
(三)少数民族刘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的民族融合,也反映在姓氏的演变上,刘姓是颇为典型的一例。
(1)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音mo 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 (音luan di銮低)。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挛 氏子孙皆姓刘。十六国时期的汉国建立者刘渊、前赵国建立者刘曜、大夏国建立者刘屈孑都是匈奴贵族。
(2)汉光武帝刘秀子刘辅被封为沛王,其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败于匈奴,被囚于独山下(今辽宁海城县境)。刘进伯子名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至其六世孙名刘罗辰者,随北魏孝文帝迁徙洛阳。北魏孝文帝拓拔元巨集采取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将大部分独孤氏改为刘姓,(另一部分仍保持独孤姓,如李渊和杨广的外祖父独孤信)成为当时鲜卑贵族最显赫的八姓之一。
(3)突厥沙陀⑴刘姓
①唐德宗时,沙陀人内附,定居于今山西大同一带,长期与汉族杂居,不少人改汉字姓。沙陀刘氏两度建立政权:后汉和北汉。后虽国亡,但以其帝王之尊,皇族后世散居北方各地,成为刘姓又一支脉。
(4)回族刘姓
中国回族形成于宋元之间,初无固定姓氏,入居中原后,回、汉杂居,很多人使用汉字姓。刘姓是从古兰经经名译音"辽艾辽艾"(汉语义为珠宝)转音而来。明初以后,随着回汉民族间人文交融,内地回民普遍使用汉字姓,其中刘姓不少。
(5)蒙古族刘姓
①元代,元仁宗为蒙古族人呼图克特穆尔取汉人姓名,因其母为汉人,姓刘,故叫刘汉卿。
②明初,朱元璋推行汉化政策,给一些少数民族贵族赐汉姓,其中赐给蒙古贵族萨尔图姓刘名允信。
(6)满族刘姓
①满族人刘姓始于元代。女真人写古伦氏迁居中原,改姓刘名国杰。
②清代满族人大量入关,接受汉文化。康熙、雍正时,八旗子弟纷纷改用汉姓。辛亥革命以后,满族人基本与汉族人同化,普遍使用汉字姓,其中有刘姓。
(7)维吾尔族刘姓
维吾尔族刘姓形成于元末明初。元代在河南为官的维吾尔族人在元亡后,其后裔多改姓。刘姓维吾尔族人现居河南渑池县尚有5 0 0 余人,一小部份移居到西安等地。
(8)高山族刘姓
高山族人本无固定姓氏,清乾隆二十三年,朝廷赐给高山族七个姓(卫、金、钱、廖、王、潘、黎)。从日本侵占台湾到台湾重回中国期间,高山族人多依托当地汉族人,认其姓为己姓,据统计共有7 9 个姓,其中有刘姓。
(9)傣族、景颇族刘姓
明初屯田戍边的汉族官兵,其子孙后代与当地民族通婚,逐渐演化为少数民族,但保留原有的汉姓氏。据近年云南腾冲刘氏收集到的3 5 1 个族谱中发现,有七支刘姓演变为傣族、景颇族。
分布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000万以上,称得上是“遍地流(刘)”。按史书记载,有五处源起:
1、帝尧陶唐氏(伊祁氏、伊氏)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
2、西周时,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子孙以邑为氏。此为姬姓之刘。
3、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音mo 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 (音luan di銮低)。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挛 氏子孙皆姓刘。"五胡乱华"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贵族。
4、刘汉王朝曾赐项氏、娄氏为刘氏。
5、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历史名人
刘 邦:即汉高祖,江苏沛县人。于公元前211年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 向: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目录学之祖。
刘 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刘 备:即蜀汉昭烈帝,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公园221年正式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
刘 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所著《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及辩证法哲学著作。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冑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今其墓尚在。著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三妹】亦称“ 刘三姐 ”。
传为 唐 代著名的 壮 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称。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刘三妹》:“ 新兴 女子有 刘三妹 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 唐中宗 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今称‘歌仙’。” 何其芳 《md之歌》:“ md 说:‘ 刘三姐 反压迫,是革命的。’”
【刘三姐】见“ 刘三妹 ”。
【刘氏冠】 汉高祖 刘邦 创制的一种竹皮冠。《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 薛 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初, 高祖 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 楚 冠制也。”
【刘石经】 北魏 刘芳 的美称。《魏书•刘芳传》:“昔 汉 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芳 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 刘石经 。”
【刘四骂人】《旧唐书•刘祎之传》:“父 子翼 ,善吟讽,有学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 李伯药 常称曰:‘ 刘四 虽复骂人,人都不恨。’”后以“刘四骂人”谓用俏皮浅露的语言骂人。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随园诗话》所载诗,如……《咏茶灶》云:‘两三杯水作波涛’等类,皆舌尖聪明语,恶薄浅露,何异 刘四 骂人?”
【刘生】 汉 横吹曲名。原为人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刘生>诗》 宋 郭茂倩 解题:“‘ 刘生 ,不知何代人, 齐 梁 以来为 刘生 辞者,皆称其任侠豪放,周游 五陵 三秦 之地。或云抱剑专征,为符节官,所未详也。’按《古今乐录》曰:‘ 梁 鼓角横吹曲,有《东平刘生歌》,疑即此《刘生》也。’” 梁元帝 、 陈后主 、 唐 卢照邻 等均有《刘生》诗。
【刘仙掌】 唐 代诗人 刘象 的美称。 五代 何光远 《鉴诫录•卓绝》:“ 刘象 郎中因咏仙掌得名,时人呼为 刘仙掌 。”
【刘白】 唐 代诗人 刘禹锡 和 白居易 的并称。《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又与 刘禹锡 齐名,号‘ 刘白 ’。” 宋 王禹偁 《桂阳罗君游太湖洞庭诗序》:“前不见 刘 白 ,后不见 皮 陆 ,又何人也。” 明 高启 《三贤堂》诗:“ 韦公 既前蹈, 刘 白 乃后连。”
【刘白堕】相传为 南北朝 时善于酿酒的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东 人 刘白堕 ,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晞,以甖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山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名‘骑驴酒’。 永熙 年中, 南青州 刺史 毛鸿宾 赍酒之蕃,逢路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 白堕 春醪。’”
【刘阮】1. 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 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 ,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间欠酒钱。” 后蜀 顾夐 《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 明 陆采 《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刘 阮 重来。”参见“ 刘郎 ”。2. 刘伶 、 阮籍 的并称。 刘 阮 , 魏 晋 时人,以纵酒放达著称。 清 戴名世 《醉乡记》:“自 刘 阮 以来,醉乡遍天下。”
【刘杜】 明 末 刘綎 、 杜松 的并称。 刘 杜 在辽地与 清 兵激战,壮烈牺牲。 清 方拱干 《广宇》诗:“ 光熹 往事伤心久, 刘 杜 征魂带血还。” 清 吴伟业 《送杜公弢武归浦口》诗:“当时海内称 刘 杜 ,死事忠勋君叔父。”
【刘村】 宋 代画家 刘益 的美称。 元 夏完彦 《图绘宝鉴》卷三:“ 刘益 字 益之 。 汴 人,工花禽……尤长小景。 靖康 之难流落 岭表 ,多画山果野禽,故人呼为 刘村 。”
【刘伶酒】《晋书•刘伶传》:“ 刘伶 字 伯伦 , 沛国 人也……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后以“刘伶酒”、“刘伶锸”为纵酒放达的典实。 王德钟 《书感》诗之三:“浇愁须饮 刘伶 酒,埋骨愿傍 苏小 坟。” 陈世宜 《得天梅书却寄》诗:“甚时同荷 刘伶 锸,一醉空江卧月明。”
【刘伶锸】见“ 刘伶酒 ”。
【刘阿斗】 三国 蜀 后主 刘禅 小名 阿斗 。虽有 诸葛亮 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 蜀汉 。参阅《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因称懦弱无能、不思振作的人为“刘阿斗”。《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想依靠这批捧不起的‘刘阿斗’,对不起,此路不通。”
【刘表牛】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顾谓四坐曰:诸君颇闻 刘景升 不?有大牛重千斤,噉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 入 荆州 ,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后因以“刘表牛”谓大而无用之物。 宋 苏辙 《土牛》诗:“君看 刘表 牛,岂脱 曹公 手。”
【刘郎】1.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 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2.指 汉武帝 刘彻 。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3.指 汉高祖 刘邦 。 宋 辛弃疾 《六么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说。”4.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 。 宋 王千秋 《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 。”5.指 东汉 刘晨 。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 唐 司空图 《游仙》诗之二:“ 刘郎 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后蜀 顾夐 《虞美人》词:“此时恨不驾鸾皇,访 刘郎 。”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刘郎 曾否访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翠屏深,香篆嫋。流水落花,不管 刘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愿扇儿寄去的速,师父束装得早,三月三 刘郎 到了,携手儿下妆楼。”参见“ 刘阮 ”。7. 唐 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此为 禹锡 自称,后因以“刘郎”指 禹锡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梦得》诗:“ 刘郎 刘郎 莫先起, 苏台 苏台 隔云水。”
【刘郎前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载: 东汉 刘晨 阮肇 在 天台山 遇仙,归来已是 晋 代。后 刘 等重访 天台山 ,旧踪渺然。诗文中因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亦作“ 刘郎前度 ”。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 刘郎 今又来!”此 刘禹锡 自称。 宋 周紫芝 《点绛唇》词:“浑无绪! 刘郎 前度,空记来时路。”《花月痕》第十回:“不独马缨一树,不识门前,就是人面桃花,也无所谓 刘郎 前度。”
【刘柳】 唐 刘禹锡 、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几,有八司马之变,使 退之 不贬,与 刘 柳 辈俱陷党中,则终身废锢矣。” 清 唐孙华 《读柳诗》诗:“漏泄谓 刘柳 ,责望致嫌疑。” 严复 《<天演论•群治>按语》:“此其说与 唐 刘 、 柳 诸家《天论》之言合,而与 宋 以来儒者以理属天,以欲属人者,致相反矣。”
【刘根】 汉 代术士。传说能驱鬼、辟谷。《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 根 于是左顾而啸,有顷, 祈 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 根 叩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刘根 遐寝不食,或谓偶能忍饥。” 唐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诗:“江山归 谢客 ,神鬼下 刘根 。”
【刘晏粟】 唐 理财家 刘晏 ,曾任吏部尚书, 东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 江淮 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后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清 赵翼 《寿全惕庄六十》诗:“最绩早同 刘晏 粟,清心仍酌 隐之 泉。”
【刘师哥】牡丹花品种之一。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刘师哥者,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
【刘海】1.见“ 刘海蟾 ”。2.传说中的 刘 海 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额上覆蓋著刘海。”
【 刘海蟾 】亦称“ 刘海 ”。
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远 ,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 燕 主 刘守光 为丞相。一日,道人 正阳子 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 海蟾 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双髻簪花,如世间所绘 刘海 状。”《秧歌剧选•十二把镰刀》:“ 桂兰 打铁手呀手儿软,腰儿闪几闪,越看越好看……好像 刘海 戏金蟾, 王二 我好不喜欢。”
【刘陆】 宋代 刘克庄 、 陆游 的并称。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陆 但恣肆。”
【刘累】传说中善于驯龙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 陶唐氏 既衰,其后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能饮食之, 夏后 嘉之,赐氏曰 御龙 。” 宋 梅尧臣 《文惠师赠新笋》诗:“ 刘累 死,龙不驯。世间事,不识真。”
【 刘猛将军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宋 刘锜 。 宋 景定 四年,旱蝗,上敕 刘锜 为 扬威侯 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蝗遂殄灭。见 罗振玉 《俗说》引 朱坤 《灵泉笔记》。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元 刘承忠 。 承忠 元 末驻守 江 淮 ,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 元 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 刘猛将军 。见《畿辅通志•祀典》。
【刘寄奴】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小名。据《南史•宋武帝纪》载, 刘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愈金疮。,后人因称之为“刘寄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其子细长。”
【刘参军】 晋 刘伶 曾仕建威参军,因称 刘参军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君不见荷锸仙游 刘参军 ,沉饮高风至今闻。”参见“ 刘伶酒 ”。
【刘琨舞】《晋书•祖逖传》载: 祖逖 与 刘琨 同寝, 祖 中夜闻荒鸡鸣,蹴醒 刘琨 ,起而舞剑。后以“刘琨舞”喻志士奋发之情。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不学 刘琨 舞,先歌 汉祖 风。”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暗蹴 刘琨 舞,急速 田文 行。”
【刘项】 刘邦 、 项羽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 陈吴 奋其白梃, 刘 项 随而毙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张良 未遇 韩信 贫, 刘 项 存亡在两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谁为 刘 项 决雌雄,赖有 韩 彭 力相援。” 清 陈维崧 《虞美人•题徐渭文画花卉翎毛便面》词:“愁看 刘 项 兴亡史,且读《南华子》。”
【刘棉花】 明孝宗 时户部尚书 刘吉 的绰号。 明 文林 《琅玡漫钞》:“阁老 保定 刘公 ,屡为台谏所论,而上宠眷不衰,人因称为 刘棉花 ,谓愈弹愈起也。”《明史•刘吉传》:“ 吉 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于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 刘棉花 ,以其耐弹也。”
【刘贾】 汉 代 刘向 、 贾谊 的并称。 王国维 《文学小言》十一:“ 韦 柳 之视 渊明 ,其如 刘 贾 之视 屈子 乎?”
【刘窟头】1. 五代 刘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刘窟头”之号。《新五代史•杂传一•刘守光》:“ 刘守光 , 深州乐寿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举 ,能穴地为道以攻城,军中号‘刘窟头’。”2.谓身死入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上闻 从荣 伏诛,悲骇几落御榻,气绝复苏者再,由是不豫转增,以至晏驾。自云:‘我今日自作刘窟头也。’”
【刘随州】即 唐代 诗人 刘长卿 。他曾任 随州 刺史,因称 刘随州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频 不全是晚 唐 ,间有似 刘随州 处。”
【刘纲】 三国 时 吴 下邳 人。传说他能檄召鬼神,后与妻 樊云翘 同入 四明山 仙去。 唐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诗:“ 刘纲 有妇仙同得, 伯道 无儿累更轻。”
【刘毅答诏】《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 毅 曰:‘卿以朕方 汉 何帝也?’对曰:‘可方 桓 灵 。’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 吴会 ,混一天下。方之 桓 灵 ,其已甚乎!’对曰:‘ 桓 灵 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 桓 灵 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诗:“ 郭钦 上书见大计, 刘毅 答诏惊群臣。”
【刘豫州】指 刘备 。 刘备 曾任 豫州 刺史,因称 刘豫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起兵据有 江 东, 刘豫州 亦牧众 汉 南,与 曹操 并争天下。”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昭烈》:“卓矣 刘豫州 ,雄姿类 高帝 。”
【刘卢】 晋代 刘琨 、 卢谌 的并称。 唐 李商隐 《赠赵协律晳》诗:“已叨 邹 马 声华末,更共 刘 卢 族望通。”
【刘宠一钱】 东汉 会稽 太守 刘宠 将内迁为大臣, 山阴县 有五、六老人各赠百钱为他送行。 刘宠 难拂众意,只受每人一钱。后用为称誉廉吏的典实。 清 钮琇 《<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断 臯鱼 之泪;宦归千里,无余 刘宠 之钱。” 沈昌直 《寄龙圣江西》诗:“ 刘宠 选一钱, 杨震 凛四知。”
【刘览】浏览,泛观。《淮南子•原道训》:“刘览偏照,复守以全。” 高诱 注:“刘览,回观也。刘读留连之留,非 刘 氏之 刘 也。”
【刘灵】即 晋代 的 刘伶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诗:“ 刘灵 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唐 李商隐 《假日》诗:“谁向 刘灵 天幕内,更当 陶令 北窗风。” 冯浩 笺注:“《文选》五臣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刘灵 字 伯伦 。’ 颜延之 《五君咏》、《文中子》、《语林》并作‘灵’,而《晋书》本传作‘伶’,故他书通用。”

刘氏黎照堂家谱 中国刘氏出几个名人

中国从古至今刘氏名人及其成就

中国从古至今刘氏名人有: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西汉(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称沛公。
汉文帝刘恒: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躬行节俭励精图治,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其庙号太宗,諡号孝文皇帝。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父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諡号“孝武”,庙号世宗。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
刘向:(约前77—前6),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现江苏省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中国最早的分类目录。
刘歆:(约前50-23),新朝开国功臣。封红休侯。刘歆在天文学及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并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

中国,位于东亚,是以华夏文明为起源,中华文化为基础,及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人一般称呼自己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或中华民族。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逐渐形成文化共同体——汉族。魏晋南北朝和宋辽金元时期,现今中国版图境内的各民族进一步融合,逐渐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而到目前中国人口达到十三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而且还有有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关于刘氏的名人

1、刘放吾 Liú Fàng Wǔ 缅甸仁安羌一战中击败日军的重要功臣。刘放吾以1个团的兵力抗击日军1万余人,迫敌弃尸1200多具后向马圭逃窜。是役,刘团长救出了当时已经绝望的英缅军第1师和装甲第7旅官兵7000多人、马1000余匹和300余辆各种车辆,还救出了被日军俘去的美籍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仁安羌解围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域御敌首次取得辉煌战果的一次战役,并作为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光辉战例而载入史册。 2、刘伯承 Liú Bó Chéng 刘伯承 (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 原名刘明昭。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他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不懈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战争的实践之中。其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是md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底,他领导组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后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3、刘亚楼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新中国空军的第一任司令员。  
 4、刘震 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学院院长、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书记(后为第二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5、刘永福Liú Yǒng Fú 著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战争中指挥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协助巡抚唐景嵩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国号永清)并作为继任代总统为保卫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
6、刘铭传Liú Míng Chuán 抗法抗日民族英雄,台湾首任巡抚,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 7、刘锦棠 Liú Jǐn Táng 镇压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抚。  
 8、 刘光才 Liú Guāng Cái 清代名将,在固关阻击战中刘光才率忠毅军共打死打伤法、德侵略军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军官多名。

当今夏邑县刘氏名人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西汉(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称沛公。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諡号“孝武”,庙号世宗。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
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150-222),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裔孙。一生以仁义为本,颇得民心。
刘琨:(271~318),西晋爱国将领,也是著名的诗人、音乐家。成语“闻鸡起舞”的人物之一。
宋武帝刘裕(363—422),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曾先后灭亡南燕、后秦等国。有“气吞万里如虎”之美誉。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元末明初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民间传说其神机妙算,常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刘墉:(1719~1804),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諡文清。
lq(1898~1969):湖南宁乡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gcdzg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 :原名刘明昭。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
刘亚楼: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新中国空军的第一任空军司令员。
刘震: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志丹(1903—1936):中国工农红军高阶将领2,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建立人之一,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刘胡兰(1932~1947):革命烈士
刘长春:中国奥运第一人,短跑运动员。
刘德华:著名香港歌星、影星。歌坛四大天王之一。
刘欢:流行音乐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集作词作曲、编曲、制作、演唱和音乐教育于一身的音乐人。
刘晓庆:国家一级演员,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女配角奖等。
刘翔:国际著名田径运动员。

刘氏的来源,数量和名人

中国刘姓人口在7000万人以上,大约占中国人口的5.2%,刘姓是世界历史上建立政权和称帝最多的姓氏。自刘累、刘邦起,刘姓名人不绝于书,各个行业领域都有杰出人物,尤其以政治人才居多,登基称帝者众多,王侯将相不可胜数。
帝尧后裔祁姓刘氏。尧的后裔刘累为孔甲养龙,后来有一条龙病死,刘累携家眷逃亡鲁阳(今河南鲁山县),这是刘姓的起源(另一说法认为刘累故地在河南偃师)。
刘知几考证刘氏不是尧的后裔,而是陆终的苗裔。
周成王曾封曾祖父王季后人于刘(河南偃师),后失考。
周定王八年(公元前592年)又封刘邑与王弟季子,王季子即刘康公,建立了刘国。
刘邦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予项伯刘姓。
娄敬,力陈定都长安,获赐姓刘,拜为郎中,号奉春君。娄敬建议与匈奴和亲,并且徙六国后裔和强宗豪族十余万人至关中,成为汉初之基本国策。
西汉初年,汉朝派遣宗室女与匈奴王室联姻,匈奴贵族之后多改刘姓。

中国从古至今刘氏名人及其成就有哪些?

中国从古至今刘氏名人有: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西汉(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称沛公。

汉文帝刘恒: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躬行节俭励精图治,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其庙号太宗,諡号孝文皇帝。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父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諡号“孝武”,庙号世宗。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

刘向:(约前77—前6),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现江苏省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中国最早的分类目录。

刘歆:(约前50-23),新朝开国功臣。封红休侯。刘歆在天文学及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并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

中国,位于东亚,是以华夏文明为起源,中华文化为基础,及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人一般称呼自己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或中华民族。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逐渐形成文化共同体——汉族。魏晋南北朝和宋辽金元时期,现今中国版图境内的各民族进一步融合,逐渐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而到目前中国人口达到十三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而且还有有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介绍一下历史上曹氏名人和刘氏名人

曹操,曹冲,曹植,曹丕,曹雪芹。
刘邦,刘彻,刘备

历史上刘氏名人有谁

序号朝代姓名世序庙号或諡号生卒纪年(公元)在位纪年(公元)在位 01 汉朝,西汉刘邦 75 西汉高祖公元前256——前195 公元前206——前195 12年 02 汉朝.西汉刘盈 76 西汉孝惠帝公元前211——前188 公元前194——前188 7年 03 汉朝.西汉刘恭 77 西汉前少帝公元前 ? ——前184 公元前187——前184 4年 04 汉朝.西汉刘弘 77 西汉后少帝公元前 ? ——前180 公元前184——前180 5年 05 汉朝.西汉刘恒 76 西汉孝文帝公元前202——前157 公元前179——前157 23年 06 汉朝.西汉刘启 77 西汉孝景帝公元前188——前141 公元前157——前141 17年 07 汉朝.西汉刘彻 78 西汉孝武帝公元前157——前87 公元前141——前87 55年 08 汉朝.西汉刘弗陵 79 西汉孝昭帝公元前94 ——前74 公元前87 ——前74 14年 09 汉朝.西汉刘询 81 西汉孝宣帝公元前96 ——前49 公元前74 ——前49 26年 10 汉朝.西汉刘奭 82 西汉孝元帝公元前75 ——前33 公元前48 ——前33 16年 1l 汉朝.西汉刘骜 83 西汉孝成帝公元前52 ——前 7 公元前33 ——前 7 27年 12 汉朝.西汉刘欣 84 西汉孝哀帝公元前25 ——前 1 公元前7 ——前 1 7年 13 汉朝.西汉刘衎 84 西汉孝平帝公元前 9 ——公元5 公元前1 ——公元 5 6年 14 汉朝.西汉刘婴 85 西汉孺子帝公元 4 ——公元24 公元 6 ——公元 8 3年 15 汉朝。更始刘玄 83 汉更始帝 ? ——公元25 公元 23 ——公元25 3年 16 汉朝.建世刘盆子 85 汉建世帝公元10 ——公元 ? 公元 25 ——公元27 3年 17 汉朝.东汉刘秀 83 东汉光武帝公元前 6——公元57 公元 25 ——公元57 33年 18 汉朝.东汉刘庄 84 东汉孝明帝公元 28 ——公元75 公元 57 ——公元75 19年 19 汉朝。东汉刘炟 85 东汉孝章帝公元 57 ——公元88 公元 75 ——公元88 14年 20 汉朝.东汉刘肇 86 东汉孝和帝公元79——公元105 公元 88 ——公元105 18年 21 汉朝.东汉刘隆 87 东汉孝殇帝公元105——公元106 公元105——公元106 八个月 22 汉朝.东汉刘祜 87 东汉孝安帝公元94 ——公元125 公元106——公元125 20年 23 汉朝.东汉刘懿 87 东汉前少帝公元115——公元125 公元125 七个月 24 汉朝.东汉刘保 88 东汉孝顺帝公元115——公元144 公元125——公元144 20年 25 汉朝.东汉刘炳 89 东汉孝冲帝公元143——公元145 公元144——公元145 五个月 26 汉朝.东汉刘缵 89 东汉孝质帝公元138——公元146 公元145——公元146 一年多 27 汉朝.东汉刘志 88 东汉孝桓帝公元132——公元167 公元146——公元167 22年 28 汉朝.东汉刘巨集 89 东汉孝灵帝公元156——公元189 公元168——公元189 22年 29 汉朝.东汉刘辨 90 东汉少帝公元173——公元190 公元189 六个月 30 汉朝.东汉刘协 90 东汉孝献帝公元181——公元234 公元189——公元220 32年 31 三国.蜀汉刘备 89 蜀汉昭烈帝公元162——公元223 公元221——公元223 3年 中国历代刘氏皇帝录序号朝代姓名世序庙号或諡号生卒纪年(公元)在位纪年(公元)在位 32 三国.蜀汉刘禅 90 蜀汉孝怀帝公元207——公元271 公元223——公元263 41年 33 列国.汉国刘渊 90 汉国高祖公元 ? ——公元310 公元304——公元310 7年 34 列国.汉国刘聪 91 汉国烈宗公元 ? ——公元318 公元310——公元318 9年 35 列国.汉国刘粲 92 汉国少主公元 ? ——公元318 公元318 1年 36 列国.前赵刘曜 91 前赵赵王公元 ? ——公元329 公元318——公元329 12年 37 列国.夏刘屈孑 94 夏世祖公元 ? ——公元425 公元407——公元425 19年 38 列国.夏刘昌 95 夏秦王公元 ? ——公元434 公元425——公元428 4年 39 列国.夏刘定 95 夏平康王公元 ? ——公元431 公元428——公元431 4年 40 南朝.刘宋刘裕 96 刘宋武帝公元356——公元422 公元420——公元422 3年 41 南朝.刘宋刘义符 97 刘宋少帝公元406——公元424 公元423——公元424 2年 42 南朝.刘宋刘义隆 97 刘宋文帝公元407——公元453 公元424——公元453 30年 43 南朝.刘宋刘劬 98 公元 ? ——公元453 公元453 三个月 44 南朝.刘宋刘骏 98 刘宋孝武帝公元403——公元464 公元454——公元464 11年 45 南朝.刘宋刘子业 99 刘宋前废帝公元449——公元465 公元465 1年 46 南朝.刘宋刘彧 98 刘宋明帝公元439——公元472 公元465——公元472 8年 47 南朝.刘宋刘昱 99 刘宋后废帝公元463——公元477 公元473——公元477 5年 48 南朝.刘宋刘准 99 刘宋顺帝公元467——公元479 公元477——公元479 3年 49 五代.后汉刘知远沙陀后汉高祖公元895——公元948 公元947——公元948 2年 50 五代.后汉刘承佑沙陀后汉隐帝公元931——公元950 公元948——公元950 3年 51 五代.北汉刘崇旻沙陀北汉世祖公元896——公元954 公元951——公元954 4年 52 五代.北汉刘承钧沙陀北汉睿宗公元926——公元968 公元954——公元968 15年 53 五代.北汉刘继恩沙陀北汉少主公元935——公元968 公元968 三个月 54 五代.北汉刘继元沙陀北汉英武帝公元 ? ——公元991 公元968——公元979 12年 55 五代。南汉刘南汉高祖公元889——公元942 公元917——公元942 26年 56 五代.南汉刘玢南汉殇帝公元920——公元943 公元942——公元943 2年 57 五代.南汉刘晟南汉中宗公元920——公元958 公元943——公元958 16年 58 五代.南汉刘鋹南汉后主公元943——公元980 公元958——公元971 14年 59 南宋.金.齐刘豫南宋.金.齐帝公元1072—公元1143 公元1130—公元1137
采纳哦

中国古今都有哪几个马氏名人?

马融:东汉右扶风茂陵人,著名哲学家。
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
马 援: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光平东北)人,东汉名将。
马 武:南阳湖阳(今河南省唐河南)人,一代名将,新莽末,参加绿林起义军,归刘秀,被封为扬虚侯。
马 腾:右扶风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东北),初为凉州刺史司马,曾与韩遂割据凉州,后被曹操所杀。
马超:字孟起,马腾之子,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三国名将。
马谡:字幼常(190-228),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
马 钧:扶风(治今陕西省兴平东)人,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而闻名,曾制造翻车,指南车等,其所用机械原理比国外早七、八百年。
马 周:博州茌平(今属山东省)人,唐代大臣,被唐太宗赏识,任监察御史,主张少兴徭赋,反对实行世封制,成为当时有名的政治家。
马 殷:许州鄢陵人(今属河南省),五代时楚国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
马 钰:宋代进士。传说,大定年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马 远: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附近)人,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与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与夏圭并称“马夏”。
马 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画家,曾官至抚州巡府。擅画山水,兼工书法,能诗。
马 注:云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兰学者,回族,对佛学和伊斯兰教义颇有研究,著有《臣权》、《樗樵》、《清真指南》。
马 欢: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参加郑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译,著有《瀛涯胜览》。
马 荃:清女画家,字江香,江苏省常熟人,马逸妹,龚克和妻。
马 可:当代作曲家,音乐学家。江苏徐州人 。创作了秧歌剧《夫妻识字》、歌曲《 南泥湾 》、《 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马师皇:黄帝时代著名兽医,善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
马瑞临:今江西省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一生博览群书,历二十年著成《文献通考》,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
马致远: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大都清丽高雅,意境高远。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散曲和杂剧,以描写王昭君的《汉宫秋》为其代表作。
马皇后:朱元璋妻,朱称帝时封后。
马世龙,明末将领。(1594~1634)
马建忠:浙江省丹徒人,清末语言学家,曾赴国外留学,精通多国语言,著有《马氏文通》,为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马叙伦:浙江省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后参加革命,历任人大常委,政协、民盟副主席,民促主席等。
马君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诗人。
马寅初:浙江省嵊县人,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历任几大名校校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马连良:当代京剧演员,工老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