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做了什么 這位奇人提前預知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不信,他爲何突然去世?
這位奇人提前預知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不信,他爲何突然去世?
羅斯福是二戰歷史上美國一個著名的領袖,雙腿殘疾,卻依然帶領着美國打敗了日本,是同盟國二戰的大功臣,然而,世人對於他抗日的說法卻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早已經得知日本人要攻擊珍珠港,但是,當時美國的國會成員很大一部分都支持中立狀態,爲了促使自己的提議通過國會討論,他故意對日本要攻擊珍珠港的消息置之不理。
也就是說,珍珠港被炸在他的預料之中。這也是爲什麼珍珠港被炸的當天,美國好多艘航空母艦都沒有在崗的原因。
其實這種說法也並不一定準確,美國的情報機構不比中國差,中國有的,美國都有。日本人當時使用的密碼本是剛剛研製出來的第三代密碼,基本沒有被破譯的可能,這些消息也只能是猜測,根本沒有真憑實據,所以羅斯福才會波瀾不驚地說了一句知道了。
然後就該幹嘛幹嘛,根本沒有當回事兒。

兩軍交戰,情報至關重要,有時候一個情報就有可能成爲扭轉戰局的關鍵,就比如著名的中途島戰役,如果美軍沒有破譯日本人的機密情報並及時做出戰略調整,有可能那場戰爭的勝利者並不是美國,二戰的格局也將因此而改變。
都說收集情報要講究證據,可是在二戰時期的中國就有那麼一個中國人,他的每一次重要情報都是靠猜的,而且猜得非常準,這個人就是王芃生,王芃生是十拿九穩的人,因爲成功預測了日本侵華的時間,所以被蔣介石重用。
與其他特工不同的是,王芃生的重要情報主要是來源報紙,靠對現有的東西進行分析,而他研究最多的就是日本人。
首先來說,第一點,他喜歡研究日本人的兵力部署,因爲在戰爭期間,各國的兵力部署幾乎都是公開的祕密,就比如說日本人在什麼地方,集結了多少支的軍隊和武器,他們通常都會把這些事情通過報紙報道出去,然後王芃生就會通過日本人,以往的習性來分析他們在這裏集合了這些兵力要幹嘛!他們有可能要去什麼地方!
第二點就是對戰略物資的分析,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如果日本人一直源源不斷地往一個地方送補給,吃的喝的,包括過冬的棉衣棉被,那麼很明顯,日本人是要在這個地方長期駐紮下去,倘如日本人每天只往這個地方送十個饅頭,根本不用想,這一夥人很快就會去往其他地方。
第三點就是對於日本本土的戰略經濟和物資進行分析,就比如說日本本土的兵工廠一直在造船,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往太平洋戰區繼續增加兵力,如果他們一直在造坦克大炮,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繼續在中國長期住扎。
當然,王芃生的這些靠“猜”的情報也需要一個廣大的信息網,而他的情報人員也遍佈世界各地,甚至在日本的軍營中或者本土的兵工廠中都有他的情報人員。
和他同殿稱臣能力不相上下的就是戴笠,正所謂一個山頭不允許兩個老虎,爲了爭奪蔣介石的信任,兩個人也時常有摩擦,但是戴笠不單單搞情報,搞暗殺是一個高手,對付自己的政治對手也絕不手軟,對於不擅長搞政治的王芃生,生很快成爲戴笠的手下敗將。
雖然有諸多功勞,但是依然沒有受到蔣介石的重用,這讓王芃生非常感到不解,也就是說,這樣一個天才,幹着賣白粉的活,掙得卻是賣白菜的錢。在國民黨的高官中備受排擠的王芃生,由於長時間的受壓抑,最後孤獨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