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出神入化形容的对象 出神入化

火烧 2023-04-12 20:01:15 1090
出神入化 【成语名字】出神入化 gt 【汉语拼音】chū hé rù huà gt 【成语解释】 gt 产生神妙,入于化境。语出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习书》。后用“出神入化”形容文艺、技艺、工艺等

出神入化  

出神入化形容的对象 出神入化
【成语名字】出神入化>【汉语拼音】chū shén rù huà>【成语解释】> 产生神妙,入于化境。语出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习书》。后用“出神入化”形容文艺、技艺、工艺等之技巧达到至高绝妙的境界。>【成语典故】> 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习书》> 习书虽六学之一艺,然事属经筵,颁为帝制,亦不可以为末务。洪武时,无可考,太宗喜楷书时,典籍沈度书法丰润,上深爱之,每有大制作,必命度誊写,累迁至学士,惟食学士俸,仍事书办,赐象笏,镂金刻度姓名其上,以宠耀之。其弟粲,亦起自书办,累官侍读,自此沈字盛行于朝,然上习书尚未以度字为式。宣宗自冲龄习古法帖,宸翰妙绝,盖始学赵孟俯而加以遒劲,真所谓精能之至、出神入化者。孝宗亦爱沈度书,宫中妙习焉,尝求其后官之物色,得其孙世隆,授之中书舍人,故今朝廷制诰,犹用沈体云。>【成语注解】> 1、宣宗:明宣宗,明第五代帝。姓朱名瞻基,仁宗之长子,在位十年崩。尝自称长春真人,年号宣德,谥章帝,庙号宣宗。> 2、冲龄:幼年。> 3、宸翰:帝王亲笔之字。宸,原为帝王居处,此指帝王。翰,原为羽毛,此指文字、书法。> 4、赵孟俯:公元1254~1322,元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官翰林学士承旨。工于书法,尤善行楷,亦善画山水,兼工人物,为画家南宗。诗文并佳,有《松雪斋集》等书。卒赠魏国公,谥文敏。>【成语出处】> 1、《文明小史.第六○回》:“周之杰先去打开手卷,见这个手卷画着许多乞丐,也有弄蛇的,也有牵猴子的,约略数去,约有三十几个,用笔真是出神入化,平中丞连连赞好。”> 2、《佩文斋书画谱.卷六七.跋米芾墨迹后》:“米芾书,在宋四家中特为雄秀。……其为书豪迈自喜,纵横在手。肥瘦巧拙,变动不拘。出神入化,莫可端倪。洵堪与晋、唐诸家争衡。”> 3、《隋唐演义.第三五回》:“曲中描写,是游、夏不能赞一辞的了;更亏这几个习学的,一夜里就弄得这样出神入化,使人听之,愈见陛下情深,陛下不可不奖劳之。”> 4、《隋唐演义.第四九回》:“亏得其子罗成,年少英雄,有万夫不当之勇,其父授得一条罗家枪,使得出神入化。”> 5、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是放翁于草书工力,几于出神入化。”>【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文艺、技艺、工艺等之技巧达到至高绝妙的境界。褒义。> 使用类别    用在“技艺精湛”的表述上。>【出神入化造句】    > 1、只见他提起笔,才几笔就出神入化地画出一匹马。> 2、李天禄先生的掌中戏表演得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3、《红楼梦》对人物描写的细腻程度,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4、戴维魔术师可以让胜利女神像在众人面前消失,技巧真是出神入化。> 5、他投篮技术几乎已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无论站在什么方位都可以球球空心。> 6、这次钢琴演奏会,他出神入化地弹奏出高山流水的神韵,令人如醉如痴。> 7、“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形容了春天的景色。这“闹”字用得多么出神入化。>【近义词】玄妙入神,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反义词】平淡无奇,出乖露丑>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出神入化”及“鬼斧神工”都有技艺高超的意思。> 异    “出神入化”用于描述技术的纯熟;“鬼斧神工”多用于描述工艺表现与自然景象。> 出神入化    鬼斧神工    辨似造句> 他投篮技术几已到~的程度,无论什么方位都可以球球空心。> 这座凌空虹桥全部用石块砌成,~,真是人间胜景。>【参考词语】:出神入妙>【汉语拼音】:chū shén rù miào>【成语解释】:犹“出神入化”。见“出神入化”条。> 1、《品花宝鉴.第一九回》:“(聘才)便在旁边帮起腔来,五音不乱,唇齿分明,竟唱得出神入妙,把个林珊枝到惊倒了。”>【出神入化的】> “出”,产生。“神”,神妙,指变化之极,《易经.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入”,进入。“化”,造化,指非人力可比之化境。“出神入化”指产生神妙,入于化境。后多用于文艺、工艺、技艺等之成就方面,形容其技巧达到至高绝妙的境界。【成语典故】黄佐《翰林记.卷一○.习书》叙述明宣宗习书法,临摹古帖,始学赵孟俯,而有遒劲之气,其书法精能之至,已达“出神入化”之境。按:古来品评书艺,有能品、精品、妙品、神品之分,神品为最高之境界,为神妙至极的作品。后来“出神入化”被用来形容文艺、技艺、工艺等之技巧达到至高绝妙的境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