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学良抗战 九一八後張學良為什麼一場勝仗沒打過,原來是這個人死了
九一八後張學良為什麼一場勝仗沒打過,原來是這個人死了 縱觀張學良的一生,初涉軍旅時確實打了不少漂亮仗,尤其是兩次直奉戰爭,然而後來的張學良卻出現了一個很怪的現象軍齡越長就越不會打仗。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
九一八後張學良為什麼一場勝仗沒打過,原來是這個人死了

縱觀張學良的一生,初涉軍旅時確實打了不少漂亮仗,尤其是兩次直奉戰爭,然而後來的張學良卻出現了一個很怪的現象軍齡越長就越不會打仗。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張學良這樣的表現和一位革命將領的死有著密切關係。
張學良有很多風流韻事,但本文就說說他打仗。張學良年少時的願望是想出國學醫,但其父為他選擇了職業軍人的道路
將其安排到東北講武堂。
第一次直奉會戰時,奉軍全線潰敗,唯獨張學良的東路軍損失最小。直系本想直搗奉軍老巢,卻沒想到在山海關遇到張學良的強力阻擊,只能被迫接受和談。第二次直奉戰爭,張學良又指揮精銳第三軍與直系血戰,最後連克山海關三道防線,一口氣打到秦皇島。
張學良的表現絕對稱得上是虎父無犬子,可是好景不長,1927年張作霖又和閻錫山幹了起來,此時張學良的表現只能用糟糕透頂來形容。帶著4倍於敵的兵力,又有坦克、飛機,甚至是氯氣彈的配合,張學良居然攻不下區區僅有一個師兵力的涿州城,卻讓守城的傅作義是踩著自己的肩膀一戰成名。
主政東北後為了當一次愛國英雄,又跑去和老毛子搞了中東路事件,東北軍被虐得那叫一個慘啊,成旅成旅的被蘇軍消滅。他晚年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也許真得被打怕了,兩年後的九一八事變一槍不放丟了東北。更可氣的是退到關內的張學良居然給蔣介石開出這樣一個條件:每個月撥300萬軍餉,要不然不抗日。
蔣介石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實際控制的區域不過東南幾省而已,而黃河以北的軍政大權卻都落到了張的手中。論財力、論軍力張學良都遠在蔣介石之上,那他真的缺錢嗎?他晚年口述九一八後日本將他大帥府的6000多萬的財產整整裝了一大列火車還給他。不過張學良卻要日本人拉回去,還自信滿滿地說:你給我原封不動地放回去,我自己的東西我自己會去取!
6000萬足以支撐東北軍20個月的開銷,由此可見他根本不缺錢。國難當頭,窮就可以不抵抗了嗎?最窮的西北軍第一個衝到了長城前線,蔣介石看西北軍擋不住,又把中央軍拉了上去。最後的局面是西北軍和中央軍在前線拚命,東北軍在旁邊看熱鬧。
短短几年時間,張學良的改變為何會有如此之大,唯一的解釋就是以前的勝仗根本就不是張學良指揮的,而是他亦師亦友的副手郭松齡的傑作。
(電視劇《少帥》中郭松齡形象)
郭松齡奉軍著名的愛國將領,因鬼主意多又被稱為「郭鬼子」。他是講武堂的戰術教官,在教學中與張結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後經張學良的推薦,郭出任東北軍參謀、團長、旅長、軍長和司令等職,但不管怎麼升,總有一個領導叫張學良。
中國有句古話叫「看父敬子」,有一個東北王老爹,張學良即使放個屁身後可能都有一群人說:少帥的屁可真香啊!久而久之得張學良真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而郭松齡恰恰就是摸准了張學良的脾氣,功勞從來都是少帥的。
幾場大仗下來,郭松齡雖然不爭名利,但東北軍的精銳卻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然郭松齡後來也沒有實力倒戈一擊。1925年郭松齡叛亂失敗後被槍決,從此張學良終其一生都沒再打過一場勝仗。
(張作霖將郭松齡夫婦被槍決的照片貼邊東北大街小巷)
除了張學良自己在軍事上一敗再敗,而且郭松齡事件讓他又狠狠地坑了一次爹。郭松齡帶著七萬精銳輕鬆突破山海關、攻佔錦州,如果不是日本人出手相助,張作霖都打算讓出瀋陽了。
匪氣十足的張作霖從不把信用當回事,日本人什麼條件他都敢答應,便宜一到手立刻翻臉不認人。對此日本人自然要報復,皇姑屯事件的爆發可以說是張學良識人不明給老爹親手埋下了一顆雷。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