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女人自以为是的表现 自以为是

火烧 2021-05-14 11:51:59 1067
自以为是 【成语名字】 自以为是 gt 【汉语拼音】zì yǐ wéi hì gt 【成语解释】 gt 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语出《孟子.尽心下》。 gt 【成语典故】 gt 《

自以为是  

女人自以为是的表现 自以为是
【成语名字】 自以为是>【汉语拼音】zì yǐ wéi shì>【成语解释】> 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语出《孟子.尽心下》。>【成语典故】> 《孟子.尽心下》>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成语注解】> 1、典故或见于《荀子.荣辱》。> 2、同乎流俗:志同于世俗的人。> 3、污世:污乱的人世。> 4、悦:喜爱。> 〔参考数据〕> 《荀子.荣辱》>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成语出处】> 1、《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源)> 2、《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 3、《朱子语类.卷三五.论语.泰伯篇》:“若执着一见,便自以为是,他说更入不得,便是滞于一隅,如何得弘。”> 4、《聊斋志异.卷五.郭生》:“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5、《镜花缘.第八四回》:“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别人看着,口里虽然称赞,心里却是厌烦。”> 6、《三侠五义.第一八回》:“郭槐自以为是都堂,应宣读圣旨,展开御封。”>【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自认观点与做法皆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意见。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固执自信”的表述上。>【自以为是造句】    > 1、你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自以为是。> 2、他倚老卖老,自以为是,看不起后生晚辈。> 3、小明一直自以为是,觉得任何人都比不上他。> 4、你这样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绝对不能解决问题。> 5、如果我们过于主观,自以为是,就不可能将事情做好。> 6、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不虚心领教,学问再好也没用。> 7、一个人要多听多看,多参考别人的建议,才不会自以为是。> 8、他遇到问题从不请教别人,只会自以为是地去处理,结果常常越弄越糟。> 辨识>【近义词】:自以为然,自矜自是,我行我素,刚愎自用>【反义词】:虚怀若谷>【自以为是的】> “自以为是”即自认为是,指自我主观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孟子.尽心下》中,万章问孟子,为什么被大家公认是忠厚老实的人,孔子认为是伤害道德的贼呢?孟子回答说:“这种人你举不出他哪里不对,即使觉得他可恶,却无从攻击起。随世浮沉,平时看起来忠厚老实、行为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但在他的主观意识中认为自己都是对的。这样的人看似有德,本质上却是无德,所以说是伤害道德的贼。”后来“自以为是”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自认观点与做法正确,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