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现状 成吉思汗開創的這種文字,曾隨蒙古鐵騎流布歐亞大陸!

火烧 2021-12-18 05:08:21 1043
成吉思汗開創的這種文字,曾隨蒙古鐵騎流布歐亞大陸! 3月18日,蒙古國政府正式通過《蒙古文字國家大綱》(3),決定從2025年起全面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即傳統蒙古文,俗稱老蒙文。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

成吉思汗開創的這種文字,曾隨蒙古鐵騎流布歐亞大陸!  

3月18日,蒙古國政府正式通過《蒙古文字國家大綱》(3),決定從2025年起全面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即傳統蒙古文,俗稱老蒙文。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前蘇聯解體以後),蒙古國就開始了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總體上並未改變回鶻式蒙古文邊緣化的境遇。

而這一次,蒙古國計劃從2025年起在國家公務中同時使用西裡爾蒙古文回鶻式蒙古文,並要求國家通信技術部門、標準計量部門、新聞出版部門等做好準備,以迎接接下來全面恢復使用傳統蒙古文——看來是下決心一定要搞成了!

1946年,迫於前蘇聯的壓力,蒙古國廢棄了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改為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創製的新蒙文,即西裡爾蒙古文,作為國家的官方文字,一直沿用至今。

前蘇聯解體後,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庫曼、烏茲別克等均停止使用斯拉夫字母,恢復原有文字。蒙古國也試圖複興傳統蒙古文,不過它並未廢棄西裡爾字母,完全恢復本民族的傳統文字;而是采取了一種特殊的形式——

一方面繼續以已經普及的西裡爾蒙古文作為官方文字,另一方面逐步開展回鶻式蒙古文的恢復工作,同時還制定了規範現代科技用語的拉丁化文字方案。這就導致了今天的蒙古國出現了三種文字並行的局面。

這種局面的形成,有其複雜的政治、文化等因素:蒙古國地處中俄兩國之間,地理位置特殊,不僅要考量與中、俄兩大鄰國的關係,還要發展同美、日等國的關係;不僅要恢復、推進自己的傳統文化,還要努力接受西方文化……

當然,關於蒙古國全面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對地緣政治的影響,不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內容。下面,我們還是回到回鶻式蒙古文的歷史文化情況上——這種文字曾是我國元代的官方文字之一,直到今天,仍通行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並在新疆的蒙古族中仍有使用。

蒙古族本無文字。據《元史》卷124《塔塔統阿傳》記載,1204年,成吉思汗西征,滅乃蠻部,俘獲了掌管金印和錢谷的塔塔統阿。當成吉思汗獲知塔塔統阿熟知“本國文字”後,“遂命教太子諸王以畏兀字國言”。

“畏兀字”即回鶻文,“國言”即蒙古語,以回鶻文字母拚寫蒙古語,這種特殊的結合方式後被稱作回鶻式蒙古文。所以,一般認為回鶻式蒙古文是由塔塔統阿創製的。後又經元朝國師、蒙古學者搠思吉斡節兒改造和規範。

回鶻式蒙古文的使用在公元1269年以後的一段時間裡曾受到限制。元世祖忽必烈命國師巴思八創製了一種脫胎於藏文字母的“蒙古新字”,俗稱“八思巴字”,並作為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全國採用。但實際上,僅元朝採用了,並主要用作為漢字標音之用。到元朝後期,回鶻式蒙古文又逐漸通行。

17世紀時,西蒙古衛拉特部高僧咱雅班第達對回鶻式蒙古文進行了改造,創製了“托忒文”,這種文字直到今天仍在我國新疆的蒙古族中使用。

此外,1599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二人,參照蒙古文字母創製了“老滿文”。後又經皇太極下令改造而成新滿文,行用了數百年之久。而滿文又直接促成了錫伯文的形成。

可見,回鶻式蒙古文對我國尤其是北方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影響甚大!

回鶻式蒙古文文獻原件,傳世者很少。主要有寫本、刻本、碑銘、印文、符牌等幾類。例如:

法國國家檔案館藏有伊兒汗國第四任君主阿魯渾,於公元1289年致法國國王腓力普的外交信件,內容是敦促腓力普踐約,出兵協助蒙古軍隊進攻埃及。(伊兒汗國為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

目前已發現的回鶻式蒙古文刻本,只有元代的漢蒙合璧《孝經》《入菩提行論疏》殘卷,它們分別代表了儒家經典和佛教經典對蒙古族文化的影響

元代的回鶻式蒙古文碑銘,傳世者僅約十件,包括迄今已知刊有最古老蒙古文文獻的《也松格碑》,還有昆明筇竹寺的《雲南王藏經碑》等。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现状 成吉思汗開創的這種文字,曾隨蒙古鐵騎流布歐亞大陸!

元定宗貴由汗的玉璽已失傳,但其印文保存在梵蒂岡收藏的一封用波斯文繕寫的外交信件上。印文大意是:“長生氣象力裡,大蒙古大汗聖旨:所到各處民人一體敬畏!”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