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跨国公司是由什么建立起来的 話說世界系列:史上最強大的跨國公司 東印度公司

火烧 2022-10-04 02:15:25 1035
話說世界系列:史上最強大的跨國公司 東印度公司 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號授權發布本內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英國東印度公司創建於1600年,1874年被解散。其權力從好望角一直延伸到中

話說世界系列:史上最強大的跨國公司 東印度公司  

跨国公司是由什么建立起来的 話說世界系列:史上最強大的跨國公司 東印度公司
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號授權發布
本內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
英國東印度公司創建於1600年,1874年被解散。
其權力從好望角一直延伸到中國,實力遠超谷歌或亞馬遜這些當代的跨國公司。
東印度公司的總部大樓坐落於倫敦金融城中心的利德賀街,大堂中是一座大理石浮雕,印度、亞洲、 非洲環繞著大不列顛,可見其雄心與野心。
它塑造了英格蘭的日常生活,英國人飲用茶葉和穿白棉布,都歸功於東印度公司。
在印度,東印度公司的重心由貿易轉向了征服。它用自己的軍隊接管了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領土,19世紀它的統治地區包括印度大多數地區、緬甸、新加坡和香港。
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到來之前,印度用製作板塊雕刻印花棉布。印度棉紡織貿易的崩潰帶來了極端貧困。
特許經營與貿易壟斷
東印度公司由幾百名倫敦商人發起組建,目的是打破荷蘭等國對東印度貿易特別是香料貿易的壟斷,獲取商業上的好處。
1600年12月31日,英國東印度公司從伊麗莎白女王那裡領取了特許狀,獲得與好望角以東的印度等東方國家進行貿易的特權。
在17世紀,環球航行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和承擔高風險,而壟斷經營為當時的環球航行提供了有限的經濟保障。
1608年,公司船隻已駛達印度的蘇拉特港,但直到1613年才獲得莫卧兒皇帝賈漢吉爾頒布的准予進行貿易的特許狀,在印度次大陸建立了第一個商站。
1639年在東海岸的馬德拉斯,1680年在西海岸的孟買,1690年在孟加拉國的加爾各答設立了商站。
加爾各答的馬利克碼頭花卉市場是亞洲最大的鮮花批發銷售地。這裡每天有大量的鮮花做成的花鏈、花束、花環供應買花的人群。
到18世紀中葉,公司已在印度設立了150處商站和15家大代理店。
他們很快就發現,印度在商業上的潛力是其他地區遠不能相比的,且不說這裡生產了歐洲市場短缺的靛青、糖等,僅經營印度的棉、絲製品就可以致富。
公司初建時期以 「在印度賤買,在歐洲貴賣」為行事原則, 認為「最壞的和平也 比最好的戰爭強」。
它從東方購入大批香料和紡織品,並在倫敦出售,獲得豐厚利潤。
東印度公司壟斷北美的茶葉銷售,由此引發了「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誘發北美獨立戰爭的導火索。
通過向中國販賣在印度收割的鴉片,解決了與中國茶葉貿易的逆差問題,中國「禁煙運動」 則導致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中,清朝的木船根本無法與英國人的鐵質輪船相抗衡。
獨特的管理模式
東印度公司不僅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公司之一,它的職位也最令人欽羨,競爭很激烈,多數人輸在起跑線上。
大英圖書館東印度公司檔案館館長瑪格麗 特·梅克皮斯說:「公司里主要是白人男性,沒有女人,除非去做家務。」
想進公司全靠關係,就算在倉庫里干體力活,也需要公司的董事推薦。
求職者遠遠超過崗位數量,向董事會毛遂自薦一般會被拒絕。
為確保品行良好,每個工人要繳納保證金,新員工是500英鎊。職位越高,保證金就越高。
職業生涯起步從無薪的「試用期」開始,試用期長達5年,到1778年才減少到3年。
公司沿用荷蘭人的模式,把僱員分為幾等。
最低一級是學徒,全年薪金僅有5英鎊;如果幹得不錯,幾年後晉陞書寫員,年薪10英鎊;5年任管事,年薪20英鎊;再過幾年可升任初級商務,年薪30英鎊;之後3—5年後可任高級商務,年薪也升至40英鎊。
東印度公司逐漸發現靠關係招募僱員不是管理公司的最好方法,於是推出了類似今天「員工訓練營」的培訓模式。
1806年,公司在黑利伯里開設東印度學院來訓練新員工。其課程包括歷史、古典學、法律和梵語、波斯語等。
在海外,為了便於管理,工人住在工廠里,在領導的眼皮底下吃、住、祈禱。
英國在日本平戶的工廠有個果園,園中有池,池中有錦鯉,還有日式溫泉。
在印度蘇拉特(1687年以前是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總部),則有小禮拜堂、圖書館和土耳其浴池。
1689年到訪東印度公司的英國牧師約翰·歐靈頓說,蘇拉特工廠僱傭了 一個英國廚師、一個葡萄牙廚師和一個印度廚師, 做符合不同人口味的菜品。
「日常伙食的開支一年要幾百磅,其豐盛足以讓任何有頭有臉的人滿意。」
一位英國「夫人」(她的先生地位高貴)和她的印度僕人
「商人政府」統治印度
東印度公司的政治影響力遠超過貿易。
1661年,查理二世擴大公司的權力範圍,其可宣戰、媾和、維持軍隊、設立法庭和獨立處理與印度及其他國家的關係。
18世紀中葉,一種觀點逐漸佔了上風:「為了貿易,殖民和侵略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要鞏固自己的貿易地位,就必須控制領土、壯大軍事力量和完善政治統治機構。
公司逐漸轉化為佔有大片土地,包攬財、政、軍、法大權的殖民統治機構。
174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戰勝了法國東印度公司,控制了卡爾納提克土邦。
七年戰爭後期,又最終摧毀了法國殖民者在印度的勢力,獨霸了對印度的統治。
公司不單是一個商業機構,而且是主宰印度的 「商人政府」。
1757年,公司發動普拉西戰役,用武力佔領了印度最富庶的孟加拉地區。
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指揮官克萊武事先買通了孟加拉軍隊將領米爾·賈法爾作為內奸,從而在普拉西戰役中以少勝多。英軍勝利後扶植賈法爾為孟加拉名義上的統治者。此幅油畫反映的是戰後克萊武接見賈法爾的場景。
從18世紀60年代起,公司開始強迫孟加拉農民種植鴉片,然後偷運到中國銷售賺取暴利。鴉片收入約佔公司總收入的 1/7。
1769年,孟加拉大旱,東印度公司不僅坐視不理,還上調了稅收。
曾有人估算,死於大旱造成的饑荒的人可能多達1000萬。
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光靠自己的力量無力渡過政治和軍事難關,只得向英國政府伸手求援。
於是英國政府開始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改造公司,給它打上越來越深的國家機器的烙印。
1773年,英國議會通過《東印度公司管理法》,改原駐加爾各答的省督為印度總督,賦以管理英屬印度全部領土的最高權力,由議會每五年任命一次。
在英國國內,主張自由貿易的勢力逐漸成為主流,東印度公司壟斷印度和中國貿易的地位分別在1813年和1833年被廢除。
印度民族大起義後,英國議會於1858年8月2日通過《關於改善治理印度的法案》,規定印度由英國女王直接統治,印度總督代表女王治理印度。
東印度公司將它管理印度事務的權力和在印度的所有財產交付政府,僅幫助政府從事茶葉貿易(尤其是與聖赫勒拿島)。
1874年1月1日,《東印度公司股息救贖法案》生效,東印度公司這一人類歷史 上影響力最大的公司就此解散。
《泰晤士報》評論說:「在人類歷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在今後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
馬拉特統治者坦焦爾的拉賈·塞佛吉二世的隊伍。從 1787年起,他在印度南部展開統治。在他取得權力之後, 他的叔父兼攝政阿馬爾辛格很快將他趕下王位,自己攫取了王位。在英國人的幫助下,1798年塞佛吉重新登上王位。隨後簽訂的條約迫使他把王國內部實際的權力轉交給英國 東印度公司,塞佛吉的統治直到1832年才宣告結束。
END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