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邦和刘备差了几代 刘邦问韩信带兵白话文,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
刘邦问韩信带兵白话文,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
刘邦问韩信带兵白话文,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言外之意 就是 刘邦会用将但不善于带兵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在点兵时为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的部队实力,经常采用很多稀奇古怪的点兵方法。
据说有次点兵时,韩信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为2。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还是2 。
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依然是2;很快,他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这令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扩展资料: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常与多多益善搭配。寓意越多越好。刘邦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
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韩信辞气磊落,刘邦的眼前却浮现起当年的齐王信在百万军中如何奋臂云兴,腾迹飙起。他微微一笑,笑容中有妒意,有恐惧,有杀机。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非是恃力逞强的人海战术,全然是囊括八方的战略布局之所需。至于那些勇于私斗者,不过匹夫之勇,止于战术者,无非诡道奇计,只有达于战略者,才能扭转乾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信点兵
求刘邦与韩信的精彩对话?
原文: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同“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译文: 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来历
主要是韩信被汉高祖刘邦所缚之后二人对话所得,
刘邦:“将军以为若是我亲自带兵,会怎样?” 韩信:“不过十万。” 刘邦:“将军以为自己呢?” 韩信:“多多益善”. 刘邦反讽:“为什么百万之将军受擒于十万之寡人?” 韩信:“陛下虽不善统兵,却善御将”为什么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常与多多益善搭配。寓意越多越好。
刘邦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 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 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 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翻译 上(刘邦)尝从容与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刘邦曾经和韩信讨论各位将军的统兵能力,各有差异。刘邦问,像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最多不超过10万。刘邦又问,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我带兵没有数量限制,越多越好。刘邦说,那你怎么反被我活捉了。韩信说,我擅长带兵,主公擅长带将,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被主公你捉住的原因 。
“韩信点兵”的历史故事???
韩信点兵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开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刘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 “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100,求这个数。” 《孙子算经》中给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 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15。 所求数被3除余2,则取数70×2=140,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 所求数被5除余3,则取数21×3=63,63是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3的数。 所求数被7除余2,则取数15×2=30,30是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2的数。 又,140+63+30=233,由于63与30都能被3整除,故233与140这两数被3除的余数相同,都是余2,同理233与63这两数被5除的余数相同,都是3,233与30被7除的余数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 而3、5、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故233加减105的整数倍后被3、5、7除的余数不会变,从而所得的数都能满足题目的要求。由于所求仅是一小队士兵的人数,这意味着人数不超过100,所以用233减去105的2倍得23即是所求。 这个算法在我国有许多名称,如“韩信点兵”,“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等等,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著作,比刘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诗中数字隐含的口诀前面已经解释了。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把这个问题推广,并把解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这个解法传到西方后,被称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而韩信,则终于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诛杀于未央宫。 请你试一试,用刚才的方法解下面这题: 一个数在200与400之间,它被3除余2,被7除余3,被8除余5,求该数。 (解:112×2+120×3+105×5+168k,取k=-5得该数为269。)刘邦和韩信,帅才和将才的区别问题
将帅之才的区别

虽然百度上有人说古语云:“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将将者,谓之帅也”。 但实非此论也。 将与帅,都应是军队的绝对元首,而不会是军师之流,帅可以是诸葛、庞统,但是帅才还是需要有武力的。 概括地说,帅才应该是有将才之能,而又有高于将才的才华,统驭全局之能力的人。 比如: 帅才——春秋之孙武、伍子胥、三国之曹操、隋唐之李世民、李靖、李世勣一类; 文武全才堪当大任者为帅。 以上诸人,文有运筹之才,武有百石之勇。 将才——春秋之吴起、三国之关羽、赵云、张辽、徐晃、隋唐之尉迟敬德、薛仁贵、明之常大春。 冲锋陷阵,料敌于先,于十万军中,能在拼杀之时把握时机,指挥军队,一呼百应者,为将。人数少于十万,不足以曰“将才”。常大春号称“常十万”,由此。 (但是,帅才一般还是偏于军功,帅才的能力可以涵盖将才,冲锋陷阵之事一样是万能的,所以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之后,才悲叹自己只能为一军师,而不能为帅,皆为庞涓所害。 ) 相才——管仲、诸葛、张良、房杜等 以下,寥寥而已—— 能臣——庞统等辈也。 上将——...... 故而,亮剑中李云龙封为少将,还是合理的。 其中,将才和相才合在一起,也可以成为“王佐之才”,但是帅才和相才加在一起,大多都是“君临之才” 0 | 刘邦(109)能带(1)
很赞哦! (1063)
相关文章
- 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刘邦分封功臣时,韩信为什么才排21名?
- 刘邦和刘备差了几代 韩信其实不是刘邦杀的 杀害韩信真正的凶手是谁
- 韩信王者皮肤 韩信犯下一个大错,所以刘邦不得不杀
- 刘邦和刘备差了几代 韓信不肯脫離劉邦擁兵自立不是因為忠心,而是另有隱情
- 刘邦和刘备差了几代 街头混混韩信大获成功,刘邦成就了韩信,还是韩信成就了刘邦?
- 刘邦和刘备差了几代 韩信和刘邦的矛盾是怎么出现的 为何韩信死前会提起这个人呢
- 韩信为什么反刘邦 如果韩信真的想造反的话,刘邦打不打得赢他呢?
- 韩信要是反了会怎么样 韩信叛变是被人教唆么?刘邦到底有没有冤枉韩信?
- 韩信为什么反刘邦 为什么韩信至死都不敢造反?只因刘邦手下还有他,让韩信非常忌惮
- 韩信是冤枉的吗 韩信被冤杀:刘邦为何制造西汉史上第一大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