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求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套试卷 谢谢啊
求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套试卷 谢谢啊
求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套试卷 谢谢啊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擎_______天撼地 一瞬_______间 啜_______泣 盘虬_______卧龙
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小qi_______ lín_______峋 伶dīng_______ gū_______负
3.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①忍俊不禁:
②肃然起敬:
4.在下面四个词语中选择合乎句子语义要求的词语填空:
震撼 进溅 稀零 震动
①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_______。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_______的水花。
5.《在山的那边》第二部分开头句“在山的那边,是海”,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
6.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①夏蚊成雷,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一癞虾蟆。
7.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②徐( )喷以烟。
③果如鹤唳( )云端。
④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8.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9.《童趣》一文的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采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邢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一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最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0.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11.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12.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3.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14.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来、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
(二)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_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l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隶次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5.这里所选几段文字,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件?
16.你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
17.请写出文中表现阿曼达父子心心相连的一句话。
18..文章结尾段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对父子二人的描写,说一说他们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1 9_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的提示,想像地震刚刚发生、教室刚刚塌陷时阿曼达的处境,写一写他的所见、所想和所做。篇幅不超过一百字。
四、作文
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了初中校门了,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情然发生变化了吗?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篇幅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qíng shùn chuò qiú
2.憩 嶙仃辜
3.①忍不住笑。②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4.①震动②进溅
5.比喻。“海”比喻理想境界(说是比喻“奋斗目标”、“未被认识的世界”等也应该算正确)。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
6.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鸟鸣。
④安适、愉快的样子。
8.①所以不时会享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②有一天,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丛中争斗。
9.此刻,童年的作者把眼前的空间想像为蓝天,把自己喷的烟想像为飘浮空中的白云,把蚊子想像为白鹤。这些想像,都超出了他眼前的事物本身,似乎在观赏“鹤唳云天”的景象,享受到了物外之趣。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像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
10.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11.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了这一点。“似乎”,表现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12.“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13.(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据的答案都应认可。最好是答下面一点。)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14.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二)
15.阿曼达的父亲在地震后怀着坚定的信念成功地抢救出儿子。(此题亦可从阿曼达的角度总结。)
16.画线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渲染时间延续过程又长又慢,突出强调父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动,顽强地救出儿子。
深刻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能答出一个方面即可,不必求全。)
1 7.这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 8.父亲信守承诺、挚爱儿子、不怕艰险的表现都了不起;阿曼达信任和热爱父亲、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表现也都了不起。
19.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言之成理即可。重要的是要写出孩子最初的惊慌以及想到父亲的话之后那种坚定、镇静。
四、作文(略)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数学试卷(人教版)
一、耐心填一填,你一定很棒。(每小题2分,共24分)
1、计算:(1) 8+(+2)= (2) (—2)+5=
2、—8的相反数是 ,倒数是 ,绝对值是 。
3、2006年9月20日,龙滩电站正式下闸蓄水,首批4台机组率先发电,预计年内发电6500 000 000度,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度。
4、近似数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5、下列整式:其中是单项式的是 。
6、已知|+3|+=0,则= 。
7、如果+10米表示某人向东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 。
8、数轴上和原点的距离等于6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
9、单项式的系数是 ,次数是 。
10、已知是同类项,则m= n= 。
11、化简3-2(-3)的结果是 。
12、平方得81的有理数是 。
二、精心选一选,你一定能行(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下表内)
13、已知与互为相反数,与互为倒数,|m|=1,2(+)-的值是( )。
A、-1 B、2 C、1 D、-2
14、今年10月21日沫阳镇最低气温是12℃,温差是10℃,那么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 )
A、24℃ B、22 ℃ C、2 ℃ D、20℃
15、-|—6|的相反数是( )
A、6 B、-6 C、±6 D、
16、下列各式中,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0.02 D、=-27
17、如果为正数,则为( )
A、正数 B、负数 C、0 D、任意有理数
18、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19、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同类项的是( )
A、 B、 C、 D、
求文档: 2009-2010年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想作弊啊
求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数学英语期末试卷,谢谢啊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认真读题,思考填空。(每空1分,计22分)
1.二百零六亿八千万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用“亿”作单位这个数的近似数是( )亿。
2.3个千万、5个万、6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 ),这个数读作( )。
3.由8、6、7、0、5、1组成的最大六位数是( ),最小六位数是( )。
4.在算式□12÷53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
5.早晨6点时,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度,是( )角;下午3点时,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 )度,是( )角。
6.(a+b)+c=a+(b+c)表示的运算定律是( );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写出来是( )。
7.把260+80=340、16×5=80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这个综合算式的结果是( )。
8.在△△○△△○△△○……中,12个△之间有( )○;第16个是( )。
9.小明在计算除法时,错将除数36看成63,结果得到商12。请你帮他算一算,正确的商应该是( )。
10.一个边长2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与一个宽9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二、仔细推敲,做出判断。(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计5分)
1.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 )
2.810÷5=(810×2)÷(5×2)。 ( )
3.605000读作六十万零五千。 ( )
4.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 )
5.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形状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将题下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计5分)
1.用一个10倍的放大镜来看一个300的角,所看到的角是( )。
①30 ②300 ③3000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最多是( )位数。
①1 ②2 ③3
3.54+29+246=29+(54+246),这里运用了( )。
①加法交换律 ②加法结合律 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4. 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都至少能看到( )个正方形。
①1 ②2 ③3
5. 两人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红面朝上算甲赢1分,黄面朝上算乙赢1分。用下面( )号正方体是最公平的。
①2红1蓝1绿2黄 ②3红1绿2黄 ③1红3蓝2黄
四、一丝不苟,细心计算。(8+9+18=35分)
1. 口算。(每题1分,计8分)
100-43 56÷14 18×5 630÷70
550÷5 69÷3 14×30 24+86
2. 竖式计算。(每题3分,计9分)
174÷29 793÷61 766÷36
3.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每题3分,计18分)
800-600÷20 18×(537-488) 35×18
329-186-14 25×37×4 720÷16÷5
五、摆摆看看,想想画画。(2+3=5分)
1. 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2分)
A•
2. 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下面物体时看到的形状。(3分)
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六、活学活用,解决问题。(1、2题各5分,3、4、5题各6分,计28分)
1. 城关小学五年级的328名同学去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去了48人。剩下的每20人乘一辆中巴车,需要多少辆中巴车?
2. 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室?
3. 四(2)班的36名同学和2位老师去公园游览。
①在他们之前有一家三口(2个大人1个孩子)买票用了38元。已知成人票1张15元,你知道儿童票1张多少钱吗?(3分)
②现在老师们拿出300元买票,够吗?(计算后回答)(3分)
4. 四、五年级要栽220棵树。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个班栽,平均每班栽多少棵?
5. 水果店运进3筐苹果、4筐桃和5筐梨。苹果每筐重42千克,桃每筐重46千克,梨每筐重38千克。
①运进的桃比苹果重多少千克?(3分)
②运进的梨和桃一共重多少千克?
谁有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或复习提纲。(数学,语文,英语,地理O(∩_∩)OO(∩_∩)O谢谢咯)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等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4)北极星高度的变化;(5)麦哲伦环球航行;(6)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 (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0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
划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到东经160度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方向)
5、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旋转特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二)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单。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注记=文字和数字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第二章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 )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 气候
概念 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1 短时间 2、经常变化 1、长时间 2、变化不大
联系 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二、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等: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四、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成①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③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④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干极”)。
五、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 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 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 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少(限于大陆东岸地区)
海陆位置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越来越少(温带地区最明显)
地形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人口数据是哪一年的数据,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分布: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寒冷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高、干)。如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西部沙漠 亚马逊平原 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原因:极端干旱;过于湿热;终年严寒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②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③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1)原因:a) 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b) 城乡差别:城市就业机会、物质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2)带来的问题
a) 一方面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解决乡村人多地少的问题。
b) 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来划分。(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黑种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
(说明:三大人种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其次还有各人种混居区。)
二、语言和宗教
(一) 主要语言的分布(见教材P75)
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佛塔。)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环境因素: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
(2)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因纽特人的雪屋 严寒 雪块构筑,低矮,无窗,门小,墙厚,保温性好。
黄土高原的窑洞 干燥,冬冷夏热 利用厚厚的黄土层,挖凿成窑洞,冬暖夏凉。
傣族竹楼(高架屋) 潮湿,炎热多雨 双层,楼上住人。凉爽,通风,防潮。
新疆的平顶屋 干燥,风沙大 平顶房,屋顶可以晒庄稼。
西亚的乡村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减少白天太阳热量的传入和热风。
(3)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1、国家和地区: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20多个(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a) 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b)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超过10亿。(中国人口最多,印度居第二位)
c) 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非)、土耳其(亚欧)、俄罗斯(亚欧)、美国(北美、大洋洲)
d)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
e)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用来划分国家间各自行使主权的范围。(如: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f)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发达国家主要分部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南北差异)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国际合作
联合国: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有6个主要机构 ,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 瑞士日内瓦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和平、友谊、进步”
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东南亚国家联盟
欧盟
七年级上学期 数学,英语期中测试题!~(试卷型的 “2010版”)
【我以前经常回答数学题,搜了好多。至于英语,我有一个】
英语:zjyhxx./Article/jxky/jpja/200604/2478.
这个网址上有
一.选择题
1.We are ( ) the same school.
A.at B. of C.to D.in
2.Don't frt to turn ( ) the light.
A.of B.in C.off D.down
3.I ( ) the bike last year.
A.buy B.bought C.buys D.buying
4.They can't find them. I can't ( ).
A.too B.also C.either D.neither
5.Which is brighter? The sun ( ) the moon.
A.and B.or C.but D.so
二.写过去时
see( ) speak( ) take( ) tell( )
read( ) finf( ) swim( )
三.用in at on 填空
1.He is going to telephone( ) 5 o'clock.
2.My birthday is ( ) May 22nd.
3.Can you e ( ) Monday?
4.My father were there ( )1942.
四.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1.There is a big house in the village.(变过去时)
2.They were good friends.(变成一般疑问句)
3.They (cleaned their house) yesterday.(对括号部分提问)
4.She drank (a glass of water).(对括号部分提问)
5.(We) enjoyed ourselves last night.(对括号部分提问)
6.He swam very well this afternoon.(变成一般疑问句)
7.I watched TV last night.(变成一般疑问句)
8.Did you go to school yesterday?(肯定 否定 回答)
数学:
主视图:长方形 左视图:长方形 俯视图:等边三角形
(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2)任意画出它的一种表面展开图
(3)若主视图的长为10cm,俯视图中三角形的边长为4cm,求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
1、三个车间生产一批零件。第一车间生产一部分,第二车间生产的是第一车间余下的20%,第三车间生产800个,正好完成任务。第二、第三车间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2、子强说:我比嘉惠多储蓄30元。嘉惠说:我的存款的三分之四比子强存款的三分之二少十元。问:两人各存款多少元???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9小时完成。甲、乙合做2小时,完成了这项工程的( ),余下的由甲单独做,还要( )小时完成。
什么叫二次三项式,什么叫单项式、多项式?
(-1)^2-(-24)+(-1)^5是几次几项式?
1。分数1994分之1991的分子、分母加上某数或,所得分数是1997分之1996,则加上的这个数是多少?(要分析过程)
2.某会议代表200人左右,分住房时,如果4人一间多一人,6人一间少一人,7人一间多六人,共有代表多少人?(要分析过程)
3.妈妈给小乔21.5元,让她买2千克香蕉,1.5千克梨,结果她把买的数量弄颠倒了,这样还剩下1.7元,问香蕉每500克售价是多少元?(要解答过程)

谁有七年级上学期的英语考卷
我只有江西的
七年级上学期英语
can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复习好 成绩很好
出一张七年级上学期的英语卷子
:jszyw./SiteMap/Soft2.htm
在这里找吧很多的
中小学试卷网
:sjw100./down/sort/343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