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郑成功的历史事件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事,你能搜集有关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资料给大

火烧 2021-10-21 00:33:35 1060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事,你能搜集有关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资料给大 你能搜集有关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资料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事,你能搜集有关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资料给大  

你能搜集有关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资料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

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

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

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

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第三次劝降时,郑芝龙派郑成功最喜欢的弟弟郑渡,陪伺清廷的钦差大臣去劝降。这一次清廷出价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应将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四府的土地拨给郑成功管辖。

郑渡到厦门,一见哥哥就痛哭不已,恳求哥哥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郑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绞,更觉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对不起天地良心,会成为民族罪人。

于是他坚定地说; "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富贵,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国的山河。父亲卖国求荣,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几十万军民流血牺牲,至今万人唾骂!"

他还劝弟弟到杭州祭扫岳墓,当岳飞而不当秦桧。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扩展资料:

郑成功(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3日),福建省南安石井镇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俗称“国姓爷”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

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但不久即病死。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郑成功一生最大的功绩当要数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八个月的激战之后,荷兰总督向郑成功投降。他在台湾建立了行政机构,推行屯田,促进台湾发展,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但是,就在收复台湾五个月之后,年仅38岁的郑成功突然暴毙。留给后人无限的惋惜和猜测。一般认为郑成功是死于疾病,由于缺少相关的记载,人们只能靠猜测和传言。

由于当时的海上环境,不仅传染病泛滥而且缺医少药,郑成功有可能是得了肝病、肺结核、疟疾、流感等等,总之是一种恶性的急性传染病。

根据现有的资料,不管郑成功死于何种原因,但是在他死之前生了疾病是可以确定的。郑成功死于疾病的说法还有另外的佐证,就是因为这个时候从各地传来的消息全都是噩耗。

一系列的精神打击加上急性的疾病,才让国姓爷英年早逝。各位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你突然身患疾病,而此时传来这些消息,你是不是能够扛得住。

首先是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不学无术,竟然和自己的奶娘通奸并且生下儿子。你想郑成功可是大儒生钱谦益的学生,这种家门不幸让崇尚礼教的郑成功饱受刺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作文

住在思明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对郑成功这个名字感到十分的亲切与熟悉。他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还是传播闽南文化的使者。他在思明地域内生活了十多年,思明区的许多地方至今都还留存着郑成功当年的足迹。鼓浪屿皓月园中矗立着十五米高的郑成功塑像,供我们瞻仰、深思,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留给了我们一份要自己发现的丰厚礼物!

三百多年前,郑成功不畏强虏率领水军,将荷兰人赶出了台湾,让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成为了第一个打败西方侵略者的东方人。他带领闽南人迁移到了台湾,并带去了许多先进的中原文化。你会发现,台湾文化里有许多和闽南文化相似的地方,其实那都是一脉传承的中华文化。 因为有了郑成功,台湾和厦门这块曾经被他亲自命名为“思明洲”的土地有了更加无法割舍的的联系,当然,他的伟大功绩也被两岸人民传颂着。如今,不仅是台湾的台南市,我们思明区也举办一年一度海峡两岸的“郑成功文化节”,促进我们和宝岛台湾的文化交流。郑成功文化丰富了闽台民俗艺术,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这不,我们今年举办的海峡两岸的“郑成功文化节”文艺表演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你看,极具闽南特色的“贡球”、“踩高跷”、“蜈蚣阁”、“拍胸舞”等表演诙谐逗趣,具有浓郁的闽南生活气息;禾厝社区的“宋江阵”演练显示了闽南沿海居民尚武强身,抵御外敌的传统;来自台湾的艺术团体则表演了颇有气势的郑成功士兵阵,再现了郑成功操兵演武、收复台湾的英雄故事,令观者无不感慨万千。 现在,我们正在以一种浪漫的方式纪念着这位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英雄。在厦门,有许多事物都贴上了“郑成功”的标签。不信你听,有走马路、洪本部、演武大桥、成功大道等地名路名;有近一半的旅游景点都和郑成功有关联,鼓浪屿、万石植物园、同安、集美等等。细细数来,你能感觉郑成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深入了思明人文风土的各个角落。不仅如此,一年一度的中秋博饼,更是将当年成功军队士兵中秋思念家乡亲人的消遣活动,变成了我们厦门人的节日狂欢,成为必不可少的传统节目。每当我们沉浸在博饼带来的快乐时,都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位民族英雄。 虽然相隔300多年,我们感觉依然和他同一片蓝天。在海峡彼岸,也有一群人,和我们一样赞颂着他。因为有他,我们和海峡同胞的心离得很近很近。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与海峡那一边的人们同在祖国的怀抱中共同缅怀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中文名: 郑成功   别名: 郑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日本九州平户藩   出生日期: 公元1624年8月27日   逝世日期: 公元1662年6月23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 驱逐荷兰人,收复宝岛台湾   父亲: 郑芝龙   母亲: 田川氏(日本人)   爵位: 延平郡王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荷兰等西洋国家根据“国姓爷”的闽南语发音Kok-sèng-iâ,称之为“Koxinga”。   郑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将,华夏志士,父亲为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籍贯福建泉州石井(现拆分为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郑成功祖籍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当地有他的衣冠冢。1646年劝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领军和建虏对抗十五年,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势力,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1659年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1661年,率军渡过台湾海峡,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穴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重归祖国。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建立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史称明郑时期。他推行屯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生平   少年时期   台湾台南郑氏家庙   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1624年8月27日/日本宽永元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川内浦千里滨。父亲郑芝龙为海商及海盗之首领,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菲律宾等海域拥有极大势力。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大明朝廷招安任官之后,郑成功才被接回泉州府南安县石井津(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成功小学校址。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崇祯十四年(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成功为求深造进入南京国子监就读,拜入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别字。   同年,李自成攻破燕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灭亡;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大明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登基,于隔年(1645年)改元“弘光”。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南京,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杀之。弘光政权灭亡。   隆武时期   1645年大明弘光朝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 郑成功画像   当年七月改元“隆武”。同年稍后,鲁王朱以海亦称监国于绍兴,改隔年为“鲁监国元年”。隆武、鲁监国两政权虽皆“矢志恢复”,却彼此矛盾、冲突不断,各行其是。   隆武元年(1645年),郑成功得隆武帝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改名“成功”、仪同驸马;郑鸿逵之子郑肇基,亦受隆武帝赐国姓。这就是人称郑成功为“国姓爷”的由来;郑肇基因为年纪较小,人称“小国姓爷”。   隆武二年(1646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兵作战,颇受隆武帝的器重。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击清军,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将军队撤回福州。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   贰臣洪承畴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军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兵将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投降清军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将领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却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自己抗击建虏的决心。   隆武二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却在汀州遭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

简要说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褐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功绩是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促进祖国统一

荷兰殖民者对台湾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于1661年3月23日,率领2.5万东征大军沿海向东挺进,进行收复台湾的战争。历经八个月,终于打败了荷兰侵略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最终在投降书上签字,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38年的统治,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巩固政权,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了巩固政权,他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与大陆一致的封建措施,加速了台湾大陆两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团结高山族,维护高山族的利益

郑成功统领大军登陆台湾岛,对到来的高山头领非常尊重,并赐官厚待。因此,各路当地土社闻风接踵而至,皆来归附。当时,高山族人民农耕技术极为落后,不懂使用牛耕与钓镰之法。

郑成功采纳户官杨英建议发给犁、耙、锄等农具和耕牛,派农师教导高山族使用牛耕之法。这对高山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由此,郑成功与高山族人民建立良好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共同开发、经营台湾。

四、建立台湾地方政权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立即废除荷兰的评议会殖民政治制度,建立同大陆一样的府县地方政权机构。

当年跟随郑成功东渡台湾的户官杨英在《先王实录》中记叙: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初二日,驱逐荷兰侵略的战争还在进行,郑成功已着手建立台湾地方政府机构。

五、寓兵于农,重视农业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即进行对农业生产的复兴。他认为社会的安定、政权的稳固,要“兴邦固国”,应“以食为先”。

因此,在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战斗还在进行时,他已经开始寓兵于农,部署军队屯田,开垦荒地,从事农业生产。

为了鼓励私人垦荒务农,郑成功规定文武官员家眷,在承天府地区可随人多少圈地,永为世业,在其他各处,可随意择地开垦建庄,照样永为世业,以佃以渔或经商,会听其便。

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的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歌颂了郑成功()和

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英雄的气节、品格。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

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由此可以看出郑成功的爱国热情。

扩展资料

为政举措

收复台湾

关于郑成功的历史事件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事,你能搜集有关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资料给大

1624年(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开发宝岛

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 。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郑成功

《民族英雄郑成功》读后感

读了《郑成功》这篇文章之后,我立刻被郑成功叔叔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地震撼了,他是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他忠贞刚毅,气贯长虹。他虽然生活在明朝末年,但面对荷兰侵略者强占我国宝岛台湾,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率领厦门的驻军,广积粮草,修造船只,加强操练海军,开展渡海东征。面对荷兰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他不怕牺牲,身先士卒,一鼓作气,一举击败了世界头号海上霸王----荷兰殖民者,将他们驱逐出台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我们要学习郑成功那种舍小家顾大家卫祖国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气概!学习他不畏列强,不惧生死,不顾安危,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的大无畏英雄主义!学习他在收复台湾后,与民同甘共苦,亲如一家,团结少数民族,改变生产生活,两岸亲如一家的民族大义!   比起郑成功,我们显得那样渺小!瞧,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是那样得无动于衷,抓鼻子挠耳朵开小差的比比皆是,一点儿也不严肃;面对那熟悉的国歌也不再心潮起伏,只是在下面哼了一两句,甚至还改了歌词,似乎唱国歌就会被嘲笑。看了郑成功叔叔那强烈的爱国情怀,我们不惭愧吗?那么,但愿在今后的升旗仪式上,我们能怀着热爱祖国的豪情,将崇敬的目光投向圣洁的国旗吧!   啊,郑成功叔叔!你那爱国爱民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会永远怀念你的丰功伟绩!

细说历史传奇故事,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郑成功,中国福建人,是一位民族英雄。然而,他出生在日本九州的平户。母亲是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来,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字为成功,所以也叫他国姓爷。郑成公是明朝最后一位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他还用武力让当时占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人员撤退了,并留下了许多传说和遗迹。

郑成公由南明隆武帝召集,将自己的姓传给了郑成功,并封忠孝伯。这就是他国姓爷的由来。清军攻陷福建,唐王隆武帝被杀。在清朝学者洪承畴的邀请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的气运都已用尽。独自向清朝廷投降。此时,清军抢劫了郑氏家族。郑成公的母亲为了避免受辱,便切腹自杀了。在国仇家恨之下,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永历三年改为南明永历年号,永历皇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正延平。他在福建南部的小营岭、海澄(今龙海)取得三大胜利,歼灭了清军主力。然后北上攻取浙江舟山,南接广东揭阳。清朝定远大将军将军率约三万人的军队入军,并与驻军的清军一起,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了清军水战的弱点,引诱他在海上作战。他在厦门海域清军的水师。 在起义后的十六年里,郑成公在小金门和厦门(当时是一个小岛,与大陆没有联系)的小岛上完全控制了海权,为与外国人做生意募集资金。此外,它还在内陆地区建立了商业基地,收集了大量关于清军和朝廷的情报。曾多次举兵,并与清廷谈判,争取时间恢复实力。在这一时期,投降清朝的郑芝龙在清朝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庆帝又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郑成功拒绝接受。后来郑芝龙和郑成功的私信被清廷截获,后来被以通敌罪移送清廷。 郑成功率领海军和军队十余万进行北伐。第二年,他进入长江,包围了南京。后来,由于清军的计谋,使他损兵折将,失败于厦门。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郑成功又歼灭了清朝达素率领的4万多水师,军队又重新强大了起来。 驱荷复台的立场和功绩:郭怀起义。郑成公支持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被忽视的福摩萨》有如下描述:岛上的中国居民认为他们受到公司的压迫,渴望自由。他们受到国姓爷的鼓舞,认为可以得到郑成功的支持,所以他们举行了一次危险性极大的反叛活动。虽然中国人民的叛乱很快被镇压下来,当地的秩序也恢复了正常,但殖民公司还是担心中国人会再次叛乱,甚至取得更大的成绩……。人们也期望郑成功尽快去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郑成功也更加下定决心把台湾殖民者赶出去。 关于收复的任务,郑军各将领的看法很不一致。为了统一收复的决心,郑成功召集各路将领与之商谈:吴豪、黄延等人认为航海险恶,台湾地区又贫瘠,生活居住困难,红夷[指荷兰人]船凶猛难胜,因此反对东征;陈永华、马信、杨朝栋等人大力支持东征,收复失地,相信这是正义之举。经过一番辩论,具有远见卓识的郑成功郑重声明:“这是他雄心壮志。”因此,这次收复失地并不是故意贪恋台湾地域,而是要把殖民者赶出去,所以哪怕海浪汹涌也在所不惜。”并坚决宣布:“郑成功自己要亲自出发收复台湾!经过商谈,最终达成共识,决定收复台湾。 当明末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热爱武术,又痴迷于阅读。然而,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要把他培养成一名将领,以便将来继承他的这个头衔。 不过在后来,由于郑成功的表现被人们所赞扬,邓芝龙暗地觉得他以前的做法似乎不合适。此后,他不再干涉郑成功的诗歌研究。由此郑成功既学习武术又专研文学,最终成为著名的文武全才。 其实郑成功的事迹对我们有很大的激励和启发作用,在当时的环境下,郑成功依然坚持要恢复国家,并且还无畏地打击了海外的殖民者。这份豪情壮志是值得世人所敬仰学习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就因为他的坚韧与爱国名垂青史。最终成为世人的楷模。爱国一词,无论到何时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民族英雄(6)你能(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