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社會,為什么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真的是統治者仇視女性嗎?
古代社會,為什么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真的是統治者仇視女性嗎?
中國古代有句語,叫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歷來被現代社會廣泛批評,被認為是歧視女性的明證。在古代,女性一般被認為是地位不平等。女人不能做官,不能考科舉,受到嚴苛的封建禮教束縛。這種制度,被視作是封建王朝對於女性的戕害。

但是,古代社會為什么要對女子這么苛刻,造成如此嚴重的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呢?
1.封建王朝的統治需要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出自於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原本為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句話所出現的明清時期,也正是封建禮教最為鼎盛的時期。
和很多人想的不太一樣,中國古代,其實是一個很漫長的時期。古代也有很長一段時間,社會上並沒有對女性存在那么強的束縛。直到從南宋開始,隨着程朱理學的出現,很多束縛女性的制度開始出現。所謂的三從四德,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才被人們特別重視。
封建禮教之所以會如此歧視女性,對女性如此嚴苛。倒不是提出程朱理學的那幾位老夫子,多么歧視女性,或是腦子有些拎不清。實際上,古人之所以希望嚴格束縛女性,完全是為了維持當時的社會穩定。
在古代的時候,生產力相對低下。擁有更強力量的男子,自然也就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所以,在人類社會進入封建時期後,大都是由男人做官管理國家,由男人打仗。女人則是負責生育和操持內務,兩者分工不同。
這種分工,在今天來看,或許充滿了歧視性,但從當時的社會角度來看,卻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由於生理差別,男人往往更加身強力壯,從事生產勞動,或者參軍打仗,要比女性更加有優勢。而女性在生育教養方面的地位,又是男人無法替代的。
所以,古代人提出的禮教制度,從今人的角度來看,當然是非常無理和殘酷。但從古代社會的角度來看,卻對維持國家穩定,產生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2.生育是一個民族存亡的大事
除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考慮,那就是人口問題。
在古代社會,女性分擔生育教養的社會責任。這個任務,是男性無法去替代的。而且,就目前的科學發展來看,好像就算再發展兩百年,男人還是不能替女人生孩子。
這個社會責任,必須也只能由女性來承擔。
而人口問題,在古代社會,歷來都是一個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古代生產力有限,想要國家強大,唯一的渠道,就是多生孩子,通過各種途徑增加人口。人口多了,納稅就更多,邊防打仗實力也更強。
相反,如果今天一些被人們廣泛認可的思想,拿到古代的話,一旦泛濫開來,是真的有可能導致國家和民族滅亡的!比如說所謂的丁克思想,這種思想在今天非常正常,大家都覺得是個人自己的事情。但問題是,如果拿到古代的話,古代本來生育力就低下,醫療條件更是很差,平均每對夫妻生四個孩子,大概能勉強保證社會總人口不減少。
如果女性的自由思潮再突然覺醒,忽然很多女性都拒絕生孩子了。那接下來,這個國家和民族,大概也就離滅亡不遠了。
出於這方面的考慮,封建禮教才會想要嚴格將女性束縛起來。
3。這句話的本義,其實更在於正德
誠然,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在今人看來,是對女子的很大侮辱。但是在古代,其實有另一重更重要的意義。
品德比才行更重要。
相較於才學,古人更看重女子的品德,這才是這句話真正的本意。因為女子在古代社會,主要承擔生育教養的責任。如果女子品德不夠好,確實很容易對下一代造成惡劣的影響。
相較於現代社會而言,古代社會生產力不夠發達,科技也極為落後,信息更是傳遞緩慢。封建統治者選擇傳統禮教,加強對人民的束縛,也就不甚意外了。我們實在不能要求,古代社會也來一場性解放運動。因為從當時的社會角度來看,那不是進步,而是倒退。
當然,隨着時代的發展,進入現代社會後,女性早已不再受這些封建觀念束縛。今天要是再有歧視婦女的現象,我們也絕不接受。新時代的女性,和男性沒有什么區別,大家地位都一樣,共同哺育家庭,共同承擔社會責任。
相关文章
- 英国实际统治者 恩辛加女王:解放人民的统治者
- 历史上重要的统治者 商统治者对直接控制地区进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域划分?
- 历史上重要的统治者 名著《水浒传》在明清两代为何被统治者列入禁书
- 历史上重要的统治者 赞吉王朝第二代统治者:努尔丁·马哈茂德的生平
- 历史上重要的统治者 帕维亚之战:用鲜血铺就敌对统治者的政治道路
- 历史上重要的统治者 商朝统治集团的矛盾是导致统治者难以长久在位的原因
- 历史上重要的统治者 历史故事告诉你居安思危:清朝统治者
- 历史上重要的统治者 历史上十大最残酷的国家统治者 成吉思汗入围
- 如何反驳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社會,為什么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真的是統治者仇視女性嗎?
- 历史上重要的统治者 为什么明朝皇帝风评不高:清朝统治者的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