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谬论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知道另外“两不孝”是啥?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知道另外“两不孝”是啥?
孩子是见证父母爱情的结晶,同时也是人类繁衍壮大的基础,古往今来,后代子孙一直为大家所看重,所以有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孩子是多么重要,不传宗接代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但是既然说到不孝有“三”,那么另外两个不孝又是什么呢?你知道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句原文出自《孟子离娄上》,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而对于此句的理解,目前有两种观点争执不下。
第一种观点:不孝的行为有很多,如果没有娶妻生子,乃不孝的行为。而舜没有告知自己的父母,就已然娶妻,是怕不被同意就导致不能娶妻生子的极大不孝,君子认为这种情况就已经相当于告诉父母了。
第二种观点:不孝的行为有很多,若是没有做好尽后代的责任,是最不孝的。舜没有告诉自己父母就娶妻了,这是没有尽到后代职责的行为,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
孟子的原文很冗长,故而东汉时期的赵岐又将孟子的这段话进行了解释,并且编写成书《十三经注疏》,他具体的阐述了不孝者的另外两种行为。经过他的解释,孟子的这段话才能传播开来,对于孝的诸多定义也是更加的清晰了。尽管是古人所言,但是于今天仍然有所借鉴,不然笔者也不会说与大家听,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剩下的两种不孝指的是什么吧?希望各位看官没有中招。

第二个不孝便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首先来看上半句,家贫者自然是指家庭穷困,而亲老指的是亲人皆已老去。再看下半句不为禄仕,在古代,年轻人要想表达自己的上进心,就要有进入官场的想法,虽然说当时地主也很吃香,但是比起身在官场中的大人物还是要逊色不少,权利,一直以来都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激情的东西了,只要有了权力,在古代就等于拥有了财富。
故而禄仕便是官职的意思。整句话连起来看就是尽管家中已无余粮,生活非常清苦穷困,亲人皆已老去,然而自己的子女却不思进取,没有想要到朝中求取官职,如此又怎么能够侍奉自己年迈的父母呢?这便是第二等不孝。
再看另一个不孝顺的行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从其表面意思来看,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任何事情都要遵从父母的意思,因为父母也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如果事事依着他们的话,则会让父母陷入不义当中。我们做子女的若是没有在旁及时提醒,那么这也是不孝顺的行为。
让我们目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是不是有很多人总是盲目的听父母的话,从来不会有自己的主见,那么请别责怪父母,因为他们不让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分明就是你自己没有主见。
我们国家以孝立国,以忠立命,身为华夏儿女儿女,我们理应感到骄傲自豪,而自古传下来的文化内涵,我们也应当继承,做一个孝顺的人,你我理应如此,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