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杀名单正确剧情 因果秘义简介

因果秘义简介
老子对道的创造性运用
道的主要内涵
道的主要功能
德
德的主要含义
体道合德
得道可以成仙
道法自然
自然的内涵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宇宙论 宇宙论
开天辟地
道教宇宙演化论的形成
天地开辟的过程
三十六天
幽冥世界 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
气
无极与太极
无极
太极和太极图
阴阳五行(1)
阴阳五行(2) 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
太平的理念
清净无为
济世度人 人生理想 明道立德
道化教育 劝善行善 劝善行善
广积阴功
因果秘义
行善准则
修善方法
道教提倡行善,并不认为它们仅仅是对别人的施舍,仅仅是自己的支出,相反,认为行善的结果不仅利人,同时也利己,因为其中包含着自己人格的完满,在为人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修行完满准备了条件。这样,才具有行善的主动性。
因果相应
因果的关系,在道教教义中,是特指人言行、思想对他的未来、对他自身所造成的影响、作用之间的关系。人的言行、思想是因,由此造成对人自身的影响是果。
因,指原因,果,指结果,这儿特指由因引起的报应。因和果,言行、思想与其报应之间,是紧相跟随的。其中因是引起果的根子、缘由,果是对因的报应。人的言行、思想,总要造成一定的结果,受到一定报偿,造了因,想不受到报应,是不可能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道教将因果分成出世因果和世间因果两种。出世间,以智慧为因,以解脱为果。其果即是道果。世间因果,以善恶为因,苦乐为果。做了恶业,必定得恶报,其最终之果为苦;做下善因得善报,其最终之果为乐。一般人们讨论的是世间因果。修道者则两者都要考虑。在世间,不忘善恶果报,多行善,多积德,以求离苦得乐,并以之作为进一步修大智慧,获大功德,得大道果的基础。
因果随人
种因得果,无法避免。就每人而言,种甚么因,得甚么果,全在于自己。人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谁也无法逃避。干坏事,必定得恶报,做好事的必定获善报,无法由别人所代替承担。报应有阳报,阳报不及,还有阴报、冥报。至于每一个人,做甚么性质的事,种甚么性质的因,全系于自己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因在其心。所以《道教义枢》卷三《因果义》引灵宝经说:「善恶报应,正由心耳。」同时,中国人重家族,个人的荣辱与家族的命运有密切关系。《易传》说:积善的家族必定有剩余的喜庆留给后代,积累著不善的家族,必定有剩余的灾殃留给后代。[1]这种情况,在《太平经》中称为承负,即一代代积累下来的余庆与余殃,主要是余殃。对此,后代子孙要赶快迁善改过,皈依大道,排除长期积累下来的「故气」、戾气,才能转祸为福。
因果观念是道教推行善道教化,劝善行善的思想基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