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时珍是哪里人呢 李时珍的历史资料谢谢

火烧 2022-02-03 06:25:01 1080
李时珍的历史资料谢谢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

李时珍的历史资料谢谢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

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

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

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

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老是考不上,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

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医生。

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是哪里人呢 李时珍的历史资料谢谢

在这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

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

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

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为了“穷搜博采”,读了大量参考书。

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

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

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

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

确实如此,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而且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敦煌的经史巨作,他遍读了;几个古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

这些诗句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

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

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

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

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

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

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象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

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搁下笔来。

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

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

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

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

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

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

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

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

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

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

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追答

求采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