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革命人物传记 近代历史人物传记

火烧 2021-12-07 08:02:21 1040
近代历史人物传记 结义恁杯酒,驱胡等割鸡一一黄兴传辛亥革命以后,成立了中华民国。大家知道孙中山是民国的一号人物,但是谁是民国的二号人物,却各有说法,有的说是汪精卫,有的说是蒋介石,还有人说是胡汉民或宋

近代历史人物传记  

结义恁杯酒,驱胡等割鸡一一黄兴传

辛亥革命以后,成立了中华民国。

大家知道孙中山是民国的一号人物,但是谁是民国的二号人物,却各有说法,有的说是汪精卫,有的说是蒋介石,还有人说是胡汉民或宋教仁………。

其实,真正的民国二号人物,是黄兴。

由于他英年早逝,所以他的事迹知者较少。

实际上,他对民国的贡献,与孙中山比只是伯仲之间。

下面.分三个阶段来介绍这位革命家的一生。

一、青少年时代与留学日本时期

` 公元1874年11月4日(旧历九月十六日),黄兴诞生在湖南省善化县的东乡。

他父亲给他起名“轸”,字“廑午”(后来因为参加革命活动,受清政府通缉,所以又改名为“兴”,字“克强”)。

黄兴的父亲名叫黄筱村,也算是湖南省一位小有名气的`读书人,不幸的是在黄兴幼年时就离世了。

黄兴在母爱的关怀下在家乡私塾读书,后来又去武汉进入两湖书院求学。

就在少年时代,黄兴就由于家庭的关系,对清王朝怀着不满。

黄兴的远祖是抗清志±,早在清朝入主中原初期就写过遗书,要求黄家子孙后代永远不做清朝的官。

黄兴在学校里曾对同学说:“我们读书,绝对不是为了给朝廷效忠。

我们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人材,将来为我们汉人扬眉吐气!”这时,他身上已孕育着叛逆的种子。

黄兴求学的时候,也正是中国的老百姓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国受到西方列强及恶邻(沙俄和日本)的不断欺凌,而当时的统治者清政府又极为腐败无能,在几次战败以后,开始对外实行投降主义路线,因此不断的割地赔款,而对内则实行黑暗的专制统治,老百姓的日子日益艰难,反清的情绪日益高涨。

武汉在当时已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先进的地区,信息灵通,新的思想也易传播。

黄兴在武汉读书时,正值义和团运动高涨之时,紧接着又是八国联军的入侵和攻占北京。

侵略者的烧杀虏掠引起了黄兴极大的愤慨。

这个时期,黄兴阅读了西方一些民主先驱者的著作,如卢骚的《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理论,使他的思想接受了有关民主的政治观点,开始有了质的变化。

但是当时他尚未彻底摆脱对改良主义者的幻想,因此曾参与唐才常计划在武汉发动的勤王起事,号召一部分湘藉清军保持中立。

这是黄兴第一次和军队接触。

但唐才常的这次勤王起事还未行动即被西太后镇压,起事首领唐才常及其他三十多人都惨遭杀害。

这次起事的失败,使黄兴意识到改良主义的不可行,感到清政府的不可救。

黄兴认为只有进行革命才能挽救中国。

当然,这时在实际行动上他尚未参加革命活动。

1902年初,黄兴从两湖书院毕业,因成绩优良被选派赴日本公费留学。

到日本后,进入东京的弘文学院师范专科,这是一所专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的学校。

黄兴把这次留学日本,看成是一次向先进强国学习救国救民的良好机缘,因此,他一方面努力完成课堂上的学习和作业,同时又积极参与很多课外活动和交流。

他参与留日学生创刊的《湖南游学译编》和《湖北学生界》两杂志的工作;请日本军官讲授军略,参观±官联队的操练;每天一清早,还到武术会演习枪弹骑射。

一段日子下来,黄兴练成了一个神枪手,他每次射击,都可以连中靶子红心六次以上,他得了不少射击奖章。

总而言之,,在留日学生之中,黄兴成了一个令人括目相看的活跃分子。

这时侯正逢孙中山在日本从事革命宣传活动。

一些较早抵达日本的留日学生也协助孙中山宣传反清的革命理论,并且积极动员大家阅读西方的民主先贤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和中国明末清初的黄梨洲、顾亭林、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树立反对清朝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但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到日本的梁启超,此时也正在日本从事君主立宪的改良主义的宣传活动,而且影响还不小,当时留日学生中,拥护梁启超的竟大有人在。

这样,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而另一派则拥护梁启超,主张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即在不反清的基础上进行维新变法,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

而黄兴则坚定地站在革命派一边,因为他已清楚地认识到: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之所以不断遭受西方列强和东方恶邻(沙俄和日本)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主要原因就是清政府太腐败所致,这个政府对外每仗必败,每败必割地赔款,到最后干脆走投降主义路线,唯外国列强之命是从,西太后还居然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谄媚和无耻的话来。

而这个政府,对内则又十分凶残,人民稍有反抗压迫之举,它就进行残酷的镇压,杀人如草。

因此,黄兴认为这个政府已经无药可救,要与外国列强抗衡,首先要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要使自己的国家强大,那么首先得推翻清朝这个腐败政府。

黄兴的这个认识,促使他下定决心走上反清革命之路。

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时,沙俄出兵占领了整个东北。

战争结束后,按照协议,沙俄应该很快撤军,但是,沙俄却拖延撤军日期,迟迟不撤兵,妄图长期霸占东北。

到了1903年4月,原来按协议撤兵的第二期也到了,沙俄仍然拒绝撤兵。

这个消息传来,中国的留学生们愤愤不平,认为这是列强们瓜分中国的开始。

黄兴听到这一消息,突感胸口一阵揪痛,一口鲜血喷涌而出,身旁同学大吃一惊,连忙把他送往医院。

黄兴在病床上躺了十多天,经医生的治疗才逐渐康复。

他长叹着说:“中国的前景不妙呵!已危险到了极点!只有革命,才有挽救危亡的希望。”自此他参加了留学生中一部分激进分子组织的拒俄义勇军和军国民教育会的活动。

不久,就由军国民教育会的派遣,以运动员的名义返回中国湖南,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二、革命运动的健将,武装起义的急先锋

1903年夏天,黄兴由日本经上海回到武昌。

第二天,他即在两湖书院发表演说,虽然还不是直接号召大家起来革命,但他的演说中却阐明了必须对国体和政体进行彻底改革的理由,当时在会场上就发生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的听众表示了对黄兴的信服。

这件事不胫而走,一下子传遍武昌,也传到了湖北官方当局的耳里,在震惊之下,他们下令将黄兴驱逐出境。

黄兴分发完了从日本带回来的四千余张革命传单,然后从容不迫地离开武昌,回到湖南长沙。

回到湖南长沙,黄兴就在明德、正经等学校担任历史博物和体操教员,一边教书,一边宣传民主思想。

明德学堂是一个革命气氛颇浓的地方,清末民初著名的革命作家和诗人苏曼殊,当时就在这个学校担任国文教员。

黄兴这时已勇敢地带头剪掉辫子,在学校里常穿着体操服。

这种表现,在封建±大夫看来简直就是叛逆,背后少不了种种议论,但黄兴我行我素,根本不予埋睬。

在课堂上,黄兴经常给学生灌输民主革命的思想。

有一天,他对学生们谈到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

他说:“……我们中国历朝都是赶走一个皇帝,又来一个皇帝,对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法国的革命党人就聪明一些,他们在革命成功以后,将政体改为民主共和,再不要皇帝了。”他在讲历史课时,也经常引用古代圣贤的一些话来解释什么是民主。

比如他向学生讲解“民权”这一词时,就引用孟子的话:“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民权思想。”……黄兴很善于宣传,在他的引导下,很多学生接受了民主的观念,其中不少人后来都加入了华兴会,成了真正的革命党人。

与此同时,黄兴还在军队与会党中积极地进行联络和宣传工作。

11月4日,是黄兴三十岁生日,朋友们备了两桌酒席,借祝寿为名,举行秘密会议。

会议决定成立华兴会,从事反清革命,推举黄兴为华兴会会长。

对外则称是华兴公司,从事矿业。

1904年2月15日,正式召开成立大会。

华兴会的会员,绝大多数为留日归国学生和明德、正经两学堂师生中的革命分子。

华兴会成立后,黄兴立刻策划武装起义,一方面大量印刷革命传单,另一方面又制造炸弹、购买枪械武器等等。

为了筹备起义的经费问题,黄兴出卖了长沙东乡凉塘的祖遗田产近二百亩。

后来,为了便于联络会党,他又成立了一个秘密的外围组织一一同仇会,专门从事策动会党参加起义的工作。

为了发动会党参加起义,黄兴费了大量心血和做了不少工作。

为何要发动会党参加革命起义呢?有两个原因。

因为华兴会自身力量还很有限,单凭自身的力量是不能战胜清王朝这个统治者的,此其一。

革命人物传记 近代历史人物传记

会党的力量则不可小觑,当时,湖南哥老会的势力很大,其领袖马福益在永州、长沙、衡州三府地区,拥有很大的势力,所控制的会党人数达数万之众。

如果能动员会党一起参加起义,则不仅实力大为增强,而对参加起义的革命者来说,无异于又增加了不少自信,此其二。

黄兴为了要马福益也参加起义,先派华兴会会员刘道一前往,对马福益做思想动员工作,取得了马福益同意后,就亲自去会见马福益,详细商讨起义计划。

为了避开清廷鹰犬的注意,他身穿短衣,着了钉鞋,头戴斗笠,在雪花飘飘之夜走了足足三十里路,在湘潭茶园铺矿山的一个山洞中和马福益相见。

为了取暖,他们燃起了一个火堆,两人一见如故,在武装起义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回来后,黄兴十分高兴,提起笔来,写下了以下的诗句:“结义凭杯酒,驱胡等割鸡。”

在讲述黄兴如何进行起义之前,这里先具体介绍一下“哥老会”。

哥老会是清朝末年,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一个民间秘密团体,它在国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由各首领自行开堂放标,招收党徒。

会内有四大标志,即所谓:“山、堂、香、水”,由各首领自订名称。

马福益所开的山为“昆仑山”,堂为“忠义堂”,香名“来如香”,水名“去如水”。

马福益为人重义轻财,他常与官兵作对,而不扰害老百姓,所以官兵捉不住他,因为有老百姓的掩护。

马在当地威望日重,以至人们只要拿了他的名片,在他控制的地区内,到处可以得到免费食宿。

黄兴和马福益会谈后不久,又派遣部下刘揆一等人携带一些枪枝弹药和酒、肉等礼品,前往马福益处进行访问。

会见后刘向马传达了黄兴的指示,要他从速将会众编练成作战部队,并尽可能使会党成员加入正规军队,一旦时机成熟,,可在军中发动起义。

马福益表示尽力按照指示执行。

黄兴和马福益都各自积极地筹划着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起义的时机终于来临。

这次联络起义的面很广,会党参加的人数有两万左右。

武装起义的计划,是趁阴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万寿节”(西太后六十岁的生日)那天,全省文武在省府皇殿举行祝寿礼时,预埋炸弹于拜垫下,将他们炸死,随即占领长沙,作为根据地,并在岳州、常德、衡阳、宝庆五路策动响应。

这次起义的力量来自两部分,在长沙是以武备学堂学生以及他们所联络的一部分军队为主,其他所有地方,则以哥老会的会员为主。

但是,由于哥老会一些会党首领在浏阳、醴陵一带清军中进行活动时,出入频繁,又没有严格保密,以至于人多口杂透露了风声,引起了地方当局的密切关注,接着,又有几个会党分子在醴陵车站被捕,严刑拷打之下,供出了起义计划,并说这次起义的总领导人是长沙的黄廑午老师。

长沙的地方官吏大为震惊,一方面严密搜查革命党人,同时悬赏缉捕黄兴、刘揆一等。

这次起义,就在起义前夕,由于哥老会一些会员的不慎泄密而告夭折。

奉命搜捕黄兴的捕快们已到了黄兴的家门口,这时,黄兴正巧要坐轿外出。

捕快问他:“你是黄轸么?”黄兴一看情势,心中已明白是怎么一会事,但他却镇定地回答说:“我是来找黄轸的,他家里人说他到明德学堂去了,我要到那里去找他。”于是,捕快就跟他到明德学堂。

黄兴下了桥,假称进去叫黄轸出来,请捕快在门口等候,捕快们信以为真,就等在门口。

黄兴进入学堂,就从侧门溜出,躲到了一位朋友家里。

捕快们在学堂门口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出来,才明白自己上了当。

黄兴在朋友家待了四天,第五天,他又转移到一位同情革命的基督教牧师的教会里。

在教会里隐藏了一个多月,待风声略平,他化装成海关人员,搭轮船经汉口前往上海。

临行前,朋友们叮嘱他抵达上海后一定来个电报,并约定电报上只署一个“兴”字。

黄兴到达上海后,就发了一个署名“兴”字的电报回来,从此,他就改名叫黄兴。

这次起义计划的失败,不但没有使黄兴气馁,而是更激发了他的斗志。

他往来于湖南和上海之间。

当他刚从长沙逃到上海不久,就因万福华行刺广西巡抚事件而受牵连被捕。

由于黄兴已受清政府通缉,审他的官员用他的像片对照,由于胡须和服饰的不同,又无法断定。

黄兴从容以对,又使以假名,在朋友帮助之下得以脱身。

还有一次,他使用船只运送武器回湖南,半途被清军巡逻船只发现,清军上黄兴船搜查,双方发生了冲突。

一个清兵向黄兴扑去,却被黄兴倒提起来丢入江中。

黄的同伴们也开枪将上船的清兵全部消灭,。

这艘运送武器的船只终于安全地抵达湖南。

1905年夏天,黄兴抵达日本东京。

这时,孙中山也从欧洲来到东京。

经人介绍,黄兴首次与孙中山相识。

孙中山提议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这样更方便领导全国的革命行动。

孙的倡议,得到了黄兴的大力支持。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

孙中山被推举为同盟会总理,黄兴被推举为协理,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有了它,推翻中国最腐败也是最后的一个专制王朝的革命运动,就加快速度向前推进了。

同盟会成立后,黄兴仍旧把发动武装起义作为他的主要目标。

他认为在日本学习军事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应打入清政府的新军中去,逐渐控制清政府的武装力量,把反革命的武装演变成革命的武装。

因此,他要求那些学军事的革命学生,不要在留学期间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

他还特别嘱咐学军的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不要和同盟会总部有任何往来,入党证件也由他一个人保管。

1905年冬,黄兴潜回国内,到广西桂林的清军大营中进行工作,发展了一批清军中倾向革命的官兵参加了同盟会。

1906年春,他又从桂林经新加坡,、香港前往日本,继续组织人员回国从事各地的革命准备活动。

1906年年底,江西、湖南交界地的哥老会分支洪江会,在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的策划下,发动武装起义,起义人数达三万多人,声势浩大。

黄兴和孙中山当时正在日本,闻讯后即派遣同盟会会员多人赶回国内参加。

但是,在大量清军的围攻之下,这次起义很快就失败了,刘道一也英勇牺牲。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其影响却是更进一步推动了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的积极性。

由于清政府对长江流域地区的戒备更加严密,孙中山和黄兴先后离开日本到达越南的河内,准备全力在广东、广西和云南边境一带发动武装起义。

1907年春,广西钦县的三那地区发生了以刘思裕为首的抗捐斗争。

黄兴率部积极参与并支持刘思裕,很快就发展成有数万人参加的武装起义。

清政府派遣大批军队和一部分炮队前往镇压,另又派遣一支由郭人漳带领的新军数千人协同进攻。

刘思裕在战场战死,起义队伍受到挫折。

郭人漳镇压三那人民的抗捐起义获胜后,得到了清政府的奖励。

当时黄兴想攻占钦州,但由于他和郭人漳是同乡,他想通过晓之以理,说服对方,便亲自到郭人漳军营,力劝郭反清起义,他对郭说:“中国衰弱,列强压迫,人民痛苦,如果不革命,就没有复兴的希望。”郭人漳当时表示很受感动,并发誓说只要黄兴部队一到,自己立即响应。

但后来郭又改变了主意。

当黄兴率部进攻钦州时,郭人漳背信弃义对黄兴的部队进行攻击,使黄兴腹背受敌,这次起义就告失败。

这次起义失败后,黄兴退到越南河内,和孙中山一起准备发动镇南关(现称睦南关)起义。

镇南关是中国和越南边境的要隘,地势险峻,当时有人名之曰旅顺口第二。

山顶上有三个炮台,革命党人决定先夺下这三座炮台。

同盟会会员黄明堂等人,奉命进行准备。

1907年12月1日,黄兴下令黄明堂等率领武装人员百余人,,从后山小路爬上去,在炮台守军的响应下,不战而一举占领了炮台。

然后,孙中山和黄兴又亲临炮台指挥。

清廷当局得知炮台被革命党人所占,极为震惊,急调大批军队包围。

黄兴原以为炮台既为边防要塞,贮藏弹药一定很多,谁知查看下来,所存弹药竟寥寥无几,无法坚守。

在坚持数天之后,不得不自动放弃。

镇南关起义失败后,黄兴又于1908年3月27日,亲自率领以华侨革命党人为主的武装人员二百多人,短枪轻装攻入钦州地区,进行游击战达四十多天,给当地清军以沉重的打击。

但时间一长,由于后援不济,弹尽粮绝,终于又告失败。

4月29日,同盟会又发动云南河口起义,占领了河口。

黄兴从越南赶往指挥,担任国民军总司令。

后来,黄兴回越南购买军火,被法国驻越南的殖民当局拘留,后又强迫出境。

河口的军事无人指挥,不久又告失败。

这一系列的起义,由于势单力薄,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都失败了。

但是,它却扩大了革命党的影响,鼓舞了所有革命者和倾向革命的人们的斗志。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革命领袖人物如孙中山和黄兴等人,他们不但没有被失败和挫折所吓倒,而是经验日益积累,斗志更加坚定。

同盟会总结经验,决定集中全部精力,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就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

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人在南洋群岛的槟榔屿举行了专门的预备会议。

会后,在香港成立了领导这次起义的机关一一统筹部,黄兴任部长,赵声为副部长。

孙中山亲自到海外华侨中去募捐。

又派了几批人出国去购买军火。

为了这次起义,同盟会总部从各省、南洋群岛和留日学生中调集大批优秀骨干,并组成了有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支八百人的敢死队,担任先锋突袭的任务。

起义的计划是一举攻占广州,然后分兵两路北上,一路进攻湖南、湖北,一路进攻江西和南京,然后会师长江……。

4月8日,黄兴召开“发难会议”,决议4月13日发动。

后因部分军火未能如期到达,改期为4月27日。

23日傍晚,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把总指挥部设在清王朝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身入虎穴之旁,亲自直接指挥起义。

但是,由于改延了时间,起义的消息已经泄露,两广总督张鸣歧已调来大批军队严密防卫。

有少部分革命党人向黄兴提议:暂缓这次起义,因敌人已有所防备。

但黄兴认为:此次起义全党全力以赴,日本、南洋及全国各地同志抛妻别子、辞父离母、弃学去业,不远千里而来,就都是一个目标:参加这次武装起义。

目前形势虽然危急,但是绝对不能因此畏缩不前,从而前功尽弃。

并且此时起义用的军火都已入城,也无法再运出去,如果现在把起义再往后拖延,万一暴露,就完全有可能连人带军火全部陷入敌人魔掌,到那时我们革命党人何以面对天下?面对这些从各地赶来参加武装起义的同志们?最后,黄兴下定必死决心,表示自己首先将带领一部分革命同志进攻总督衙门,与张鸣岐决一死战,如胜,则起义有可能成功,如败或战死,则向国人表达了革命党人的信誉。

黄兴下令决定于4月27日下午五时半发起进攻。

由于一再改期,原来的部署打乱,更主要的是人数大改,不得不放弃十路同时进兵的计划,改为由黄兴亲率部队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早晨,黄兴向他的一些南洋朋友寄出了一封准备牺牲的绝笔信:“今日当驰赴阵地,誓身先±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