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立施 久攻不下之时,指挥员巧施一计,竟让敌人主动跑出来送死!
久攻不下之时,指挥员巧施一计,竟让敌人主动跑出来送死!
1942年春,为了还击日军的“扫荡”、周全开展对敌斗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政委吴瑞林衔命率领第一旅第二团在衔命向沂蒙区以南作战,第一个袭击方针就是仇敌的界牌据点。界牌位于汶河以南蒙阴、沂水两县接壤处,是临蒙公路上的一个重镇。仇敌将其占有后,沿四角构筑了围墙,每个角上建起了炮楼。
该镇中心原有一座田主造的10余米高的四层炮楼,被仇敌用作中心炮楼,居中批示四角炮楼同八路军顽抗。这个中心炮楼,皮相是以石头为架,以砖筑墙,两面砖墙的中央填上三合土,用夯打得结结子实,整个构造非常坚硬,易守难攻。
守敌为一个伪军中队,约120余人,加上投敌的田主恶霸、特务、叛徒,共计140余人,兵器装备齐全,一贯凭借坚硬工事,有恃无恐。
吴瑞林剖析敌情后,仍然决意接纳爆破的战术手段铲除这界牌据点。因为二团二营长时间在费县、平邑、洒水、宁阳一带作战,有打南线仇敌的雄厚经验,吴瑞林就决意由二营担当主攻义务。
此次攻击作战是1942年4月睁开的。总攻时,二营分兵袭击界牌四角,炸开了鹿砦、铁蒺藜和围墙,一举破坏了四个炮楼,立刻集中军力向中心炮楼实施冲击。
因为中心炮楼的确坚硬,非其他炮楼可比,没想到仅仅炸开了一个小洞,裂出了一条缝,也炸死或震死了五六十名伪军,但未能将其炸塌。
伪军在三、四层楼上,居高临下向八路军抗击。此时火药已经用尽,兵士们便弄来辣椒面,用木料燃起辣椒面烟熏炮楼,然而仇敌就是躲在里面不出来。
斗争进行了一夜,快到破晓了,若是久攻不下,持续再如许耽延下去,日军的支援军队很快就会赶到了。批示员吴瑞林认为,此时必需改变战术了,他决意接纳诈败之计,引诱仇敌出来后在路长进行伏击。
经由再三斟酌,吴瑞林号令二营四连隐蔽在四周的一个小山村里。这是通往蒙阴城的必经之地,而界牌距蒙阴城比来,残敌必需退回蒙阴城才能重振旗鼓,是以要四连在那边待机歼敌。
比及太阳出来了,吴瑞林又号令二营主力抬着“伤员”,装出无精打采、没精打采的模样,鸣锣响鼓地从炮楼前一向撤到离界牌十几公里以外的山坡上。
果真不出所料,吴瑞林略施小计,就让仇敌自动跑出来送命。躲在据点内的伪军看到这一幕,确信八路军已经“败走”了,就宁神勇敢地从炮楼下来,拖着枪,背着包,迫在眉睫地撤离界牌,径直向蒙阴城回逃。

他们刚走出几里路,一接近八路军设伏的谁人小山村时,倏忽遭到八路军二营四连的凶猛截击,这股惶遽不安的丧家犬伪军被打得晕头转向,马上悉数就歼。伪军中队长被俘时哀叹道:“我们这是自动跑出来送命啊!”
此战终于铲除了界牌敌据点,共歼伪军和卖国贼、特务、叛徒140余人,缴获蛇矛近30支、手榴弹200余枚、枪弹1000余发,解救出被关押的群众100余人,打掉了仇敌封闭我蒙山的一个主要关口。
界牌斗争竣事后,二团执行了两个点打援的义务,由三营打蒙阴出援的仇敌,二营打界牌东南面临蒙公路上的垛庄出援的仇敌,以包管一旅一团对寺郎坨的作战,迫使仇敌退守莅临蒙公路上青驼寺以南。
至此,完全恢复了八路军在沂河以南的原有态势,并掌握了汶河以南的大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