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改弦更张和革故鼎新 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 【成语名字】改弦更张 gt 【汉语拼音】gǎi xiá gē g zhā g gt 【成语解释】 gt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更换其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
改弦更张

【成语名字】改弦更张>【汉语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成语解释】>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更换其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后用“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成语典故】> 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据《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引)> 自古以〔人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遗毒余烈,至今未灭,使习俗薄恶,人民嚚顽,抵冒殊扞,孰烂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成语注解】> 1、更张:调整琴弦,重新张设。> 2、 鼓:弹奏。> 3、更化:改旧换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成语出处】> 1、《宋书.卷二二.乐志四》:“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 2、《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传七.真德秀》:“今日改弦更张,正当褒崇名节,明示好尚。”> 3、《元史.卷一八六.陈祖仁列传》:“陛下宽仁涵育,皇太子贤明英断,当此之时,宜审其轻重强弱,改弦更张,而抚军诸官,亦宜以公天下为心,审时制宜。”>【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 使用类别 用在“改变革新”的表述上。>【改弦更张造句】 > 1、为了提升业绩,公司决定将旧制度澈底地改弦更张。> 2、既然投资这项生意赚不到钱,就应改弦更张,另谋出路。> 3、公司内部的组织经过改弦更张之后,就变得更有效率了。> 4、这项产品的市场已经萎缩,我们得趁早改弦更张,开发新产品。> 5、商场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如果你再不改弦更张,迟早会遭到淘汰!> 6、既然大家都有改弦更张的决心,相信本公司这次的改革一定可以成功。> 7、你很聪明,只要肯把读书的方式改弦更张,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8、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后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弦更张,拍了一部长片。>【近义词】 改弦易辙,改辕易辙>【反义词】 老调重弹,泥古不化,抱残守缺,旧调重弹>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改弦更张”及“改弦易辙”都有改变计划、方法、行为的意思。> 异 “改弦更张”适用于制度、想法的更动;“改弦易辙”适用于方向、路线的更动。> 改弦更张 改弦易辙 辨似造句> 为了提升业绩,公司决定将旧制度澈底地改弦更张。> 经过长期考虑后,他决心改弦易辙,放弃目前工作,另谋出路。>【参考词语】:改弦易张>【汉语拼音】:gǎi xián yì zhāng>【成语解释】:即“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 1、《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评曰:『……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 2、《陈书.卷三○.傅縡列传》:“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见麋鹿复游于姑苏台矣。” >【参考词语】:改调解张>【汉语拼音】:gǎi diào jiě zhāng>【成语解释】:犹“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 1、《宋书.卷二.武帝本纪中》:“臣荷重任,耻责实深,自非改调解张,无以济治。” >【参考词语】:改张易调>【汉语拼音】:gǎi zhāng yì diào>【成语解释】:犹“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 1、《魏书.卷六六.崔亮列传》:“而舅属当铨衡,宜须改张易调。” >【参考词语】:改弦易调>【汉语拼音】:gǎi xián yì diào>【成语解释】:犹“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 1、《隋书.卷七三.循吏列传.梁彦光》:“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参考词语】:解弦更张>【汉语拼音】:jiě xián gēng zhāng>【成语解释】:犹“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 1、宋.孙觌〈与张尚书〉五首之二:“故于谢表具言其事,庶几朝廷解弦更张,少宽征敛之急。” >【参考词语】:改弦更张>【汉语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成语解释】:即“改弦更张”。见“改弦更张”条。> 1、《清史稿.卷一三.兵志四》:“用民之法,总宜深得民心。胜保等所办章程既与民心不洽,自应改弦更张,以期得力。”>【改弦更张的】> “改弦更张”的“更”,是更换的意思,“张”则指给乐器上弦。弦乐器弹奏久了,弦会变松或断掉,以致走音,甚至无法弹奏,这时就得更换琴弦,才能重新弹奏。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是西汉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提倡独尊儒术。着有《春秋繁露》等书。因为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所以汉武帝经常请他在施政方针上提出建议。在〈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见收于《汉书》本传)中,董仲舒论到秦末乃至汉初的天下局势,就像腐朽的木头,又像粪土所做的墙,虽然君王想要发奋图强,却无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国家的制度没有改变。他又举更换乐器的弦为例,说明如果应该更换弦而不更换,就算是最好的乐工也无法弹奏,强调如果制度没有更改,就算有贤人治国,也无法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后来“改弦更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
很赞哦! (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