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300字 历史小故事300字
历史小故事300字
我国食品中的历史故事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饺子”的由来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向穷人舍药治伤。
他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
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吃了一段时间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油条
油条是很多人爱吃的早点食品。
说起它的来历,还和秦桧有关呢。
油条也称油炸烩、油炸鬼。
它是南宋时杭州百姓制作的早点食品。
1142年,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设计杀害于风波亭。
京城临安(今杭州市)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后,个个义愤填膺,对秦桧、王氏深恶痛绝。
当时风波亭附近有一家专卖油炸食品的饮食店,店老板正在油锅旁炸食品,得知岳飞被秦桧夫妇害死的消息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从盆中抓起一块面团,捏成一男一女两个小人,并将它们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口里还连连喊道:“吃油炸秦桧啦!”他这么一喊,周围的百姓个个心里都明白他的意思了,便一拥而上,一边动手帮着做,一边帮着喊,还一边吃。
其他的饮食店见状,也争相效仿。
当时,整个临安城都做起“油炸桧”,并很快传遍全国。
“油炸桧”流传到今天,许多地区已改称“油条”,但仍然有地方叫“油炸烩”或“油炸鬼”。

二者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