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如果现在还是清朝会怎么样 清朝说的热河是什么地方

火烧 2022-10-10 20:15:36 1058
清朝说的热河是什么地方 热河承德原名热河,以水得名。最早以蒙古语命名为“哈伦告鲁”,或“哈伦郭勒”,汉语意译为“热河”。清初,这里除蒙古人的牧马场以外,还只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叫热河上营,清建行

清朝说的热河是什么地方  

热河

承德原名热河,以水得名。

最早以蒙古语命名为“哈伦告鲁”,或“哈伦郭勒”,汉语意译为“热河”。

清初,这里除蒙古人的牧马场以外,还只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叫热河上营,清建行宫以后,这里一直称为热河。

热河的来历有个神话。

相传在远古时代,承德是一片汪洋大海。

海里有一座龙宫,住着龙王和他的子孙。

有一年大旱,土地龟裂,庄稼枯萎,黎民百姓饥渴难忍。

此事惊动了龙宫善良的龙女,她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不料惹怒了玉皇大帝,说她触犯了天规,就派天兵天将填平了大海,并把龙女压在大山底下。

龙女虽然受尽折磨,但并没有屈服,不断从嘴里吐出水泡。

水泡慢慢钻出地面,形成一股清泉。

泉水甘甜温馨,终年不断,淙淙流淌,滋润了大地,抚育了黎民。

因水热,泉流成河,故名“热河泉”。

因它有“天下第一美泉”之称,后人在泉边立了一块自然山石,上刻“热河泉”三个大字。

据测定,在冬季水温仍达摄氏八度。

严冬时节,山庄的整个湖面都封冻起来,冰厚达四十公分。

但热河泉仍是清泉脉脉,雾霭蒸腾,附近湖水中,甚至能看到游鱼浮动,实为奇绝。

康熙曾经引用古人的诗句来描写“热河”时说:“向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乾隆也曾有“荷花仲秋见,唯应此热泉”的诗句。

原来武烈河也称热河。

据传,有一年清朝道光皇帝到热河避暑,很欣赏武烈河的美景。

当他问左右武烈河的源头在哪里时,一个太监误把山庄水眼看作是武烈河的源头。

如果现在还是清朝会怎么样 清朝说的热河是什么地方

于是道光皇帝亲笔题写“热河”二字并刻于石碑上,立在水源之旁。

从此,人们便不再称武烈河为热河了,而是把避暑山庄的热河泉从五孔闸流出,至注入武烈河,这一段的热河小溪,称为热河了。

热河全长0.3公里,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

热河之名,起源于水。

热河古为“引弓之国,刍牧之地”,历史悠久,但它的崛起却是在清朝,是随着避暑山庄(也叫热河行宫)和外八庙的兴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由于热河“群山回合,清流萦绕”的优美环境,周围群山奔赴,符合“四方朝揖,众象所归”的帝王心理,又有“去京师至近,章奏朝发夕至”的政治地理条件,以及控制蒙古、西北、东北的战略地位,被清政府选中,因而于1703年开始兴建热河行宫以及外八庙。

1723年,清朝政府在这里设置了热河厅。

此为热河设置国家行政机关之始。

1810年,清朝政府置热河都统署。

民国政府于1914年设热河特别区,1928年改置热河省。

从兴建热河行宫开始,热河上营由一个小山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在清代,热河是仅次于北京的另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称。

清朝有七个皇帝在热河驻跸,康熙皇帝去过56次。

承德,是“承受德泽”的意思。

“承德”一词最早见于史籍,即《尚书·周官》中记载:“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

“六服”,泛指各地;“群辟”,指诸侯、卿士;“宗周”,指王都所在。

这句话的意思是:各地诸侯,无不承受德泽,归于周的王都。

“承德”一词,最早并不是地名,而是官名。

金代,正七品以上的官名叫“承德郎”。

“承德”,作为地名产生于清代。

满清王朝入主中原前,都城在奉天(今沈阳市)。

为了表示不忘祖上的恩德,取《尚书·周官》中“六服群辟,罔不承德”之意,康熙于1664年设置承德县,做为奉天府的治所。

清初史料中,常见“承德”一名,均系指奉天,而非今日之承德市。

一些图书馆、档案馆存有清初的《承德县志》,那是沈阳

市的地方志,与承德市无任何关系。

由于有两个承德,很多人把它们混为一谈。

就连博学多闻的鲁迅先生,也曾将彼承德当作此承德。

后来他发现了,自己又作了更正。

奉天府治所承德县,于1914年改名为“沈阳”。

雍正皇帝为什么将热河改为承德呢?

据说,康熙到了晚年,为防止众多的皇儿觊觎帝位,互相残杀,所以迟迟不立太子,而是暗书密诏严封金匮置放于大内高处“正大光明”匾后。

一旦大限来临,便由身边的顾命大臣取出密诏,谕示天下。

自然密诏上的皇子就是新皇帝了。

1722年旧历11月的一个晚上,病危的康熙皇帝躺卧在金丝楠木的御榻上。

他的喉头呼噜呼噜响,一口紧似一口地倒气,一阵痛苦的喘息之后,他微微睁开滞涩的双眼,浑浊的目光示意侍奉在身旁的宠臣隆科多取来暗藏密诏的金匣子,从枕下摸出钥匙,递给隆科多,指着金匣子,断断续续地对隆科多说:“朕……怕是不行了,日后……爱卿……要着意辅佐……新君,掌握……祖宗留下的……社稷。

大位的安排……都在那里了……”隆科多急忙跪下,说:“请皇上放心,奴才一定遵旨照办”。

果然,过不多时,当了六十一年皇帝的康熙脖儿一歪,腿儿一蹬,大驾殡天了。

于是,隆科多将康熙遗诏亮出来,谕示于众。

诏书上写着“传位于四子胤祯”。

诏书公布后,当天,皇四子胤祯便登上了皇帝宝座。

他,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但是,雍正当皇帝不久,朝野内外卷起了一股风,人人纷纷议论,说先帝遗诏是被人篡改过的,本来上面写的是“传位十四子胤禛”。

但雍正买通了隆科多,二人在“十”和“禛”两个字上做了手脚。

这还了得,这不等于说这位嗣君是篡位的假皇帝了吗?

雍正是绝不能容忍这种舆论存在的,于是他开始大规模地清洗和迫害对自己“不忠”的人。

雍正在镇压反对派之后,怎样才能调顺舆论呢?他采取了效仿康熙的办法。

雍正作皇太子时,多次随康熙皇帝北巡塞外,康熙皇帝把山庄北边的狮子沟行宫赐给他做府邸。

1733年,雍正借祭奠康熙八十诞辰之际,把热河厅改为承德州。

意思是告诉天下人,我是承受父亲的德泽当上皇帝的,不是篡位的假皇帝。

从此,“承德”一词便在热河开始使用。

1778年,清朝政府改设承德府。

1913年,民国政府改承德府为承德县。

1945年11月,成立承德市人民政府,这是承德建市之始。

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改设河北省承德地区及承德市。

从此,做为行政建制的热河一名逐渐废除,而只用承德一名了。

从清代雍正年间开始,热河、承德之名相袭并用。

称热河的,有热河厅、热河都统署、热河特别区、热河省;称承德的,有承德州、承德府、承德县、承德地区、承德市。

今承德市区,原称热河街,又称承德街。

避暑山庄,也称热河行宫,俗称承德离宫。

承德,始名热河,亦有滦阳之称。

为何承德又称滦阳呢?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

承德因位于滦河北岸,故称滦阳。

清代康熙皇帝在今滦河镇之滦河北岸建有滦阳别墅。

乾隆时期,著名学者纪晓岚在避暑山庄文津阁主持编篡《四库全书》之余,著有《滦阳消夏录》、《滦阳续录》,辑入《阅微草堂笔记》之中,于是滦阳之名益彰。

文人学者多以滦阳为承德之代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