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俄军特种兵 俄國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為報恩娶其遺孀,如今怎樣了

火烧 2022-07-25 10:42:47 1059
俄國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為報恩娶其遺孀,如今怎樣了 車臣雖然只是黑海與里黑之間的彈丸之地,但是這裡是進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從中亞向歐洲輸送的石油管道必須要經過這裡,一旦阻塞,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

俄國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為報恩娶其遺孀,如今怎樣了  

俄军特种兵 俄國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犧牲,記者為報恩娶其遺孀,如今怎樣了
車臣雖然只是黑海與里黑之間的彈丸之地,但是這裡是進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從中亞向歐洲輸送的石油管道必須要經過這裡,一旦阻塞,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俄羅斯長期以來都控制著車臣。
但引用耶爾馬騾夫的話來說:如果還有一個車臣人活著,這裡就不可能有安定。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從1817年的「大高加索戰爭」開始,戰火就沒有停歇,隨著蘇聯解體,第一次、第二次車臣戰爭先後爆發,盧宇光就參與了第二次車臣戰爭。
盧宇光,杭州人,青年時期就入伍參軍,在封閉,枯燥的軍營生活當中,他投身於寫作,他將軍營感人至深的故事寫成一篇篇小說,他的文字不像詩人浮誇,更像是一個記者在揭露一切秘密一樣。
他的才華得到了認可,盧宇光被提拔為新聞幹事,部隊給了他機會,他也抓住了,盧宇光在部隊中因表現出色「連升三級」,1987年正式退伍,回到老家正式當起了一名記者,他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他勇於去拼搏。
1994年,精通俄語的盧宇光就一個人前往了俄羅斯,他在莫斯科創辦了《華人報》,雖然他的文筆成熟而瀟洒,但是小報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難以成長起來,盧宇光沒有停留太久。
一年之後,他成為了一名活躍在各大媒體的「電視人」,還受到了俄羅斯東方電視台的邀請,他一個人同時能幹幾個人的工作,編導、攝像、記者、編輯,幾乎每個相關行當都會出現他的名字。
1996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的期間,盧宇光受邀為戰地記者,前往格羅茲尼轉播戰地實況,格羅茲尼戰役是車臣極為慘烈的一場戰鬥,俄軍受到了重創,在進入格羅茲尼時,恐怖襲擊也是不斷。
俄軍當中有一個特種傘兵部隊是專門保護戰地記者的,但是沒想到在前進時,路上被安置了地雷,盧宇光乘坐的車被地雷炸了,在千鈞一髮之際,負責保護他的傘兵,就撲在他身上,用身體擋住了彈片。
盧宇光看著傘兵,萌生了一股愧疚感,在最後一刻,傘兵讓盧宇光找到他妻子,希望他能夠照顧他的家屬。說完這些遺言,其餘俄軍就拉著盧宇光找掩護,格羅茲尼戰役結束之後,盧宇光沒有忘記傘兵交代的遺言。
他通過軍隊找到了傘兵的家屬,他的遺孀還有一個未滿1歲的兒子,盧宇光看到孤兒寡母很動容,他認為是自己造成這些,他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舉動,在徵得對方同意之後,盧宇光娶了傘兵的妻子,全心全意照顧他們孤兒寡母。
盧宇光將傘兵的兒子視如己出,他雖然知道盧宇光不是親生爸爸,但從小就跟著盧宇光長大,父子兩人感情深厚,盧宇光和妻子還生下了一個女兒,但由於文化差異,夫妻倆並沒有走到最後。
但兩人也成了朋友,盧宇光的兒子和女兒,一個在雲南大學讀書,一個在哈爾濱大學,而他們立志成為像盧宇光這樣的戰地記者。
雖然盧宇光在前線受了很多傷,甚至有一次大出血,險些死亡,兩三個俄軍不斷的給他輸血,勉強撐了過來,前線是危險,但前線的戰士為國家犧牲,盧宇光認為自己有責任去深入險地去報道他們的事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