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数量年龄分布 春秋时期的人口数量是多少?分布在哪里?
春秋时期的人口数量是多少?分布在哪里?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对当时人口数量造成一定影响。春秋初年人口数较西周强盛时期密度有所下降。公元前660年,狄人攻破卫国,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卫为春秋初年之大国,人口总数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人口稀少之状,恐更为突出。《左传》哀公十二年载宋、郑之间有闲田七邑。即使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也有大量未开发之地,这充分反映了当时地广人稀的历史状况。《商君书?徕民》载战国时方百里之地,可食作夫五万。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比春秋时期要高得多,其人口密度尚大致如此,春秋时期未开辟之草莱之地肯定更多,其人口密度必低于此。以此推算,则春秋时期人口密度以周代里之长度算,方里之内少于5人,以现代里之长度换算,则方里之内概最多只有5-6人。
齐国为春秋初年首屈一指的大国。《管子 小匡》载当时齐国有教士三万人,革车八百乘。此数字或有扩大,若根据管仲所规划的组织推测,春秋初年齐大国右兵力3万人,加上老弱及妇女儿童,则齐国总人数最多也不过15万人左右。
春秋中后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数童又呈现迅速发展之趋势。春秋初年,卫国人口稀少之状,前已论及,但到了春秋后期,当孔子到卫国时,发现经过一个世纪的开拓,卫国人口数量大增,孔子不由地发出庶矣哉的赞叹。春秋初年的吴、越仅据有一隅之地,经过近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迄春秋晚期,吴、越兵力总数已超过春秋初年齐国兵力数。吴王夫差得悉越国人侵,尚能从容布阵示威,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万人以为方阵为带甲三万,严阵以待,迫使晋侯让吴国为盟主。越国兵力数,记载不一。勾践灭吴时,越王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这三军恐尚非越国军队全部人数,即使如此,越之三军兵力也有两万人左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灭吴乃发习流二千,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此习流当指水兵,教士指经过训练的兵士,君子大概是更精锐的士卒,如周武王的虎贲,御是兵车的御者,概指陆军,以此数字累计越国兵力总数似达5万人左右。由此可见吴、越兵力数已大大超过春秋初年齐、楚、秦、晋等强国兵力数。
自上古至三代,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中。以三河为中心,北至太原、中山,东至大海,与西方之关中,以及蜀和广、汉两郡之区域,当为当时人口最稠密之地区。迄春秋晚期,长江流域的楚、吴、越等国迅速崛起,南中国广大地区迅速得以开发,使当时人口分布之状况迅速改变。
纵观春秋时期人口发展的情况,知战争并未改变人口增长的趋势。在此阶段,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超出了以往各个历史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