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于桥的美丽传说 有关桥的传说

火烧 2022-07-05 17:14:43 1069
有关桥的传说 1.沙河朝宗桥的传说相传明朝以前,京北沙河上并没有石桥,明朝皇上在昌平修筑皇陵以后,南来北往感到非常不便,就派了两个大臣在沙河上修桥。一个是忠臣赵朝宗,另一个是奸臣,名字没有留下。赵朝宗

有关桥的传说  

1.沙河朝宗桥的传说

相传明朝以前,京北沙河上并没有石桥,明朝皇上在昌平修筑皇陵以后,南来北往感到非常不便,就派了两个大臣在沙河上修桥。

一个是忠臣赵朝宗,另一个是奸臣,名字没有留下。

赵朝宗主修北大桥,那个奸臣主修南大桥。

赵朝宗兢兢业业修桥,仔细清河底,选上好石料,精工细做,所以北大桥修得比较慢。

那个奸臣贪污了不少钱,必然要在施工中搞鬼,桥墩外面用石头垒,里面填的全是沙子。

这一来南大桥很快就完工了,奸臣急忙飞马跑进京城去报功。

皇上见他来报功很高兴,并问起北大桥的进展情况。

这奸臣便信口开河地说:“北大桥还早着呢!”皇上听了十分生气,便派了个亲信太监到北大桥去察看。

那个太监到了北大桥工地,这时北大桥已快修完了,赵朝宗听说南大桥已经完工心里很着急,只顾忙着干活了,也没顾上七碟八碗地招待他。

这可把平时耀武扬威惯坏了的太监气炸了,他二话没说,拨马就走。

到了德胜门,那个奸臣正在城门口等他呢。

奸臣一看太监的气色,便知道赵朝宗把他得罪了,心里甭提多美了。

他笑嘻嘻地迎上去,把太监让到自己家中足吃足喝,款待好几天,末了还送了不少金银之物。

那个太监上朝见到皇上后,便把赵朝宗从头到脚说得一无是处,然后又把南大桥如何壮观坚固吹捧了一番,说得皇上连连点头。

正说着赵朝宗也上朝来了,报告北大桥已经竣工。

皇上也正想找他呢,便把脸一沉说:“你怎么刚来?人家南大桥早完工了。”赵朝宗说:“臣只知努力修筑北大桥,不知南大桥完工为何如此之快。”皇上又问:“北大桥花了多少钱?”赵朝宗便把银簿呈上。

皇上一看比南大桥用银几乎多一倍,脸色就更加阴沉了,厉声质问:“这是怎么回事?”赵朝宗说:“臣只知努力修筑北大桥,不知南大桥用银为何如此之少。”那奸臣立刻跳出来:“你不知道我怎么花得少,我可知道你怎么花得多。

修桥的事瞒不了我,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银子,你把银子揣腰包了。”

碰上这么个“血口喷人”的坏蛋,赵朝宗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他越说不出来,皇上越信以为真。

一气之下,皇上就令人把赵朝宗推出午门斩首,又给那个奸臣晋封了官位。

可是,纸里包不住火。

几年以后的一个夏天,京北接连下了十几天暴雨,沙河水暴涨上来。

北大桥屹立在洪峰之中岿然不动,南大桥可顶不住了,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响,南大桥坍塌了,桥墩里埋藏的沙土全都显露了出来,一下子被冲得干干净净……这时皇上才明白上了当。

为了给自己遮羞,他便传旨把那个太监和奸臣一块绑着,推出午门斩首。

又命人在北大桥的桥头竖起石碑,刻上“朝宗桥”三字以示纪念。

这碑是万历四年立的。

400多年过去了,这朝宗桥依然如故,可是旧的南大桥却早已无影无踪了。

2.溜索桥的传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代,怒江上终于有了第一座原始的桥梁——独索溜桥。

这是在两岸的大树上,绑上一根横跨河岸的竹蔑缆绳。

后来,溜索桥的形式 愈来愈多,有单索平溜桥,有双索陡溜桥。

再后来又发展成了藤索桥,既免溜曳,也安全可靠。

为了固定溜索,逐渐也有了坚固的石砌桥墩了。

听僳僳族老人讲,架溜索桥的主意,最初是受了蜘蛛结网的启发。

清代一位诗人在走过索桥藤桥后也写道:“术因蛛网得,想自鹊巢掳”。

如今, 僳僳人对据说教人架桥和织布的蜘蛛,尚保持着特殊的感情,他们绝对不会打死蜘蛛的。

然而,怒江河深流急,没有任何机械帮助的僳僳族先民,是怎样把又粗又重的竹缆绳架到对岸的?

僳僳人是一个善射的民族。

他们砍来最坚韧的岩桑木,特地做了一张几个人才拉得动的大硬弓,在箭尾绑系了一恨长长的细丝线,几个小伙子一齐拉弓射去,终于把箭射到了对岸。

对岸的人接到丝线后,再细线拉小绳,小绳拉粗绳,粗绳拖竹缆索。

就这样,第一座竹篾溜索桥架成功了。

不过,关于溜索桥还有另一个传说:架桥时,两岸各选一位臂力最好的人,他们各在钓鱼线上拴一块小石子,相互对抛。

待两石相交,丝线勾连在 一起时,便徐徐拖过对岸,而后再一次一次地变换绳索,拖拽而过,最后架起了竹缆溜索桥。

过独索平溜桥颇为麻烦。

听僳僳乡亲讲,过桥之前,得先把用硬木做成的槽形溜筒的凹槽,扣到溜索上,再将一根牢靠的宽牛皮绳穿过溜筒,而后再用一根粗绳系绑在自己的腰腿上,并把粗绳绑挂在牛皮绳上,使自己成坐的姿势悬吊在溜索上。

当一切绑扎停当后,再紧握绳索,两脚朝拴固溜索的桥墩或大树使劲一蹬。

于是,借助蹬推的反作用力量,迅速把自己溜到江心。

关于桥的美丽传说 有关桥的传说

过桥时,千万不能往下瞧,因为溜索桥架得低,激流冲起的浪花难免会溅在身上。

如果往下瞧,那汹涌的江水好像朝着你直冲过来,使你头昏目眩,哪里还有劲过江呢?过桥人溜至江心,桥索下坠,没有再向前溜的冲力了,这时得用双手倒攀着溜索曳爬过去,才能到达彼岸。

不消说,每次悬度索桥,自然都是一场胆量和力量的较量。

可是,当地僳僳族村民却能携带孩子、货包乃至牲口过溜索桥呢。

至于双索陡溜桥,由于溜索一端高另一端低,过河者不用倒攀溜索曳爬,省了许多劲不说,还有凭虚御风的飘然而下的感觉。

特别是当地怒族、僳僳族妇女过溜索桥时,她们的裙据被江风鼓荡飘舞,颇似彩云飘飞。

只是由于下溜的速度愈来愈快,快到达彼岸时,得用双脚抵住桥墩或大树,以免撞伤身体。

如今,这种古老的溜索桥,正在被吊桥所代替。

六库镇郊,一座 170 米长公路铁索吊桥,是用腕臂粗的平行的 12 根钢缆,把钢轨木桥悬空吊起,架在桥两端的钢筋混凝土桥墩上。

尽管每当载货卡车驶过,桥面会上下颤动,却安然无虞,同原始的独索溜桥相比,自然有着天壤之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