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杨成武: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火烧 2022-10-30 02:46:27 1065
杨成武: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8 月 21 日 清晨。我们红 4 团肩负着党中央和md的期望向草地进军了。我们从毛儿盖出发,沿着通往松潘的大路前进。大约走了 20 里,到了一个叫做七星桥的村庄。这个村子不

杨成武: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杨成武: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8 月 21 日 清晨。我们红 4 团肩负着党中央和md的期望向草地进军了。
我们从毛儿盖出发,沿着通往松潘的大路前进。大约走了 20 里,到了一个叫做七星桥的村庄。这个村子不算大,靠路的左边有一溜矮小的藏屋,过了这排屋子,我们就转向西北,进入一个无名的山谷——草地的边缘了。
这个青翠的山谷里有一片密密的树林。按照出发前发出的命令规定:每个战士都必须拣些干柴枝,以作为途中烧水、烤火之用。每人还必须背上一些用木头做的上面写着“由此前进”的路标。此时,我们先头团每个战士身上,除了随身携带的武器、背包外,还背了几斤干粮,如今又添上一些柴禾、路标,负重增加了,行军也更加艰难了。但是,为了战胜草地上的饥饿、寒冷的威胁,为了北上抗日,有这么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绪的鼓舞,我们红军战士,忍受住了这些困难。
我们艰难地攀山越岭,穿过这片树林,便踏人了茫茫的草地。
我骑在马上,举目远望,草地的情景真使人怵目惊心 ! 呀,前面的草原茫茫无边,在草地上面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露在外面的水呈淤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息。这里没有石头,没有树木,更没有人烟,有的只是一丛丛长得密密麻麻足有几尺高的青草。在这广阔无边的泽国里,简直找不到一条路,脚下是一片草茎和长年累月腐草结成的“泥潭”,踩到上面,软绵绵的,若是用力过猛,就会越陷越深,甚至把整个身子都埋进去,再也休想从里面爬出来。
60 多岁的藏族通司看到我和团长拿着望远镜发愣他拄着拐杖便从担架上下来。走近我们,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
“往北,只能走这条路 ! ”
我点点头。可是,心里在想,路在哪里 ? 这一片茫茫泽国 !
“只能拣最密的草根,走一个跟着一个。过去,我就是这样,几天几夜走出了草地 ! ”老通司呐呐地补充道。同时,他又告诉我们,草地上的水淤黑的,都是陈年腐草泡出来的,有毒,喝了就会使肚子发胀,甚至中毒而死。别说喝,就是脚划破了,被这毒水一泡,也会红肿溃烂。当然,通司的话极为重要,团长与我商量后,立刻作为一条纪律——不准用草地上有毒的水,命令一个个传下去。稍作停顿,我们便按照通司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小心翼翼地踏着密集的草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去。由于天阴又有浓雾,根本分不清方向,好在我们可以靠通司和手中的指北针。
草地天气一日多变,早晨浓雾蒙蒙,天昏地黑,中午突然一阵狂风。吹开了天上的积云,于是,天空忽然晴朗,从轻云里射下柔弱的阳光;可是,到了午后,乌云密布,气温骤降,不一时,狂风四起,大雨滂沱;黄昏时,由于被这一阵莫名其妙的暴雨袭击,河水挡住了去路,我们只能在一个稍高的小坡坡上露营。
我们首先安排了通司的休息处。为了保护这位老人,用带来的一块油布,支上木棍,油布的四个角各扯上一根绳子,算是帐篷,让他睡在里面。我们与战士们一起,把背包当作凳子,相互背靠着背,以对方的体温取暖,可这怎能抗冻呢 ? 得烧点火烤烤才行啊 ! 可是,我们从七星桥带来的柴禾大都给淋湿了,好在宣传队有个叫郑金煜的小鬼,虽然只有 17 岁,人却很聪明,他一路上贴身藏了几根柴禾始终没有淋湿。cctop.我们就用这几根柴禾当引火柴,好不容易地点燃了。大家烤火时,又烧了一脸盆开水,每人分着喝了一小杯。有的还就这水拌着青稞麦面吃了一点,好像这一吃就解除了饥饿与疲劳似的。不过走了 1 天。这也许是草地上最好的一顿饭了。
吃过饭,大家正想睡上一觉。怎知天公不作美,骤然间又下起倾盆大雨,雨中还夹杂有冰雹。油布、树棚、油纸伞都不顶用了。天漆黑,四野茫茫,走也没法走,我们只能硬挺挺地坐着,忍受着,雨水直往身上淋,衣服都湿透了,全身冻得直发抖,但是谁也没有作声,谁也没有半点怨言。“北上抗日,走出草地”的信念鼓舞着我们,就这样,背靠着背,半醒不睡地坐着,给雨淋着,度过了茫茫草地上的第 1 个长夜。
第 2 天,拂晓时分,我们命令吹响集合号,在号音中大家揉了揉眼睛,收拾了一下简单的行装,抬起又酸又重的两腿,又继续上路了。
现在我们按照通司的话说,正在向草地的中心部进发。
越往草地中心部,困难越是严重。
草地中心的气候更是捉摸不定,时风时雨,忽儿漫天大雪忽儿冰雹骤降。
记得第 2 天下午,我们抬着通司走完了几十里地,来到一座山背上,迎着飘雪,通司指着不远处一块山丘说:“那是分水岭。”
我们又走了几里地,爬上这个既没有树木,也没有石块的土丘,眼前闪亮着一条河流。通司一边帮我们插着路标,一边看着眼前的河流说:
“我们从毛儿盖来,经过的河,都往南流人岷江了。以后那水又流到宜宾汇合到长江了。通过前面那个小山,这河里的水就由南往北流,进入玛曲江后,就流到黄河里去了。所以那叫分水岭。”
听完他的介绍,再极目北望,果然北面是一片水域,原来川康高原、青藏高原上的雪水都流到这里,肥沃的草地成为泽国,正是它常年不息流动的结果。
我们在“分水岭”插上路标,又继续前进。这里由于地势偏高,地面比较坚硬,河水不时地从我们的旁边流过,而随着水势,冲刷出一条弯弯曲曲的水道,看起来十分绮丽。它铺在绿茵茵的草原上像一条条彩虹扯成“之”字形的图案。战士们高兴极了,恼人的草地上居然还有这样逗人的地方,简直可称是草地的花园了。但是好景不长,如果说,沙漠上可以看到“蜃楼”,那末草地上现在见到的只是片刻的“海市”。不用多久,我们便陷入比头两天还要艰难的困境了。也许,这里才是典型的草地哩。
你瞧,绿茸茸的水草,全泡在水里,一脚下去,水没到膝盖,“路”都浸在污浊的水里,地下是多年的腐叶败草,土质松软,一伸出脚,至少陷进半尺,许多人的草鞋给泥巴沾去了,而且连找也没法找。更可恶的是隐没在这水草下无底的泥潭,人与马陷入,愈挣扎愈往下沉,假若别人援救,那连救的人也要陷下去。偏偏这时又下起雨来。大家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情。踏着前面人的足迹,慢慢地前进。而且每走——步,都要慎重地举起,慎重地踏下,纵然如此,还是一不小心就陷下去了。小战士谢德全就是如此,大半截身子陷在泥水里,手抓住一把草拚命地挣扎着,幸亏我和同志们离得近。急忙靠上去,把他救了出来。
救了那个同志,我们又走了一段艰难的路,总算在黄昏前赶到一个难得的小山坡,于是,命令全团就地宿营。
夜,既漫长,又寒冷,霏霏的细雨更使人难受,我们只能用老办法,几个人挤在一起,背靠背地取暖。但是,今天雨虽然小些,地上的水,却比昨天要多,特别连着淋了两天的雨,战士们的衣服都湿透了,坐下来比站着更冷。于是,大家索性站了起来。就这样,全团同志在风雨中站着,眼睁睁地盼着天亮。天快亮时,前方突然传来了枪声,前卫营的侦察员跑来报告,说发现国民党反动派和藏族上层反动武装骑兵来骚扰。原来,松潘的国民党反动派发现我们往草地进发,就唆使他们来袭击,可是我们早就有了准备,只用 1 个连,便很快把他们打垮了。
赶走了反动的藏骑,天已大亮,在通司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往前,一连又走了两天。我们已经进入草地第 4 天了。连日来风雨、泥泞、寒冷的折磨和饥饿的煎熬,使同志们的身体明显地衰弱下去了。战士的脸色苍白、蜡黄,身上的衣服破了,有的只剩下筋筋条条,有的感到两腿酸软无力,举不起步。但是,我们牢牢地记住了党中央、md的指示。越困难,大家团结得越紧。身体较强的同志搀扶着身体弱的同志走,并把自己的粮食让给他们吃,希望他们增加一些力气,走过草地。我们几个团的干部的乘马和所有的牲口也都抽出来组成了收容队,轮流驮送伤病员,但还是有不少同志倒下了。当我们熬过 1 个夜晚,离开宿营地继续前进时,有的战友就长眠在我们共同躺过的营地上。在这些光荣牺牲的同志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把四根柴禾藏在贴身处的小宣传队员郑金煜。
郑金煜同志是江西石城人,这个小老表,个子不高,但长得十分秀气,人也挺机灵,冲锋打仗更是不含糊,是个非常惹人喜欢的红小鬼,因为工作积极,作战勇敢, 16 岁就人了党,进入草地时是团部党支部的青年委员,刚开始草地行军时,他精神抖擞,不知疲劳,柴禾拣重的背,工作拣难的做,不但行军走在前头,还抽空搞宣传,他不仅能唱几支好听的歌,而且还会讲故事,讲得有声有色。cctop.前两天,他那活泼的身影从队伍中消失了,一问,才知道他病了。我还特地去卫生队看了看他。他烧得厉害,但还让人搀扶着自己走。我嘱咐卫生队的同志好好照料他。过了 1 天,郑金煜同志病况恶化,已经不能走了。因为地势高,严重缺氧,引起呼吸困难,身体瘫软,但他很坚强。对同志们说:“我在政治上像块钢铁,但我的腿不管用,我要掉队了,我多么舍不得你们啊 ! ”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焦急,我命令饲养员老谢,把我的乘马给郑金煜骑,并且把我们的干粮匀给他吃。后来,他衰弱得连腰也直不起来,马也不能骑了,我们就用老办法,用背包在前后把他身子支撑起来,再用绳子把他绑在马背亡,叫一些同志轮流扶着他走。怎知道,这天中午,忽然后面传话上来,说:“郑金煜同志要政治委员等他一下,他有话同政治委员说 ! ”我知道有问题了,便怀着沉重的心情站在路旁等着,远远地望见老谢牵着牲口,步伐沉重地走来。
“小郑 ! ”没等他们走近,我奔了过去。
“政治委员!”郑金煜同志听到我的声音,强打精神,微微一笑,少顷,他又无力地闭上眼,只见他面如白蜡,额头沁着汗。
“怎么样,不舒服么 ? ”我问。
“政治委员 ! ”他又强睁开眼,用颤抖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我不行了,感谢你对我的照顾。我知道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 ! 革命一定会胜利 ! ……政治委员,我确实不行了,我看不到胜利那一天了。”说到这里,他的眼泪夺眶而出,站在我身边的警卫员和饲养员也泣不成声。
我极力控制住感情,轻声地安慰道:“小郑,不要多想,我们很快就要出草地了 ! ”
他摇了摇头,经过一阵急喘后,他用那微弱却又是十分坚定的语调说:“政治委员,希望党的路线胜利,革命快胜利,胜利后,如果有可能,请告诉我的家里,我是为执行党的路线,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的 ! ”
我无法再抑制自己,不禁泪珠从眼眶滚了出来……我抹去泪珠,对郑金煜同志说:“郑金煜同志,你一定能走过草地,同志们一定帮助你走过草地 ! ”
随即,我叫警卫员把水壶交给老谢,交代老谢好好照料他,无论如何要把他带出草地。
可是,到了下午,郑金煜——这个年轻的优秀共产党员,就在这风雪交加的草地上,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站在小郑的遗体旁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是的,草地,茫茫的草地,残酷无情的草地,你夺去了我们多少战友宝贵的生命,不少同志在草地的短短几天经受饥寒交迫的折磨,把全身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力气都消耗尽了。他们在死前的瞬间还非常清醒,还念念不忘革命,还希望北上抗日,迈完征途
的最后一步。可是,缺氧、风雪、饥饿、寒冷却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心脏虽然停止了跳动,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斗争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山江共存。让我们永远缅怀这些同志,学习这些同志的革命精神,让他们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
经过 4 天艰难的行程,到了色既坝。色既坝是一条岔路口,往右可通松潘,往左通往班佑。部队进人三岔路口,藏族通司双手合十祈祷,说是神灵保佑,他安全过来了。这个一头白发、心善面和、一路上很少说话的老头,做完祈祷,欣喜地告诉我们,色既坝是松潘通往阿坝的主要商道,当年他过草地,要不是遇上商队相救,恐怕也到不了这里。那真是九死一生啊 ! 如今红军这么多人,居然过来了,真是了不起。他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奇,而且把我们赞为神兵。
我们打开地图,请他介绍这里的地形。
他用手指着东南方,反问道:“看到山口没有 ? ”
我看了看,说:“见到了,还挺高 ! ”
他点点头,指着说:“山口有条路穿向这里,与我们来的路合拢起来,成了草原上的一条屋脊,我们藏民叫它色既大坝。它大得很哩 ! ”
我从地图上一看,果然这块隆起的草原脊地纵有百余里,横有数十里。
通司又指着前面的通道说:“长官,我们出了草地,可以走大道了。”
通司讲的一点也不错,经过 4 天 4 夜的水草地行军,我们终于跨上了较为平坦的高地,只见野草一望无边。
几天来,我们的双脚泡在水里,上面又有雨淋,真不是个滋味。现在又跨上较为平坦的干燥路,不用说,有多高兴了。大家虽然已经疲惫万分,但是踏上这条路,精神陡增,两腿轻快,行军速度不用催促又加快了。路上畜类的蹄印较多,据说,由于色既坝是草地的主要商道,春夏两季,来往的商队较多,因此路是在人、畜长期踩踏下自然形成的。有时在草地中并列几条小路像绿色地毯上镶嵌的白色丝带,伸向西北遥远的尽头,同志们走到此地,心情一下舒展起来了,尤其是那些活泼的宣传队员,又站在路边唱起了“同志们,快快拿起枪”的歌。我忽然又想到了长眠在草地的战友们,仿佛他们还在我们中间…“同志们,我们快出草地了 ! 勇敢地向前进啊 ! ”突然, 1 个小鬼站在路边振臂高呼。
我定睛一看,是个宣传队员在鼓动
这时,几天来未露面的太阳,竟然从云隙中抛出微弱的光线,洒在我们身上,使我们觉得分外地温暖。
“政委,军团发来的电报 ! ”我正站在那里遐想,王开湘同志对我说头接过电报,只见上面写着:“敌情通报”。
敌薛岳部已抵天全、芦山,胡宗南部见我进入草地后,也火急
赶到松潘,甘肃敌新编 14 师鲁大昌部亦往北边压来。胡宗南所部
一部分从西安开始往西北移动,马步芳部亦从西北往南移动……
看完敌情通报,我笑笑说:“看来蒋介石又搞‘合围'的老把戏了 ! ”
“是啊,他想把我们堵在水草地里!”王团长说。
“可惜,我们抢先一步,出了色既坝。”我说:“我们这条火龙又游出来了,现在更加感到,中央走出草地,北上抗日的路线完全正确。”王团长点点头,少顷,又说:“天色不早了,我想,趁天晴,让部队好好休息,睡一个好觉 ! ”“我同意,而且要各个分队挖点野菜,睡前吃个饱 ! ”我说。于是,部队翻上一个小山坡,我们下达了休息的命令。当休息号吹响时,战士们三五成群,挖土坑,挖野菜,欢声笑语又飞扬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我看了看战士们挖起的土坑,那可真是不错:既可作战壕,防止敌人袭击,又可作睡觉的地方,四边插上棍子,油布一挂,还是个满不错的小帐篷哩 !是啊,敌人是无法想象的, 4 天 4 夜越过水草地,cctop.风霜雨雪加冰雹,气候一日多变,我们没有棉衣穿单衣,没有交通工具,双脚泡在水里,从天蒙蒙亮一直到黑夜,饿肚子,连喝水都很困难,有时还得通宵淋雨等到天明,行军、作战,一路上千难万苦毫无怨言,为的是什么 ? 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的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坚信一定会胜利 ! 坚信党中央、md、周副主席和张闻天总书记一定会带着我们冲破困难,走向胜利。这个信念鼓舞着我们咽苦如饴,鼓舞着我们忍受着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鼓舞着我们忍饥受寒,以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在所不惜。
 
( 选自《md指示我们过草地》《红军长征回忆史料 1 》 p543-550)
红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