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等我死后,你凭这封信可一箭双雕!儿子照做,成为开国皇帝
大臣:等我死后,你凭这封信可一箭双雕!儿子照做,成为开国皇帝
东魏武定五年,权臣高欢病重,孝静帝暗自窃喜,盼着这位曹操式的人物能早点归天,自己能够重掌东魏实权。而在高欢身旁服侍的世子高澄也是一脸忧虑,父亲掌管着东魏大权,离皇位已不远,如今病危,朝中那些反对势力必然群起攻之。敌国梁朝更是虎视眈眈,时刻打算趁乱北伐。
高欢看出了儿子的忧虑,问道:“尔面更有馀忧色,何也?”高澄默不作声,高欢淡淡的说道:“岂非忧侯景叛耶?”高澄急忙回答道:是啊,老爸,侯景骁勇善战,我根本打不过他啊。
而且侯景公开叫嚣:“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这不明摆着说老子一死,他就要跟儿子开战吗?
高欢听罢,哼了一声告诉他,怕啥,你老爸我早就替你安排好了。侯景在河南飞扬跋扈十四年,除了我之外,只有慕容绍宗能对付得了他。我之所以不提拔慕容绍宗,就是等着你将来掌权了,再给他恩惠,让他感激涕零,去对付侯景。
在做好人事安排后,高欢又拿出一封信,交待儿子高澄道:我死后把这封信寄给侯景,可一箭双雕解决问题。高欢死后,高澄打开书信一看,原来是高欢以自己的口吻请侯景前来叙旧,高澄心知肚明,他秘不发丧,又连夜将书信寄给了侯景。
然而没想到的是,侯景看到书信后当即大怒道:“高王已薨,此鲜卑小儿欲诳吾入彀”。原来,高欢生前与侯景有秘密约定,每次通信,都要在书信背后点上一点,以防他人造假。
而这封高欢生前留下的书信,却没有加上这一暗号,结果侯景收到书信后,一眼识破这是高澄要骗自己自投罗网,当即拥兵反叛。高澄见第一条计策失败,急忙启用慕容绍宗为主将出兵平叛。侯景从追随尔朱荣起家,骁勇善战,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对东魏诸将非常轻蔑。但听说领军前来的是慕容绍宗,当即吓了一跳,自言自语道:谁教鲜卑小儿派慕容绍宗来的,莫非是高欢还没死?
而慕容绍宗也果然不负所望,一举击溃了侯景的十万叛军,侯景带着800残兵逃过长江,投靠了南边的梁朝。高欢作为当世枭雄,临终前都能周密部署对侯景的平叛,为何却在书信的问题上犯了这么大的疏漏呢?
如果能成功诓骗侯景来到晋阳诛杀掉,岂不是能避免兵戈之苦吗?其实,故意没写暗号逼反侯景才是高欢的一石二鸟之计,他很清楚侯景这个人狡猾多变,所以把侯景当做了一颗棋子。
事情果然如高欢所预想的那样,侯景反叛时,南梁皇帝萧衍不顾群臣反对,执意接纳叛将侯景,结果以损兵折将十万的代价,救回了这位乱世奸雄。而侯景也充分彰显了背恩弃义的本色。
在投靠梁朝后,侯景又一次次叛乱,一举攻入建康,后来还自立为帝,把整个江南搅得天翻地覆,梁朝自此一蹶不振。而高欢的次子高洋则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梁朝的淮河地区。高氏兄弟的军势和威望在东魏达到了鼎盛。

不久,高澄逼迫孝静帝禅让,但在继位前一天意外身故,好在弟弟高洋还在,他完成了高澄的遗愿,继位开国,建立了北齐。
不得不说,高欢临终前的一箭双雕之计非常奏效,不仅把侯景这颗乱世棋子成功扎进了南梁的心脏,也为两个儿子篡权夺位奠定了基础。但高欢没料到的是,他的子孙个个荒淫残暴,北齐仅仅享国二十八年即被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