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里雾里是成语吗 成語: 短兵相接是什么意思?
成語: 短兵相接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來自《國語辭典》的講解: 編號: 269成語: 短兵相接注音: ㄉㄨㄢˇ ㄅ|ㄥ ㄒ|ㄤ ㄐ|ㄝ漢語拼音: duǎ ī g xiā g jiē參考詞語: 短兵接
成語: 短兵相接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來自《國語辭典》的講解: 編號: 269成語: 短兵相接注音: ㄉㄨㄢˇ ㄅ|ㄥ ㄒ|ㄤ ㄐ|ㄝ漢語拼音: duǎn bīng xiāng jiē參考詞語: 短兵接戰近義: 針鋒相對釋義: 以短小的刀、劍等武器交手搏鬥。語出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後用「短兵相接」形容近距離激烈地搏打、爭鬥。 △「針鋒相對」Emoji符號: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短兵相接”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短兵相接」之「短兵」,原是指短小的兵器,此語見於戰國楚屈原的作品〈國殤〉。當年秦、楚兩軍交戰,楚軍自知勢弱,但仍奮勇抵抗強敵。最後楚軍果然慘敗,戰場上布滿這些英勇將士的屍體,屈原乃作〈國殤〉,用以祭悼為國犧牲的陣亡將士。開頭四句:「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大意是說,楚國士兵手持吳地出產的戈,穿著厚重而堅硬的甲冑,與敵軍近距離遭遇混戰,彼此的軍車車輪互相交錯,將士們就用短兵器,與對方激烈地搏鬥廝殺。軍旗滿布,把陽光完全遮蔽,敵人多得像雲一樣,雙方射出的箭矢紛紛從空中掉落,將士們不顧性命,奮勇向前。「短兵接」原是指以短小的刀、劍等武器交手搏鬥,後來「短兵相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近距離激烈地搏打、爭鬥。典源: 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據《楚辭》引)操吳戈1>兮被犀甲2>,車錯轂3>兮短兵接4>。旌5>蔽日兮敵若雲,矢6>交墜兮士7>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壄。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注解〕 (1)操吳戈:操持吳地出產的戈。吳,為周代諸侯國,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所生產的戈、戟極為優良。 (2)被犀甲:披著犀牛皮製成的甲冑。被,音ㄆ|,通「披」,加衣於身而不束帶。 (3)車錯轂:車輪互相擦碰,指與敵軍交接。轂,音ㄍㄨˇ,車輪中心的圓木。 (4)短兵接:短兵,短小的兵器,指刀、劍。接,交接,謂近身搏鬥。 (5)旌:音ㄐ|ㄥ,軍旗。 (6)矢:箭。 (7)士:士兵。書證: 01.《宋書.卷七二.文九王列傳.南平穆王鑠》:「(陳)憲督厲將士,固女牆而戰,賊之死者,屍與城等,遂登屍以陵城,短兵相接。」 02.《周書.卷三一.梁士彥列傳》:「及帝還,齊後主親攻圍之,樓堞皆盡,短兵相接。」 03.《隋書.卷四○.梁士彥列傳》:「賊盡銳攻之,樓堞皆盡,城雉所存,尋仞而已。或短兵相接,或交馬出入。」 04.《宋史.卷四五二.忠義列傳七.劉惟輔》:「黎明軍進,短兵相接,殺傷大當。」 05.《明史.卷二八八.文苑列傳四.徐渭》:「宗憲嘗宴將吏於爛柯山,酒酣樂作,明臣作〈鐃歌〉十章,中有云:『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用法説明: 【語義說明】比喻近距離激烈地搏打、爭鬥。 【使用類別】用在「近距搏鬥」的表述上。 【例 句】 01>敵我兩軍在邊境相遇,短兵相接,戰況激烈。 02>橄欖球賽是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哪方體力較佳就佔便宜。 03>這場談判,雙方代表短兵相接,針鋒相對,遲遲無法達成協議。 04>經過幾次短兵相接,他剴切地述說了自己的理念,終於讓大家接受了他的看法。 05>在戰場上我們遲早要與敵軍短兵相接,進行遭遇戰,連長要大家心裡先有個準備。 辨識: 請參考『辨識269.html』 同「短兵相接」及「針鋒相對」 都用來比喻激烈的衝突。異「短兵相接」側重於強調彼此對打交鋒;「針鋒相對」側重於強調所處立場對立。短兵相接針鋒相對辨似例句○ㄨ橄欖球賽是∼的肉搏戰,那方體力較佳就佔便宜。ㄨ○他們的理念不同,會議上總是∼,互不相讓。 成語接龍“接”字開頭的成語
接耳交頭接踵摩肩接木移花接天烽火接應不暇“短”字結尾的成語
三長兩短英雄氣短一長兩短三長四短一長半短一長二短“短”字開頭的成語
短兵相接短兵接戰“接”字結尾的成語
青黃不接短兵相接肩摩踵接風馬不接不暇應接花移木接青黃未接 參考鏈接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短兵相接。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短兵相接。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短兵相接”分成的單字詳解:
短, 兵, 相, 接。
很赞哦! (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