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南海争端的原因
南海争端的原因
1.经济价值,南沙海域是聚宝盆。
从地图上看,这些岛都很小,很多小岛小到只有在退潮时才能露出海平面,黄岩岛也是小到搭一个平台都很困难的程度。
但根据国际法,有了这个小岛,就可以控制12海里的领海,再占据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里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散布着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美丽和富饶足以比肩马尔代夫。
更重要的,石油储量约为350亿吨,号称第二个波斯湾。
越南曾是贫油国,通过南沙油气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创汇近20亿美元,文莱更是靠南沙的资源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
当文莱酋长用南沙石油赚来的美元豪赌时,我们的渔民在自己的领海却处于一种提着脑袋捕鱼的状态。
到上世纪末,在南沙上千口油井中,没有中国的一口油井。
随着陆地能源的枯竭,未来能源靠海上,海上能源靠深水,对于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其次,南沙海域是黄金通道。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的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谁控制了这些海上战略通道,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
当今世界海上运输承担了95%的国际贸易量,海洋已经成为不少以外贸型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的命门。
再次,战略价值。

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我国能控制南沙海域,我军防御纵深将增大上千千米。
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
中国应当向广阔的海洋寻找出路,但是向北、向东、向南的所有海上交通要道都不在我控制之下,美国在太平洋设置了“第一岛链”封锁线围堵中国,中国东海、黄海外是日本本土四岛,钓鱼岛也处于日本实际控制之中,台湾以东的海域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但这一出海口更是限制重重,南海现在又被东南亚国家所包围。
众所周知,出海口是一个国家海洋运输的通道。
战时,这个出海口便是封锁与反封锁,包围与反包围的生死之门。
我们如果失去了南海,中国有相当一段海上生命线将失去控制。
国防线将被压缩到海南岛一线,南部出海口将被封死。
世界上战争的诱因千奇百怪,但根本原因无外乎两个:利益角逐和资源抢夺。
当下,各国不断开拓新的极限领域,在天上不断争夺制高点,直到太空;在水下不断下潜,直到洋底。
对于就在眼前的这一块宝地,巨大的石油利益、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借助南沙、台湾、钓鱼岛等形成的第一岛链,从而达到控制中国的战略企图,各国当然打破了头也要一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