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马谡失街亭 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孔明為何還要殺他?丞相有難言之隱

火烧 2021-04-22 17:29:11 1045
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孔明為何還要殺他?丞相有難言之隱 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出了一個讓他痛心疾首的的決定,將自己的親信、好友馬謖處死!馬謖死後,諸葛亮留下了眼淚,親自前往祭奠,「待其遺孤若平生」。

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孔明為何還要殺他?丞相有難言之隱  

马谡失街亭 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孔明為何還要殺他?丞相有難言之隱
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做出了一個讓他痛心疾首的的決定,將自己的親信、好友馬謖處死!馬謖死後,諸葛亮留下了眼淚,親自前往祭奠,「待其遺孤若平生」。諸葛亮與馬謖關係很好,所以他會流淚;但他還是蜀漢的權臣,完全可以網開一面,不殺馬謖,那麼他為何要揮淚斬馬謖?
馬謖是襄陽宜城人,家裡有兄弟五人,號稱「馬氏五常」,他是兄弟中最小的那個。馬謖的四哥馬良與諸葛亮年紀相仿,兩人的關係很不錯,馬良稱諸葛亮為兄。馬謖是蜀漢政權中的佼佼者,「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諸葛亮開府後,任命馬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諸葛亮南征孟獲時,馬謖在送行時,向諸葛亮獻策,「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最終「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
228年.諸葛亮親率大軍北伐,這次軍事行動非常順利,「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引起曹魏朝野的恐懼,魏明帝甚至御駕親征,駐守長安。諸葛亮違背眾人的意願,沒有任命魏延、吳懿這些宿將,而是派馬謖為先鋒,「統大眾在前」。結果在街亭之戰中,馬謖被張郃擊敗,導致這次北伐失敗。
對於諸葛亮而言,這次北伐失敗,不僅僅是一場軍事失利,而且還是一場政治危機!蜀漢政權按照地域,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集團,分別是荊州、東州、益州。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集團佔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排在第二的是東州集團,包括李嚴、吳懿這些從南陽、三輔一帶遷到益州的。統治最底層的則是益州本地的豪族。
在這次北伐中,當面對曹魏主力時,「時有宿將魏延、吳壹(也就是吳懿)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然而,諸葛亮卻「違眾拔謖」,直接導致這次北伐的失敗。馬謖是諸葛亮的親信,屬於荊州集團,所以對於他的處理方式關係著蜀漢政權內部團結問題。諸葛亮不殺馬謖,徇私枉法,勢必會導致其他集團的不滿。
所以,諸葛亮揮淚殺掉了馬謖,同時還上表自貶三級,「為右將軍,行丞相事」。事後,蔣琬非常不理解,問道:「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諸葛亮哭著說了一段話,「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楊干亂法,魏絳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處理各派關係的原則就是「以法律為準繩」,只有這樣才能讓眾人信服。後來的事實證明,諸葛亮確實也是這麼的,他處死了馬謖等人,封賞了王平,還貶了趙雲的官,同時還自貶。諸葛亮採用依法治蜀的方式,「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