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丘之貉形容什么人 一丘之貉

火烧 2022-11-09 05:57:34 1056
一丘之貉 【成语名字】一丘之貉 gt 【汉语拼音】yī qiū zhī hé gt 【成语解释】 gt 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丘之貉”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语出《汉书

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形容什么人 一丘之貉
【成语名字】一丘之貉>【汉语拼音】yī qiū zhī hé>【成语解释】> 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丘之貉”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语出《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成语典故】> 《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 长乐者,宣帝在民间时与相知,及即位,拔擢亲近。长乐尝使行事(隶)〔肄〕宗庙,还谓掾史曰:“我亲面见受诏,副帝(隶)〔肄〕,秺侯御。”人有上书告长乐非所宜言,事下廷尉。长乐疑恽教人告之,亦上书告恽罪:“……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1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恽妄引亡国以诽谤当世1,无人臣礼。……。”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恽、长乐为庶人。>【成语注解】> 1、长乐:戴长乐。西汉时人,生卒不详。宣帝宠臣,官任太仆。> 2、廷尉:职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北齐以后称“大理寺卿”。> 3、恽:音ㄩˋ。杨恽 (?~公元前54),字子幼,西汉华阴人,为司马迁外孙,杨敞之子。宣帝时,因功受封为平通侯。后为怨家所告,被处以腰斩之刑。> 4、匈奴:秦、汉时北方的游牧民族。> 5、单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6、见杀:被杀。> 7、不肖:不贤,没有才能。> 8、大臣为画善计不用:大臣替他设计了很好的治国策略,却不知采用。画,设计、筹谋。> 9、身无处所:无容身之处,意指死亡。> 10、令:假使。> 11、至今:延续到今。> 12、 当世:指汉宣帝。>【成语出处】> 1、《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2、清.吴伟业〈偶成〉诗其五:“韩非传同老子,苏侯坐配唐尧。今古一丘之貉,不知谁凤谁枭。”> 3、《聊斋志异.卷七.细柳》:“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一丘之貉造句】    > 1、在我看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无一例外。> 2、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3、管他什么帮派,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 4、这伙坏蛋都是一丘之貉,没有什么差别啦!> 5、你不用再狡辩了,你和盗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6、他俩一个马屁精,一个笑面虎,都是一丘之貉。> 7、何须多费唇舌解释,摆明的,你们就是一丘之貉。> 8、这群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一丘之貉,实在没出息。> 9、这些一丘之貉的作为,完全是豹子野心,贪婪凶残无比。> 10、审理这件案子的官员虽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个都贪赃枉法。>【参考词语】:一邱貉>【汉语拼音】:    yī qiū hé>【成语解释】:犹“一丘之貉”。见“一丘之貉”条。> 1、宋.刘敞〈任城道中〉诗:“古今一邱貉,成败谁复论!”   >【参考词语】:貉一丘>【汉语拼音】:    hé yī qiū>【成语解释】:犹“一丘之貉”。见“一丘之貉”条。> 1、宋.曾几〈咏南池〉诗:“古来英雄人,何异貉一丘;茫然不知归,没世随波流。” >【一丘之貉的】> 据《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载,汉朝时的杨恽,父亲杨敞是昭帝时的丞相,他自己能力又强,所以年轻时就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声名显赫。因少年得志,所以不觉中显露骄傲的态度,常常得罪别人,其中与宣帝最宠信的太仆戴长乐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长乐被人告了一状,他怀疑是杨恽怂恿的,所以也上书控告杨恽诽谤当今皇上。其中一条罪状大意是说: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正谈论他们首领单于被人杀害的消息。杨恽听了之后,就发表议论说:“单于真是昏庸的君主,虽然他的大臣替他设计了很好的治国策略,却不知采用,结果送上自己的性命。这就好比历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样,因为听信小人而杀害忠贞大臣,结果遭到亡国的噩运。如果当时秦朝的君王肯采纳忠言,也许今天还是秦朝的天下呢!从古到今的国君都喜爱听信小人的话,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杨恽如此借古讽今,实在是太猖狂无礼了!宣帝听了很生气,就将杨恽免职。后来“一丘之貉”由此演变而来,用来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