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献帝诸葛亮 日本人的祖先竟來自焦作?他們還是漢獻帝後代?怎麼回事呀

火烧 2022-07-03 21:09:20 1043
日本人的祖先竟來自焦作?他們還是漢獻帝後代?怎麼回事呀 2004年,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啓動。截至目前,中國已有100個縣、區以及縣級市一級行政單位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爲“千年古縣”,河南有9個

日本人的祖先竟來自焦作?他們還是漢獻帝後代?怎麼回事呀  

2004年,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啓動。截至目前,中國已有100個縣、區以及縣級市一級行政單位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爲“千年古縣”,河南有9個。而在這9個千年古縣中,不得不提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縣。

在帝王名單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漢獻帝劉協。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曹丕封劉協爲山陽公,貶居修武。劉協在修武縣共生活了14年,死後葬於修武縣七賢鎮古漢村,墓冢稱“禪陵”。

汉献帝诸葛亮 日本人的祖先竟來自焦作?他們還是漢獻帝後代?怎麼回事呀

漢獻帝劉協死後,其後代一直居於修武。西晉王朝統治之時,劉協玄孫劉阿知恐爲當朝所害,遂率其家族東渡日本避難。“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聽說倭國(即日本)境內較爲安定,我決定率家族東渡。”

公元289年五月初一,劉阿知率其子劉都賀、舅趙興德及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效法徐福,以求取仙丹爲名,離開故土,乘船東渡,於289年9月5日到達日本。

達到日本後,他們最初居住在今日本的奈良縣,後遷至岡山縣。他們同當地人一同披荊斬棘,創家立業,贏得人們的尊敬,此後,這支家族就在日本生息繁衍。

1131年,居住於原田的大藏氏後裔正式以原田爲姓,並在九州福岡市立有“漢太公廟”,以表明自己爲漢高祖劉邦、漢獻帝的後裔。在如今的日奈良縣檜前村和岡山縣的倉敷市,仍有“阿知宮”,它們如今成爲當地的神社。

衆所周知,日本古代一般民衆是沒有姓的,只有上層貴族、大官和有大功績者才有姓氏。在日本落根的這支中國劉氏後裔,因對日本人民有突出貢獻,先後都得到了封姓。如今日本姓氏爲“阪上”“大藏”“原田”的,均爲劉氏後裔。

日本史學家阪本太郎所著《日本史概說》一書中這樣評價:“劉阿知一族及其後裔傳入日本的漢文化,無論在精神還是在物質方面,都給日本文化以劃時代的影響。在精神文化方面,漢字、漢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傳入決定了後來日本文化的性質。在物質文化方面,水利、灌溉、養蠶等農業技術,建築、雕刻、織布、冶金、製陶等各種工藝技術及其製品,都爲當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貢獻。”

1989年,焦作市文史專家李曉飛等人赴鄭州、西安、上海等地廣泛蒐集相關史料,通過日本史書《日本書紀》《新撰姓氏錄》等資料認定,劉協後裔至今仍生活在日本。

至於爲何隱瞞家族史,高橋通泰推測,由於日本政府先是發動了甲午戰爭,後又開始了入侵中國全土及整個亞洲的戰爭,祖父沒有敢告訴子女家族的完整歷史。

高橋通泰說,他想通過自己尋根問祖的行爲,讓人們知道:日本和中國有着緊密的血緣關係,過去曾經友好,後代也應該友好,要和平相處,避免戰爭。

咱焦作網友這麼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