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雁荡山简介 庐山简介

火烧 2021-10-01 09:58:23 1041
庐山简介 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千山 武夷山 武当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终南山 合皂山 齐云山 崂山 龙虎山 庐山罗浮山庐山位于
雁荡山简介 庐山简介

庐山简介  


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当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终南山 合皂山
齐云山 崂山 龙虎山 庐山
罗浮山

庐山位于长江以南,鄱阳湖西岸,蜿蜒于江西省境内。最高峰大汉阳峰海拔1543米。庐山古称匡庐,又名匡山。相传周威烈王时(前四世纪),有位匡俗先生(也有的书称匡裕、匡续),在山巅结庐,一心修炼。周天子知道后屡次请他出山,他屡次回绝,后来干脆潜入深山。使者寻了好久,才找到匡俗居住的草庐,而其人已羽化登仙。据说庐山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庐山道教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著名道士董奉隐居庐山般若峰下。他医术高明,广为山民治病,但从不取分文,只要求重病患者愈后植杏5株,轻者1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余万株,郁然成林。董奉逝后,人们为之建馆纪念。其种杏佳话广为流传,后来人们往往称医术高明者为「誉满杏林」。

南朝刘宋时,著名高道陆修静因避太初之乱南游,于大明五年(461年)至庐山,在东南瀑布岩下营造精舍,隐居修道。宋明帝即位后,思弘道教,召见陆修静,并于京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元徽5年(477年)卒,时年七十二岁。弟子奉其灵柩还庐山。诏谥简寂先生,以其庐山旧居为简寂观。

陆修静之后,道教在庐山有相当的发展,先后建有祥符观、先天观、景德观、白鹤观、广福宫、太平宫等众多庙宇。广福观在山之西麓,近东林寺,俗称「匡君庙」,祀奉最早开山者匡俗先生。太平宫则在山之北麓,建于唐代,原为九天使者庙,宋代扩建,易名「太平兴国宫」。

庐山上的道教宫观历经沧桑,今多已不存。保存完好者,唯有仙人洞道院。仙人洞位于牯岭西北,系大自然风化而成的岩洞,相传为吕洞宾修炼得道之地。今有纯阳殿供奉吕洞宾,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岩洞内有从石隙中滴下的「一滴泉」,石壁上有「天泉洞」、「静善泉」、「洞天玉液」等明代刻石。1961年,md主席游此,题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诗,为庐山增添了不少神奇的色彩。

郑石平编:《道教名山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出版。 王宪章:《庐山著名的诗道》,载《中国道教》1995年第4期,第31至33页。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道教圣地 复合遗产 泰山(1987年) 武夷山(1999年) 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 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 青城山与都江堰(2000年)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中岳庙.2010年) 自然遗产 三清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 中国丹霞(包括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201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